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马兰人:二十六

邱学臣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国核试验基地将士奋斗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戎马报国,赤胆忠心黄晞同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百度:【邱学臣专栏】可看到全集。</b></p>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黄晞:【戎马报国,赤胆忠心、青春无悔,生命无怨】</b></h1><h1><b>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光学研究室副主任黄晞,在33年戎马报国的历程中(在基地24年),荣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全军通令嘉奖一次、五好干部一次、先进工作者一次。他在那个生活环境最艰苦、科研攻关最艰难、国家任务最艰巨的特殊年代,黄晞共获奖立功九次而深藏不露。他是核试验基地的“大功臣”。</b></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然而</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黄晞,几十年的辉煌无人知、几十年的奉献无怨悔,几十年的战友不相见、几十年的思念无倾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黄晞的家人在微信中看到黄晞的照片而惊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19年,黄晞的家人在我的美篇专栏中,看到黄晞和核试验基地研究所第二研究室科技工作者的几张照片,再细心对照家中黄晞珍藏的各类证件、军功章、荣誉证书,惊呀地发现黄晞是我国核试验基地(8023)的科技工作者、功臣。我极力和他们沟通互动,使战友们从此找到了92岁的黄晞,黄晞也找到了“组织”,回到了核试验基地研究所科技干部这个大家庭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00岁的孙瑞蕃戴上黄晞送来的围巾倾刻无语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孙瑞蕃曾是研究所光学研究室主任、黄晞曾是研究室副主任。两人一起并肩战斗走过20多年的辉煌历程。但一别40年相互没有任何联系有关信息,突然戴上黄晞从远方送来的围巾,意外惊喜、激动,一言难尽。</b></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92岁的黄晞在微信中看到吴凱的名字而激动</b></h1><h1><b>吴政委:新年好!看到您的信息,很高兴!五十几年的老战友,分别40年,现在才在微信里重逢,我们都是90后;很感动,我们的合照,我的女儿们,把它放大掛在我的房间里面。是邱学臣战友的文章中,有我和你们的合照,被我女儿们和外孙女认出来,她们才知道我曾是是8023部队,搞核武器试验的。我们二室福建籍只有我一个,我40年没见到战友们,很想念咱们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战友们。祝福您新年快乐,幸福安康,欢迎来厦门![抱拳][抱拳][玫瑰](黄晞2020年元月)</b></h1><p><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90岁的吴凯在微信中看到黄晞的名字而感慨</b></h1><h1><b>老黄(第二研究室副主任黄晞):你好啊!我是吴凯,还记得吗?五十多年了!我见过七八十位二队老战友!就是不知道你的音信!这次北京老战友聚会,你送去100几十条围巾,曹进庆回来,还给我送来一条。这才知道了你在福建,知道你还大我两岁!我是1929年出8生,1983年8月入住国防科工委无锡第一干休所。现在住在解放军904医院里,快一年了。目前状况平稳,特向你报告。祝幸福安康;黄晞同志:听说你住在厦门了,我曾多次到厦门,那时没有你的消息,现在,厦门房子也处理了,真是天不作美,后悔莫及(吴凯2020年元月)</b></h1><h1><br></h1><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战友们在微信中看到黄晞副主任的名字而无不感恩</b></p><p><b style="font-size: 20px;">@尊敬的黄主任:您好!您也是我的老组长,我是小兵。我们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建立起来的战斗友谊是我永生难忘的。您曾亲自带我上㘯区履行入党转正手续。那一天很早出发,我们坐在卡车上,在搓板路上颠簸…。&nbsp;这一情景,至今我仍历历在目。转眼间我们都已进入老年了,但更想念老领导您以前的好!望您多保重!祝你新年快乐、健康长寿!哦!黄主任,您送的火红火红的“哈达",使我心里暖暖的,谢谢您。</b></p><p><b style="font-size: 20px;">@孙亚鸿:老领导晚上好。今天群里見面真是如見人。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我在红山15年里,一直和您同住一层楼门对门。接触最多接受您的教育也最多。尤其是您那淡博名利一心工作和睦待人真诚相处…的为人永遠难忘。战友情深深。</b></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黄晞:1958年,在中国核试验基地组建成立之时,他西岀阳关、隐姓埋名、铸盾亮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58年,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全军、高等院校选拔一批优秀科技人才和官兵正式组建【中国核试验基地】。