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邸小学 刘丽丽】聆听窗外声音

春暖花开

<p>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我们的学习方式也由于特殊而增添了靓丽的景色。今天是新教育线上通识培训的第五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聆听窗外声音,新教育培训的内容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指引了新的方向。</p><p>今天有三位专家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他们新教育的经验叙事故事,第一位是徐晓春老师和我们分享的《研学看世界,实践住成长》,第二位专家陆英老师和我们分享的是《跟着书本去旅行》,最后一位是施健斌分享的《行知共进,研学》。</p> <p>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教育活动以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为直接和首要目的。教育如何关注人、关注人的生活,这是所有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p><p>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学校必须顺应社会改革,提高孩子的核心素养。</p> <p>徐老师说,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有两观,能仁学生观,能仁课堂观。能仁学生观是指,每个孩子都是等待被发掘的宝藏,每个孩子都是人间天生的创造者。能仁课堂观是指,把课堂还给孩子,引领孩子的发展,把舞台让给孩子,欣赏孩子的生动发展,把时间还给孩子,欣赏孩子的创新发展。</p> <p>徐老师讲的研学活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组织研学旅行,第二结对友好学校。组织研学旅行主要包括选择路线、宣传发动、制定方案和严密组织。在研学活动中,学生用眼睛去探索历史地理奥秘,用心灵去体味中华文化的精髓。从多方面领略我国文化和发展,体验传承和创新,通观中外,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p><p>结对友好学校,给孩子一个舞台,一点经历,一点麻烦,一些责任,一点信心,体验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成长,促进让孩子们学到课本的知识,还能让孩子们主动获取知识,树立团队意识和责任心。</p><p><br></p> <p>徐老师在实践助成长的内容中讲到,新教育实验致力于重构基于生活与实践的道德生活课程体系,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心理综合,实践活动,团队组织以及各种专题教育组成德育课程并付诸于实践。旅行可以是一个课程,课程能作为一种旅行,这是师生共同构筑,共同创造,共同经营的生活过程。在旅行中,孩子的信心得到激活,身心得到发展,生命得到健全。</p> <p>第二位和我们做出分享的专家是,海门市第一实验小学的陆英老师,和我们分享的主要内容是跟着书本去旅行,“快乐蜜蜂班”研学旅行行动叙事。</p> <p>跟着书本去旅行的的课程目标是,阅读积累、探索文化、培养能力和融洽感情。同时,对课程的内容也做出了细致的要求,每个年级每一学期都有具体的课程内容。</p><p>课程实施包括了四大步骤,一、精读课文。二、阅读积累。三、走进自然。四、生命成长。</p><p>课程评价主要是通过诵读比赛、亲子摄影展、班级同题文集等内容进行。</p> <p>最后一位出场的是,海门教育体育局办公室主任施健斌,分享的主题是《行知共进,研学相伴》。</p> <p>研学的重要意义,一方面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可以让孩子博览古今,通观中外。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研学课程,让孩子带着问题,带着思索,带着好奇出发。</p> <p>研学海门市在行动,行知共进,研学相伴是行动理念。在研学旅行中,孩子不断实践自己所得到的认知,在研学中不断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更好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p> <p>接下来,施老师从七个方面细致讲解了,研学旅行的意义,分别是研学旅行的价值意义,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安全保障,科学指导,课程资源,研学评价七个方面细致分享了他们的研学旅行课程。</p> <p>通过三位专家的分享讲说,让我对研学有了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通过研学让孩子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一起行知共进,研学相伴,自信的走在祖国的大地上,和整个世界站在一起去聆听窗外的声音,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发出不一样的光芒。</p>

研学

旅行

孩子

教育

课程

分享

老师

实践

发展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