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文字:木子</p><p>摄影:木子(除标注者外)</p><p>编辑:木子</p> <p> 早就听说这个公园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建设,于今年五月正式对外开放了。为了避免游人众多导致的“心烦”,我特意在一个炎热的下午去了这里。而说到此园,就要先说一下“旧宫”。</p> <p> 旧宫镇位于大兴区北部,是大兴区14个行政区域之一,因是明清旧衙门行宫所在地,故名旧宫。</p> <p>此为旧宫衙门行宫微缩景观,来自网络</p> <p> 旧宫城市森林公园占地近530亩,是以前旧宫镇集贤村地界。此地历史上多河富水,是种植水稻的适宜区域。但随着气候变化,地下水位下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水稻种植渐渐退出旧宫;一座座村级工业大院拔地而起。主要是大面积的旧货市场和各类加工厂,以及为其”配套”的小商店、小饭馆和不太规范的娱乐场所。</p> <p>此为公园所在地旧貌。来自网络</p> <p>此为公园所在地旧貌。来自网络</p> <p>图片来自网络</p> <p> “疏解整治促提升”、“腾笼换鸟优功能”,按照北京市政府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部署,旧宫镇政府决定在这里兴建一座森林公园,此举利国利民。</p> <p> 听说去年年初,一位副市长在检查公园建设筹备情况时,偶遇一位当地老住户——80多岁的曹二钢。老人回忆起60多年前自己刚搬来时的情景,“到处是稻田、荷塘,到了夏天晚上,青蛙叫个不停”,话语中充满眷恋之情。而当时的旧宫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方案中,并没有相关”乡愁”的元素。副市长便要求旧宫镇等相关部门想办法调整方案,说“恢复一块稻田给居民留念想”。这一做法深得民心。</p> <p> 从公园北门进来,东侧便是一个“儿童乐园”。眼前两个圆形漫坡丘状物,红黄绿蓝色彩鲜艳,是儿童们玩脚踏平板滑车的设施。远处一个大型双向滑梯,脚下一片白沙,烈日之下,银光闪闪。我一老者,只是远看,无心久留。</p> <p> 公园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水林相生~生态和谐”。这使人进入公园马上就有“世外桃源”的既视感觉。</p> <p> 园内有一约2公顷的水域,取名“碧莲湖”。据说浅水区深0.5米,面积约4000平米;深水区深度为1.5米,面积约16000平米。腾退地块上原有两棵大杨树,每棵都有两人合抱那么粗,树龄在50年以上。此次建园,这两棵大杨树原样保留。还有40多棵野生榆树也保留下来,特地打造了一个“榆树岛”。公园还新移植了许多树,有雪松、白杨、银杏、垂柳、国槐等,已是满目葱茏。道路两旁绿草如茵,繁花似锦;间或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灌木丛,蓊蓊郁郁的。</p> <p> 有水便有桥。值得说的是那座由汉白玉等石材建造的、飞架“碧莲湖”两岸的”三孔桥”。远远望去,可谓:碧水映拱桥,尊贵且娇娆。园内还有几座平面石桥,既方便游客通行、观景,又彰显旧宫曾经有过的显贵。</p> <p> 碧莲湖泮,木制栈道两折三曲迂回水面之上;“听雨轩”雕梁画栋,红柱黛顶,古色古香。漫步其中,大有置身皇家园林之感。在此东望,真有一片稻田,偶有几声蛙鸣;向西远眺,绿树蓝天,水草摇曳,荷花点点。据说那荷花是建设者从白洋淀精挑细选引来,有四五个品种,今年初种五千平米,估计来年长势会比今年好。</p> <p>稻田 来自网络</p> <p> 公园西边有一座棕褐色、十六柱双檐方亭,名曰“集贤亭”,是园子的制高点。修建这个亭子具有纪念意义。因此地原是外乡人来此“扛活”,不乏能工巧匠;继而聚居,成村于光绪年间;人取“汇集贤才”之意,故名“集贤村”。如今此地村民业已搬迁,建一座工制精良的“集贤亭”,与原有的两棵老杨树相望相守,见证一段村庄历史,以为纪念。“集贤亭”下叠石重重,流水潺潺;周边草木葱茏,枝繁叶茂;寓意生生不息,有根有源。</p> <p> 虽然公园不大,可南北东西都有门。但在疫情防控期间只开北门一处进出。公园以北不远,是正在建设之中的、9个村的回迁安置房项目。二三十个塔吊高耸旋转,一片繁忙景象。据说2022年至2023年陆续建成后,这9个村的原住民将乔迁新居,到时候村民出了家门就能逛公园啊!</p> <p> 在我就要离开此园的时候,建在公园西北一隅的“听涛亭”传来清脆的笛声,细听,是那首“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p><p> 此时我已渐行渐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