从此黄晞跟随中国核试验基地第一仼司令员张蕴钰离开沈阳军区,从祖国的大东北转战大西北,进入“千里无人烟,万里无鸟飞”的大戈壁、大沙漠、无生命存活的新疆罗布泊,成为中国核试验基地第一批创业者,建设者、奉献者、</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中国驾驭核能第一代人”,</b><b style="font-size: 20px;">接受党、国家和人民的最严峻的考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基地研究所光学测量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光学测量室(第二研究室):该研究室在核武器试验任务中主要承担核装置核反应过程中相关“光学参数”的测量和核爆炸过程中有关景相信息的获取分析任务。研究所光学实验室和研究所物理、放化、力学、理论等研究室共同组成我国核试验任务的关键技术力量。直接测量、分析、研究核爆炸过程中过相关信息,为核武器的设计、改进、优化和发展提供可靠的实测数据和有用信息。</b></p><p class="ql-block"><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核试验光学测量室洗印组:,</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58年年至1970年间,黄晞在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光学测量室(第二研究室)洗印组工作,先后任组长、工程师。核试验“洗印组”不是传统的照相洗印室,而是核试验光学测试任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研究所及有关单位,在核试验现场用国内外最先进的特种高速相机、专用示波器等各种光学测试手段,拍摄、成相出来的各类有关核装置爆炸景相的洗印处理任务。大到核爆炸蘑茹云等宏观景相、小到核装置核反应过程的微观图相,而且数量巨大,胶片长度以千、万米计;有的速报光学数据和图像需要当天完成,他们毎次任务往往在现场测试车上的洗印暗室里连续日夜奋战、不顾严寒酷暑、头晕、恶心坚持工作,及时完成向中央、国务院报告试验任务成败的核爆炸照片和判定试验结果的各种光学测试图相。</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目前国內各类媒体、各种文献、各种书籍等载体中出现的有关核试验爆炸的照片,大都是黄晞所在的洗印组洗印、处理后提供的,为祖国留下了珍贵的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58年至1963年期间是核试验总体和测试技术攻艰克难的关键阶段,一切工作都是零起点。既无实践经验,也无理论基础。基地技术队伍虽然精英荟萃,但也要向全国全军各大院所、高等院校进行技术合作,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探索试验方法和建立技术手段。核试验的光学测试也不例外,为组建核试验光学洗印室,开创核试验洗印技术以及建立健全各种严格的洗印规章制度,黄晞先后到哈军工进修,并经常赴八一电影厂等有关单位调研学习相关技术。组织大家共同攻坚克难,形成了完整、配套、可靠、使用的核试验洗印技术体系。</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1960年:黄晞重返弛名的哈军工深造学习核试验技术</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哈军工是全军高级军官的摇篮,该校毕业的优秀大学生一般都分配到核试验基地、导弹卫星发射基地、国防科技建设部队等从事国防尖端技术研究工作。全军英模挂像林俊德和他的直接领导王茹芝、核试验基地司令员马国惠等都是来自哈军工。由于黄晞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对核试验技术刻苦钻研,精以求精、忘我工作。1960年,黄晞又被核试验基地做为重点培养对象选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3年,1963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参加了我国核试验最关键阶段的准备工作。</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61年:黄晞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61年12月,由于黄晞在哈军工进修期间,有的放矢、学用结合、刻苦攻读、成绩斐然。中国人民解放新疆军区军司令部、政治部联合发文授予并祝贺黄晞荣获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b></p> <h1><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1964年3月15日,黄晞荣立三等功</b><b style="font-size: 20px;">。</b></h1><h1><b style="font-size: 20px;">黄晞1963年从哈军工学成归队,正值我国第首次核试验任务技术准备阶段的关键阶段。他带领洗印组的全体参加人员,知难而进,学以致用,集智攻关,开创洗印技术手段,建立试验方法,制定试验方案。及时成功地创建了一个与核试验相适应的专业洗印技术实验室。在他从学校归队半年的时间里就荣立三等功一次。</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他《忠于职守、开拓进取、军功彪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64年10月16日,中国独立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代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确定了中国的大国际地位,为人类和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964年10月16日,黄晞荣立二等功。