大富村釆风

学书法学瑜伽

<p>大富村位于高阳乡东北部。</p><p>据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建瓯市吉阳镇大夫村人黄老公(字伯椿),于80岁时在后堀村中间(即现在的黄氏祠堂边)掘到白银后,便在此安家。聚妻生子,经过几代的繁衍,人口逐渐增加,峰顶便成了一个小村子,后人便把村子命名为“后堀”,后来又改称为“后富堡”。解放初,大坑、后富合并为一个村,由大坑,后富各取一个字故名为“大富”。</p><p><br></p><p>民国23年(1934年)大富的后堀、丘坑、白畲、张坑属南亨乡管辖,民国27年(1938年)设立大富保,下辖火坑,丘坑,岩头,后堀,黄墩,麻坑,白畲,独桥仔,外厂,张坑,大坑属南雅镇乌石保。</p><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将大坑,后富合并为一个村,更名为“大富”。1954年设立大富乡,下辖后堀、丘坑、白畲、张坑、大坑、外厂。1958年3月改为鲁口乡大富村,下辖后掘、丘坑、白畲、张坑、大坑、外厂,同年8月改为大富大队。1964年建立建西县高阳公社,将大富大队划入高阳公社,1970年建西撤县合并为顺昌县管辖。</p> <p> 通知</p><p> </p><p>顺昌县美术书法协会将举办艺术进万家活动,地点:高阳大富村。时间:7月21日下午3点出发(统一按排车辆),晚餐在大富村,夜宿大富民宿,22日午餐后返回。 </p><p> 大富村海拔762米,是避暑胜地,也是旅游神往的地方。这里有百年古刹,有千年杉王。有传统村落,有醉人野果香。傍晚可览夕阳染万里红霞,清晨可赏初日喷青山云海。</p><p> 欢迎大家积极参加。有空参加者请在群里报名,也可直接与刘秋英联系(电话:18965365196)。报名截止至7月18日。 </p><p> 参加者请带上毛笔和印章。</p><p> </p><p> 顺昌县美术书法协会</p><p> </p><p> 2020年7月15日</p><p><br></p><p> </p> <p>相传约明朝中期,在高阳黄垱村住着一户外来的单身老头,其姓黄,名不祥,为人厚道本分,乡亲们都亲切称呼为黄老翁。黄老翁初迁来时,带有一女儿,后来女儿嫁到小外村,自己便在黄垱村独居生活。[1]</p><p>黄老翁养了几头大水牛,以拉牛犁田为生,日子虽清苦,倒也悠闲自在。</p><p>在村子东面有一座海拔高达800多米的山峰——南岭峰,峰体峻峭挺拔,峰顶却平坦,立峰之巅,清风徐来,神清气爽;极目远眺,众山尽收眼帘,荡气回肠;低首俯视,山腰云雾缭绕,宛如蓬莱仙境,环顾四周,鸟语花香,如临世外桃源。[1]</p><p>南岭峰四周草木茂盛,山顶一股清泉沿涧而下,水质甘冽,水声叮咚。正是放牛的好境地。黄老翁索性在山顶搭盖起一间茅草屋,一边放牛、一边赏景,别有一番乐趣。</p><p>黄老翁80大寿那年夏季的一天,他照常来到峰顶放牛,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黄老翁的两头水牛吃饱后,挤在一个石崛(小水坑)里打泥浆。或许是天气酷热,或许是山泉清凉,水坑狭小,难容两牛之身,两牛却执意不起。黄老翁见此状,只好折回茅屋扛来一把锄头,把水坑扩大加深。在向下挖掘中,遇到一块大石板,当黄老汉费九牛二虎把石板翘开时,发现下面安放两口青搪瓷罐,罐口用黄绸布密封。黄老翁小心翼翼揭开绸布一看,里面全是闪闪白银。真是天上掉下了大馅饼,得来全不费工夫。黄老翁真是又惊又喜,把两罐白银藏到茅草屋里。[1]</p><p>人逢喜事精神爽,黄老翁提着篓子一路兴高采烈向女儿家奔去。在小外村头,有一条小溪,是村民打水洗衣的好地方。当黄老翁路经小桥时,一群正在溪边洗漱的女人,传来阵阵爽笑声。触景生情,黄老翁心中不由生起老而无伴凄凉,同时也萌发“找伴”的念头。以前,因为贫穷,一直不敢有“娶妻”的非份之想,腰缠万贯,底气足了,这种想法自然强烈,有所顾忌的就是自己上了年纪。黄老翁壮着胆子打隐语朝着每个碰面的女人试探地问:“80年的老竽头还可以做种吗?”(隐语是80岁的老头子还可娶女人吗),一个个妇女都回答“不能”。正当黄老翁失望时,一个约十八、九岁的洗衣服姑娘天真地回:“只要保存得好,老竽头是可能做种的。”黄老翁内心一喜,立即从篓里取出一块银子放到了少女的洗衣桶里,便高兴地折回家了。</p><p>当这位姑娘回家后,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父母。其父预感事情不妙,因为女儿收了黄老翁的银子,就等于是答应对方提亲。</p><p>第二天,黄老翁果然一身新装,带着重金来到姑娘家提亲。姑娘的父母不好直言拒绝,情急之中提出条件说:“如果你能拿出与我女儿身重相当的银两,我就把女儿嫁给你。”以此来逼迫对方知难而退。黄老翁一听此言,内心暗暗,他立即派来返家取回与少女体重相当的银子。姑娘父母无奈,只好把女儿嫁给了黄老翁。</p><p>中国自古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的规矩,姑娘也只好认命。黄老翁娶妻后,觉得南岭峰是块宝地,决定在峰顶安家。黄老翁真是福泽不浅,几年后,其妻相继为他生下三个儿子。再经过几代的繁衍,人口逐渐增加,峰顶便成为了一个小村子,后人便把村子命名为“后崛”,后来又改称为“后富堡”。解放后,高阳成立公社,正式称为“大富”,这就是大富村的来历。</p><p>区划人口</p><p>全村辖后堀、白畲,外厂、邱坑、大坑、张坑、新建等7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457户农户,总人口1843人,33名党员,35名村民代表。[4]</p><p>耕地</p><p>大富村耕地面积2104亩,其中农田面积1100亩,旱地面符号1004亩,以蔬菜、甘薯、大豆、花生、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全村水稻亩产350公斤左右,全部都是单季稻。[1]</p><p>主要副业</p><p>早年靠砍伐木材,现以竹笋、果树为主要副业。</p> <p>大富村之吸引游客,主要有两大特色:</p><p>一是小山村在海拔700多米山顶,气候宜人,特别是夏天,更是避暑胜地,游客在村头看日出、赏日落,观林海、赏云海,视野非常开阔,一览无余。</p><p>二是自然生态林保护得非常好,有竹林、阔叶林、杉木林等等,走进林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非凡,那里有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大的杉木王,要好几个人才能合抱的住。这两年借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修了一些亭台楼阁,办起了民宿、农家乐等方便了游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