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栓塞时弹簧圈的选择——第三十八回 余音

天坛吕明手术笔记

<p>If there's a book you really want to read, but it hasn't been written yet, you must write it. </p><p style="text-align: right;">-- Toni Morrison</p> <p>当年青涩的我,刚一只脚跨过神经介入门槛之时,曾特别希望手头能有一本关于弹簧圈选择的教材,然而没有,只能从上级医生的只言片语中琢磨,从个人漫长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历经十多载摸爬滚打,早生华发的我,已不再需要阅读这样的书了,但我希望自己能写一本这样的册子,除了纪念那段消耗在伦琴射线下永不复返的青春之外,倘能起到点拨后浪的作用,则可谓实现了更高的价值。现在,这本书终于初具雏形,是时候落款收笔了。</p> 一、小结<br><br>1、第一回书撰写于2019年7月底,迄今整一年。<br>2、三十七回书逾16万字。<br>3、颅内动脉瘤正式病例158例。<br>4、图片(包括动图和视频)计1659幅(段)。<br> <p>二、附录</p><p><br></p><p>1、弹簧圈品牌</p><p>→ 美敦力(Medtronic)弹簧圈,见第一、三回。</p><p>→ 史赛克(Stryker)弹簧圈,见第二回。</p><p>→ MicroVention弹簧圈,见第二、十八回。</p><p>→ Codman弹簧圈,见第三、七回。</p><p>→ 泰杰伟业弹簧圈,见第四回。</p><p>→ 加奇弹簧圈,见第六回。</p><p>→ 维心弹簧圈,见第七回。</p> <p>2、支架</p><p>→ Solitaire AB支架,见第三、二十九回。</p><p>→ Leo Baby支架,见第四回。</p><p>→ NeuroForm EZ支架,见第五回。</p><p>→ EnterPrise支架,见第六、十二、十三、三十三回。</p><p>→ LVIS支架,见第十一、十三、二十四、二十九、三十四、三十五回。</p><p>→ LVIS Jr支架,见第二十九、三十四、三十五回。</p><p>→ EZ,LVIS(Jr),EnterPrise,LEO(Baby)和Solitaire AB的比较,见第二十五回。</p><p>→ PED,见第六、八、九、二十七回。</p><p>→ Tubridge,见第七、八、二十四回。</p><p>→ Willis覆膜支架,见第二十回。</p> <p>3、球囊</p><p>→ Balt金球囊,见第二十回。</p><p>→ Scepter C球囊,见第三十四回。</p><p>→ HyperForm球囊,见第二十八、二十九回。</p><p>→ HyperGlide球囊,见第三十二回。</p> <p>4、液体栓塞剂</p><p>→ Onyx,EVAL,GluBran,见第二十一、二十二回。</p><p><br></p><p>5、微导丝</p><p>→ Synchro,Traxcess,ASAHI,见第二十八回。</p> <p>6、技术</p><p>→ 载瘤动脉闭塞术,见第九、十五、十九、二十二、二十七、二十九回。</p><p>→ 双微导管和多微导管技术,见第十、十二、十三、十七、三十六回。</p><p>→ 球囊再塑形技术,见第十三回。</p><p>→ 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顺序式(Through-strut)和平行式(Jailing)操作,以及Stent-jack技术,见第十四、二十六回。</p><p>→ 支架半释放技术,见第十一、十六、三十五回。</p><p>→ Y型支架和横行支架技术,见第三十五回。</p><p>→ 李氏电凝法,见第二十四回。</p><p>→ 弹簧圈技术(成篮,吊脚楼,铆钉,弹簧圈保护),见第三十一至三十六回。</p><p>→ AI技术,见第三十七回。</p> <p>三、共勉</p><p><br></p><p>1、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p><p>很多主观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很多操作细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便做不到朱老夫子的一隅三反、融会贯通,只要多看,多问,多练,多思考,总会有收获,聚沙为塔,集腋为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p> <p>2、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p><p>医学是实践性科学,尤其讲究知行合一。一名神经介入医生是否合格,固然要看手术操作,更要看其对疾病的认识,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需长期历炼。上海华山医院张晓龙教授发在朋友圈的一句话,于我心有戚戚焉:</p> <p>3、苏轼《石苍舒醉墨堂》</p><p>初学书法是需要临帖的,只有下足了功夫,才能臻达“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境界。学手术亦如是,先模仿,再揣摩,再磨炼,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一开始亦步亦趋,瞻前顾后,到最后天马行空,挥洒自如。当年我读博实习的时候,吴老师主刀的每一例手术我都留存有资料,处理每一幅影像,记录每一段文字,都是一个加深理解、潜移默化的过程,虽没有天生的好脑子,但我有烂笔头子啊!天坛医院这些遥远的住院号,代表了我的学习曲线上的每个坐标:</p> 17年前的病例历历在目,宛在昨日: <p>4、庄子《庄子·外物》</p><p>“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这段话是说达到目的,就忘掉手段;获得结果,就忘掉过程;领会意思,就忘掉语言。如果您真的达到这种境界了,那么恭喜,您已荣升业内高手!以栓塞动脉瘤为例,身经百战的高手并不需要去精密测量动脉瘤的大小、载瘤动脉的直径,也不需要借助AI指导微导管的塑形,更不需要用公式计算栓塞体积比,他只要瞟一眼屏幕上的影像,就秒懂该采取何种方案,该选用何种规格的栓塞材料,以及是否实现了致密栓塞。然而,今天的胸有成竹,必然是基于早期一招一式的培训和常年手术经验的积累,谁又能一蹴而就呢?所以,如果您现在还在认真观摩我写的这些,那么,希望您将来能早一天忘掉这些!</p>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山高水长,剑拔弩张,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禾黍离离,杨柳依依,天涯未远,江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