</b></h1><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黄晞同志在一九六四年执行任务中,积极努力,艰苦奋斗,英勇顽强,成绩显著。业经批准荣立二等功:这不仅个人光荣,全家光荣,也是全军光荣。特向黄晞家庭报喜】</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64年,黄晞带领技术实验室参加了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任务。我国第一次核试验任务的主要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验证原子弹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爆炸威力以及对生物和工程的杀伤破坏作用,所以试验任务中的光学测量和宏观照相项目非常重要和关键。黄晞为了圆满完成试验中的光学测量及其他相关项目的洗印和影相处理任务,试验实施场前场后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刻苦钻研,查漏补缺,努力工作。当蘑菇云在戈壁沙漠上空升起时,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几乎同时说:“这是核爆吗?”,要准确回答这一问题必须依据科技人员对现场获取的试验数据、样品、图相进行精细处理和准确分析的结果,任务十万火急,刻不容缓。黄晞为了拿到核爆炸蘑菇云及宏观爆炸景相的精准图相,不分昼夜、连续作战亲自进行有关图相的技术处理,洗印加工,最终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黄晞正是在我国向全世界宣告成功进行一次原子弹试验,举国欢庆的这一天“荣立二等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66年5月9日,我国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是由原子弹向氢弹发展的一次含有热核材料的关键性大当量试验,也是为氢弹试验积累经验。黄晞仼组长的光学洗印组荣立集体二等功。</b></p><p><br></p> <h1><br></h1><h1><b style="font-size: 20px;"></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1966年10月在中国第一颗核导弹试验之时:他《攻坚克难、一丝不苟,再立新功》。</b></h1><p><b style="font-size: 20px;">1966年10月27日,我国在马兰核试验基地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进行了导弹原子弹“两弹结合”飞行试验。那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在本国的国土上进行的两弹结合试验。我国两弹结合试验是第四次核试验,要目的是为了验证核弹头在实际飞行环境下的工作状态,真实地综合检验核导弹的性能。导弹飞行正常,核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这次试验成功,使中国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为发展我国战略核武器,拥用有效的核威慑力量打下了坚实基础。试验的成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黄晞在完成第一次核试验任务后,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新的挑战不骄不躁、排除干扰,攻艰克难,继续攀登,在执行我国“两弹结合”试验任务中再立新功。1966年11月17日基地给予记三等功:“黄晞同志在执行国防任务中,积极努力,艰苦奋斗,英勇顽强,成绩显著,荣立三等功”特发喜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黄晞(见红框)参加了聂荣臻元帅的接见</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66年10月,我国导弹核武器(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试验圆满成功,举国同庆。聂荣臻元帅对参加试验任务的广大科技干部十分敬意,在基地期间专程到研究所接见、看望了圆满完成试验测试任务队伍并合影留念表示祝贺和慰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967年:在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时:他《再攀高𡶶,成果累累、圆梦夙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爆炸试验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第一颗原子弹核爆炸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中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而美国用了7年3个月、苏联用了6年3个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速度是最快的。相应地氢弹试验的测试、各类光学胶片、洗印处理的影像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时限更紧,是非常紧张、艰巨而又必须完成的任务。