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美课堂学习心得体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家庄小学 郭艳琴</p> <p> 7月18日,我们栗家庄中心校的全体老师们迎来了和美课堂小学名师在线课堂观摩研讨会的盛大召开。感受名家大师的课堂风采,聆听专家讲座的专业引领。</p><p> 的确,和美课堂,和而不同。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两天的时间里,我们深切感受了蒋军晶老师古诗教学的耳目一新之美,王崧舟老师底蕴深厚之美,罗才军老师引领课堂的酣畅淋漓之美,魏星老师真诚挚朴之美,许嫣娜老师活泼亲切之美,孙庆博老师循循善诱之美,吴忠豪教授道高望重之美,戴建荣老师声情并茂诵读之美,薛法根老师的幽默风趣之美……</p><p> 两天的认真学习,用笔记下了课堂、讲座的点点滴滴,各位名师的课堂风采如同盛夏朵朵绚烂之花,带给人美感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启迪。</p> <p>一、感受了语文要素绽放课堂之美。</p><p> 首先,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观念、大主题的旗帜,精准解读教材时,需要综合单元所有信息,把握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每篇选文所承载的语文要素训练点,结合交流平台和课后问题,明晰认识语文要素,并在文本教学时将其细化为教学目标,围绕这一要素来设计教学,为何做?如何做?</p><p> 其次,在实践中领会语文要素。吴忠豪教授说:"小学生母语学习规律,在运用语言实践习得语言规则,通过听说读写提升学生语言能力。"通过《燕子》片段教学:学生自读想象画面、老师范读,学生闭目倾听,想象画面、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教师总结几个孩子想象的画面,启发要想得丰富、有很强的画面感。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孩子在读、想、交流、总结的实践活动中,掌握了"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这个学习能力。</p><p> 还有,语文知识的了解认识和方法策略的习得运用要合理用力,丰富语文经验这个基础,强化表达运用这个重点,并且将方法策略在循序渐进、反复操练中使其成为稳定习惯,终身能力。</p><p><br></p><p><br></p><p><br></p><p><br></p><p><br></p> <p>二、体会文言文教学的朗读之美。</p><p> 一直以来都知道,朗读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熟读文本,读到琅琅上口,读到内化语言,读到形成语感。只是困惑于没有更丰富的朗读指导技巧,而使得课堂上的朗读少量而单调,且流于形式。现代文教学如是,文言文甚是。</p><p> 聆听了王崧舟老师关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模式与策略讲座,王老师清楚而详尽地讲述了通读的特征、形式,悟读的放过、突出、深化、分离的原则,以及多形式、多角度的练读,让我充分感受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次次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魅力,培养诵读兴趣,积淀文言语感。</p><p> 《秋声赋》一课,诗意的课堂,琅琅的书声,仿佛耳畔回响。王老师以说"聲"开始,听秋声想画面,自然引入秋声在欧阳修的心里是怎样的画面呢?通读环节:自读,难句多读,找有"声"句多读。悟读:对有"声"句,问题引导,抓关键字词,在齐读、展读、对读、引读中理解体会。关于"想秋声"这个重点,更是在指读、范读、练读、对读、想象读、加字读、模拟情境读等多重朗读中深切感受画面。练读:呈现不同画面,体验带给人内心感受的变化,在此启发下,引导由秋声所想的画面,体会心情,读出感觉;抓住"异哉",结合语境,反复对读,将这种感受深化,进而领略悲秋文化,"噫嘻悲哉,此秋声也。"放于文中,继续对读,伤秋之意更为浓烈。后来,话风一转,变童子劝说欧阳修的写话训练,学生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表达中,感受秋的另一面,最后,留给学生对秋的思考……</p><p> 在读中熟悉,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加深,在读中启发,在读中思考……</p><p><br></p><p><br></p> <p>三、欣赏古诗群文阅读之美。</p><p> 蒋军晶老师的课堂总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游子吟》一课以群诗阅读,对比凸显"一个场景胜过抒情"的观点,在体会"缝衣、种萱草"的场景后,启发现代孩子选合适的场景表达父母的爱。继而再读《游子吟》结合背景,讲述孟郊的故事,启发学生感同身受,激起共鸣,再读时,情真意切。继续拓展《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仍是抓住场景,胜过抒情。</p><p> 一节课,"一个场景胜过抒情"贯穿始终,从感悟体会到运用表达,自成一体。</p><p> 之后,在蒋老师很接地气的讲座中,我感受了整合的妙用,明确了学古诗不能总不求甚解,而应在疏通字词→了解背景→将心比心→联系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深化、识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我在教时是抓住各种喜悦的表现去想象、感受,而蒋老师是在疏通字词基础上,引入《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等诗,用浅显易懂、讲故事的方式带孩子们了解收复之前的背景,继而再读胜利喜悦时,那种苦尽甘来的欣喜若狂会更深刻。其次,学古诗要敢于提问。还有发现古诗中与现代语言表达的共同之处,从古诗里学写作也是对我启发较大的一点,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细致解读、发现、整合,也带着孩子们读古诗,学写作。</p><p><br></p> <p>四、领会散文教学形神兼聚之美。</p><p> 罗才军老师《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引导学生读文本,找关键词概括小艇特点的方法简单有效,一句"写法上有什么让你耳目一新的地方?"引入对写法的探寻和发现中,感其形而知其法的过程中,游刃有余!</p><p> 想象、表达坐在船舱里的感受,想象、体会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读着文字感受文字背后的人,了解威尼斯人开放热情,喜欢惊险刺激的生活。执其神,感其情,层层深入!</p><p> 同时,抓住表达典范的语言:几组关联词,入情入境地读出了船夫驾驶小艇的淡定而高超。结合资料,巧用关联词也学着作者的样子表现威尼斯其他的文化。悟其言,学表达,学以致用。</p><p> 继续读,感受小艇带给这个城市的动静变化,感受它的独一无二,罗老师又启发孩子:写一个地方,就是要写它的灵魂,写它独一无二之处。</p><p> 课文学完了,我充分感受了罗老师散文教学兼具形神,充分感受语言的过程,也感受了课堂上抓特点、悟写法,巧运用的过程,而这一切都串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有条不紊!</p> <p> 勾勾画画,一页页笔记中还留下了魏星老师金字塔式构文的启发,孙庆博老师对于文言文教学的方向指引,许嫣娜老师设计学生实践活动的巧妙、用心,戴建荣老师组织课堂的亲和有趣,薜法根老师阅读小说的指导引航……</p><p> 通过学习,明确了今后语文教学的方向,明白了教师解读一定要想清楚、想得大、想得全,引领学生实践一定要有方法、有策略,有技巧,更加明确了自身的不足,一定要多读书,多运用,多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