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千山

天女木兰

<p><br></p><p> 说实话,我知道千山有千朵莲花山,却没登过一座山峰;我知道千山有连绵的千年古刹,却没拜访过一座殿宇;我知道千山是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却不知道有一位叫函可的高僧与千山有渊源!“函可与千山”双城诗会的邀请函像一颗石子,在我的心湖激起千层浪,我再也按捺不住对千山的神往,再也按捺不住对函可的敬仰!心,向千山飞去!</p><p> 7月23日,我们岫岩作协一行人在孔庆武主席地带领下向千山出发。先到积翠门的文友在群里发来了位置,特别是田力文友到积翠门就成诗一首,发进群里。双城诗会的氛围霎时浓了。九点钟,我们准时到达千山积翠门,与鞍山、辽阳的文友相会。很多线上熟悉、线下未曾谋面的文友在积翠门欣然相见。我和鞍山的文友儒兵老师一眼就认出了彼此。在积翠门前,鞍、辽两地的文友合影留念,然后各自上车,兵分两路进山,一路向中会寺,一路向大安寺。</p><p> 车行不远,我们就来到了中会寺,山间庙宇错落,佛音袅袅。因为此处在千山“五大禅林”中间,千山法会多在这里举行,所以得名“中会寺”。我们一行人讲千山故事,品函可诗文,一路识楹联,读碑文,赏山水,谈建筑,千山文化,把两地文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游完中会寺,我们在寺前的空地小憩。海城文友中有几位穿着汉服的美女,为我们朗诵诗文。那唯美的诗歌,悠扬的音乐,配上朗诵者甜润的音色,给人美的享受。我们团队的关老师即景生情,赋诗一首:千年古树万年青,沟壑纵横任我行。鸟语花香中会寺,我佛慈悲度众生。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满是激情,群里两地的诗文不断涌现。抬头仰望中会寺,在蓝天白云地衬托下、在苍松翠柏地掩映中,紫气升腾,熠熠生辉。</p><p> 接下来,我们向大安寺出发。大安寺在千山深处,车沿着又窄又陡的山路盘旋而上。一路古木参天,山势险峻,令人生畏。终于来到了大安寺门口。我们一行人下车入寺。大安寺里佛教文化氛围更浓。这里奇峰罗列,建筑雄伟,雕梁画栋,碑联林立。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多有留迹。据记载,这里是函可大师讲法的主要场所,也是函可大师最终的安身之所。函可骨灰于明顺治十八年入大安寺璎珞峰,在双峰寺建塔安葬。函可29岁遁入空门,49岁圆寂。他在流放期间,辗转于长白山和千山。他走遍了千山的每一座峰,看便了千山的每一处景。他虽然身处空门,但却心系家国,写下了大量满含血泪的诗篇,后人对他的评价是:亦儒亦佛,能孝能忠。怀着对函可的敬仰,我们一路拾级而上,直达双峰寺,拜谒了剩人禅师塔(函可号剩人),瞻仰禅师画像,诵读禅师碑文,千山剩人的故事让我们感慨万千。虽然函可禅师离世近四百年,但是在佛教界和文学界仍然影响颇深。我不禁涌出两句诗:函可乘风去,剩人诗中来。</p><p> 从大安寺下山,文友们到五龙宫会合。在这里我们欣赏另一种文化—道教,然后在五龙宫的小广场用餐。来自两市的文友交换品尝各自带来的美食,交流着此行的感悟。酒至半酣,辽阳市文友为我们朗诵诗歌,接着两地文友就你一曲,我一首,朗诵、唱歌交替进行;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转眼骄阳偏西,我们都很尽兴,各自起身收拾场地,互相道别,相约群里诗文相见!</p><p> 千山,再见!文友,再见!</p><p><br></p><p><br></p><p><br></p> <p><br></p><p>千山剩人叹(歌词)</p><p>文/天女木兰</p><p>你从南国走来</p><p>难舍故园情</p><p>难舍妻儿爱</p><p>怎奈身世浮沉</p><p>山河破败</p><p>双脚踏进空门</p><p>把万丈红尘关在门外</p><p><br></p><p>你在塞北服刑</p><p>饥餐千里雪</p><p>渴饮百丈冰</p><p>怎奈家国情怀</p><p>缠绕毕生</p><p>潜心冰天诗社</p><p>把千般苦闷融入诗中</p><p><br></p><p>当历史的尘埃落定</p><p>你也化作一缕清风</p><p>慈恩寺有你说法的身影</p><p>大安寺有你诵经的回声</p><p>仙人台有你看过的风景</p><p>璎珞峰有你望乡的痴情</p><p>你是北方佛教的师祖</p><p>你是诗坛里的一颗星</p><p><br></p><p>千山剩人</p><p>千山剩人</p><p>千朵莲花你在哪一座</p><p>松涛阵阵你是哪一棵</p><p>千山剩人</p><p>千山剩人</p><p>千朵莲花啊为你旋转</p><p>你是僧侣诗人的传说</p><p>千朵莲花啊为你旋转</p><p>你是僧侣诗人的传说</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