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旧时光

风吟山林

<p>早就听说位于淄博一中附近的大成社区里,有一座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房子非常优美别致,与工人文化宫堪称为姊妹楼。所以我在女儿入读高中、租房生活步入正轨后不久,便在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早晨,背上早已准备就序的背包,兴致勃勃地踏上了寻访之旅。</p> <p>步出家门,沿着道路向右转,略带喘息地爬上一段上坡路,途经一所幼儿园之后,一座古朴典雅又历经沧桑的高大建筑便在绿树掩映中显现出来。这座传说中的老房子,终于向我撩开了神秘的面纱,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的确,它是一座有味道、有故事的建筑,拥有一种温暖人心灵的神奇力量,让我的心境顿时变得安静和祥和。</p> <p>这是一座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建筑,迎面便是高大的廊柱和门厅,四根方形的白色石柱巧妙地支撑起三个曲线优美的拱券,再往上则是二楼带着栏杆的露台。那赭红色的砖墙似乎在无言地诉说着什么,墙面上凸起的绿色背景的雕花极其繁复美丽,花枝藤蔓间仿佛萦绕着缕缕岁月的暗香。檐角处那层层上挑的叠涩,整齐划一地连接成一排,经历了数十年的风吹雨淋,难免有些洇染侵蚀的痕迹,像极了“雨湿马头墙”的水墨画效果。</p> <p>礼堂南北两侧各有一条台阶,拾级而上,可看到一扇紧闭的红色木门。透过几块残缺的玻璃,从一团黯淡模糊里,勉强辨认出一排排歪斜破败的座椅,可以遥想这座礼堂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年代里曾经灯火辉煌、座无虚席时的模样。而现在的它像褪却了昔日光环的垂暮老妪,只是从低垂的眉眼中依稀看出年轻时的几分风姿与妩媚。与工人文化宫相比,两者的建筑格局和艺术风格的确十分相似,如出一辙,前者显得更加雄壮开阔且装潢精美,眼前这座虽典雅秀丽,但失之修缮。</p> <p>礼堂前面的篮球场上静无一人,一挂秋千正憨憨地做着休憇的美梦,几座健身器材也在期待着人们的抚触。一群鸽子在地上不停地啄食,不时发出咕咕噜噜的叫声,脖颈处衍射出一大片蓝灰色、铜绿、粉色、玫瑰红等如大溪地珍珠般渐变的晕彩,又如同年轻女郎眼睑处涂抹的烟熏妆般风情万种。饱餐之后,它们时而起落、时而盘旋,扑楞楞地拍打着蓬松的羽毛,倏地又齐刷刷地冲向蓝天,展开翅膀尽情飞翔,像万顷碧波上凸起的点点白色风帆。</p> <p>路遇一位电机厂退休老职工,听他热情地介绍道,这座礼堂原是1954年淄博市成立后的市委机关礼堂,距此一墙之隔的颜山宾馆二号院内还有几座砖砌小楼,为当时市领导的宿舍楼。后来市政府由博山迁移到张店,这座大楼便移交给驻军部队作为礼堂使用,据说当年这里经常放映外国电影,极具吸引力。直到1976年,它又移交给博山电机厂作为职工礼堂使用。每逢节假日,礼堂内都会举行许多游乐活动和文艺演出,成为几代电机厂人共同的温馨记忆,让人回味无穷。其中的图书馆更是很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圣地,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伴随着人生最美妙的青春年华。</p> <p>我最喜欢礼堂南侧的那一排法国梧桐,一道道温暖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挥洒在它身上,那黄绿色带有铁锈色边缘的枝叶,繁茂到触手可及的程度。人们在树下散步徜徉,似乎稍微抬抬头就能碰到叶梢,一盏盏黑色铁艺的路灯,羞涩地躲藏在一团团浓郁的绿叶之中,给人一种身在青岛八大关等老街道的错觉。礼堂西侧还设有书画中心和社区阅读室,窗外便是一丛丛茂密的修竹,几朵浅紫的木槿花正在秋风里零星绽放,仿佛在袅袅书香里氤氲了年光。它就像时光河流里偶尔激起的,一朵令人惊艳的浪花,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奔向那永不回头的未来……</p> <p>这一趟拜访之旅在愉悦的心情里告一段落,期待着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延续这份微妙的情愫。回到租住地后,站在阳台上远眺,原来它离我如此之近,直线距离仅五十米左右,真可谓是近在咫尺,但兜兜转转地走到它身边则需要十来分钟的时间。斜倚在女儿房间的窗前,也可以欣赏到它的一挑檐角和盘旋的鸽群,给女儿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些许闲情雅致。</p> <p>转眼间,三年的高中陪读生活已经接近尾声,这座礼堂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几乎每天傍晚,我都要带着不满周岁的小女儿在它身旁玩耍。即使夜幕降临,篮球场上仍清晰传来拍打篮球的嘭嘭声,还有孩童们追逐嬉戏时发出的阵阵尖叫,让这些月色朦胧的夜晚流淌着脉脉温情。</p> <p>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将离开这暂时寄身的蜗居,在这愈来愈临近的分别时刻,还是尽情享受与家人共处时的美好光阴吧,就像行将离开高中校园、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大女儿,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或许就是对人生最坦荡、最满意的一份答卷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