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之前看到过这样的生活小分享:</p><p> 宝宝在睡觉,妈妈在门口喊:“起床了,快起床”,然后就赶紧给宝宝准备好毛巾、水、牙刷,让宝宝开始自己洗脸、刷牙。</p><p> 接着又把早饭准备好:“快喝奶了、吃面包了”,最后抱着孩子急匆匆地赶上了校车,终于松了一口气:“终于赶上了”。</p><p> 这个分享反应出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发生的部分,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到【不少孩子变得“拖延”】原因何在?</p><p>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分析一下孩子拖延的几种常见原因。</p><p> 有原因分析,也有解决办法可供参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u>No.1 建议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节奏”刺激</u></b></p><p><br></p> <p> 孩子3~7岁,大脑一直在生长发展中。所谓的长脑子就是在增加脑容量,增加刺激连结,让大脑皮层的面积不断增大,大脑皮层上的连接不断的增多。这之后,孩子才可能兼顾很多方面,当大人对他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孩子才能很快给予反应。而在这之前,孩子的所有拖拉,跟成人的“拖延症”是完全不同的。</p><p> 孩子越小,做事情的时候越慢,催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生理发展限制他们快不了,他们需要“慢慢”地长大。相反,催促多了,会给孩子带去无助的感觉,让孩子反复体验到挫败,让孩子产生“我好像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的心理负担。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让孩子变得逆反。</p><p> 最好的做法是:利用巧妙的办法,给孩子输入“短频率和快频率”的刺激。</p><p> 这是什么意思呢?</p><p> 比如说,每天早晨起来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宝贝,看我们两个人谁穿衣服穿的最快;宝贝,看我们两个谁先到达洗手间刷牙;宝贝,看我们两个……”就是当你跟孩子有这种比赛或者竞赛关系的时候,孩子就真的能意识到了时间的紧张,并且心甘情愿地想要努力去提高自己的速度。</p><p> 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这种想要变得更好的意愿,他一定会自动变得更快一点,试图去战胜你。所以,如果跟孩子玩这种游戏,要故意让孩子多赢,并给予及时鼓励。</p><p> 如果有孩子不吃这一套呢?</p><p> 比如孩子的确气质类型本身就比较慢。你说跟他比赛他也快不起来,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放低自己的节奏,陪伴孩子一起去做某件事。因为很多生活习惯方面的事情,比如穿衣服、洗漱等,大人不教孩子,孩子是不懂得如何更有效地做好的。</p><p> 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可以用语言进行鼓励:宝贝,妈妈相信你能做好的,一步一步来。中间可以再提醒孩子:哦,已经完成多少多少了,嗯,妈妈一定能够很快看到你完成的。即不催促,但是过程中,给孩子一个节奏,他就能慢慢地按照大人的节奏去努力。</p><p> 等到再大一点,他慢慢地就快了。孩子再大点,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制作一个“时间表”,和孩子一起学习时间管理。</p><p> 所以作为主要照顾者,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给他不停的刺激——不是一味的用语言催促,强迫孩子跟上自己的节奏,而是要有效的用对方法的刺激,并给孩子时间让他去重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u>No.2 父母做太多,减少对孩子包办 </u></b></p><p><br></p> <p> 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情况,但也有些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好像不仅仅是“拖延”,还有一种惰性在里面。这在大孩子身上尤其明显。大人在,还能收敛一些;大人不在,就完全懒散,不能自我管理。</p><p> 这其实跟父母包办过多的教养方式有直接关系。</p><p> 人都有一种惯性,或者叫惰性倾向,孩子也不例外。一样,一个习惯了妈妈提醒起床的孩子,闹钟都省了。因为,他已经对妈妈的提醒形成了依赖性。</p><p> 所以,很多拖延的小孩,其实就是父母一手培养出来的。父母做的太多应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导致孩子不做主动加工,只做自动加工。仿佛每天上学、起床睡觉、吃饭穿衣、学习爱好,所有这些,都是和孩子自己无关的事情,反倒是父母的事。父母介入的多了,那依赖父母也挺好。反正,他们好像什么时候都会在。</p><p> 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区分清楚哪些是孩子的事,哪些是该父母帮忙的事,父母帮的事情,该帮到什么程度。</p><p> 比如,吃饭就一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该做的,是做饭,规定好吃饭的时间与地点,定好规矩后,其他交给孩子。比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早期父母可以适当教孩子如何做,但后面就应该立好规矩,由孩子自己去做而不是代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u>No.3 孩子在对抗,请降低期待</u></b></p><p><br></p> <p> 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例子:有个朋友每次跟我们去吃饭吃的都特别慢。</p><p> 后来问她原来是因为小的时候,父亲对她特别严。尤其是在饭桌上,规矩特别多。不许剩饭,不许挑食,不许边吃边玩等。但是她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快,而还是吃的很慢,其实她是享受那种与父亲斗争的感觉。</p><p> 所以,千万不要对孩子逼得太紧,如果逼得越紧,你会发现情况会变得更糟糕更不如意,请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因为越是强迫越会逆反。</p> <p> “拖延”它是我们往孩子身上贴的一个标签而已。所以,要养出优秀的孩子,就要先尊重孩子。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学会懂孩子,才能更好的更正确的爱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更加从容地陪伴孩子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