黄晞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带领光学洗印组出色的完成了任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地下核试验,是将核弹装置放置在地下一定深度的核爆炸试验,一般分为地下平洞和地下竖井两种方式。其场地工程量巨大、工程周期长,爆炸效应研究受限制,技术上更复杂,但中国“必须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攻克中国地下试验关。核试验广大工程技术队伍”几载寒暑,数度春秋。从工作筹备到技术论证和工程施工,不断攻克一个个地下核试验技术难关,克服一道道困难,历时几年的前期准备,建立起地下核试验综合工程、测试和全面指挥保障系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研究所光学实验室洗印组知难而进、倍加努力,针对地下核试验的特点和要求,按时完成了中国地下核试验各项光学洗印准备工作,掌握了关键技术,顺利地方攻克了地下核试验光学洗印关,圆满地完成了试验任务。</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69年9月23日我国第一次平洞地下核试验</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69年9月23日零时15分,一阵惊天动地巨响后,地爆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将试验区山体猛烈地摇晃起来——新中国第一次平洞地下核试验成功!</b></p> <h1><b style="font-size: 20px;">1978年10月14日:我国第一次竖井地下核试验</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竖井地下核试验是把核装置和各种探测器一起吊置于大口径竖井底部,回填后实施核爆炸。竖井核试验不受地形限制,但钻井、建井、吊装直至回填堵塞、爆后取样,都需要一套规范化的工程程序和特殊设备,难度较平洞核试验大。1978年10月14日09∶00时我国首次竖井核试验成功。为中国核试验全面转入地下竖井、地下平洞试验方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右一黄晞在研究所办公大楼前与战友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64年至1978年,我国集全国之力,攻克了核武器地爆、空爆、地下平洞、地下竖井和两弹结合的试验方式关,进行了原子弹、氢弹和导弹核武器试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黄晞战功显赫,集军功和各种荣誉于一身。他于1970年职务就由光学洗印组组长晋升为研究所光学研究室副主任、副书记,走向了技术领导的岗位。除仍主管洗印组的技术外,全面负责研究所光学实验的基本建设、物质嚣材保障、组织参试队伍进出试验场和有关技术队伍建设和培养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但工作成绩一年比一年突出,贡献一年比一年大,身带大病一直战斗核武器试验的神圣岗位上,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从不懈怠,圆满完成每一项试验任务。</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黄晞:【忠心报国、矢志不移】</b></p><p><b style="font-size: 20px;">黄晞从1958年踏上戈壁沙漠马兰基地工作25个年头,舍小家为国家,把自己的子女完全托福给自己爱妻和岳父母照料和培养教育。为了不分散自己的精力、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向家中很少写信、没有电话并从1958到马兰基地至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他坚持不回家省亲看望妻儿和父辈,甚至连父母去世也未回家办丧尽孝,而且25年间也从没有让自己的妻子和几个孩子来过基地看望他。在这方面他是核试验基地第一人。</b></p><p><b style="font-size: 20px;">他虽为国尽忠、为人尽诚但未能做到为妻尽爱、为子尽责,完全是“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的践行者。家人告诉记者,儿时,父亲对她们来说,只是个非常遥远、陌生但却又十分光荣的代名词。在依稀的印象中,她们只知道父亲是解放军,在遥远的地方执行任务。每逢新春佳节,家里都要贴“光荣之家”“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春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黄晞:【顽强拼搏、锐意进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照片第一排左起,李文爱,方悟和,杨惕新,丁东。第二排黄晞,朱湘芳,冷祥,赵x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基地核试验场自然环境的恶劣超出想象。茫茫戈壁沙漠,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满地跑。睡觉、办公的帐篷、地窖,盛夏温度高达60摄氏度左右,鸡蛋能蒸熟,胶鞋底都被烫得变形,严冬气温骤降到零下40摄氏度,滴水成冰,呵气成霜;随时都会狂风骤起,黄沙遮天蔽日,无边无涯,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吃的饭菜中经常是沙石掺杂。喝的水是盐碱苦水,又涩又咸,不仅引起腹泻,连大便都是黑色的而且往往一盆水,早晨洗脸刷牙,晚上洗脚洗衣。生活、学习、工作条件超级艰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黄晞在第一次核试验准备阶段的工作岗位上,劳累成疾,胃穿孔大出血,大动手术将胃切除五分之四。术后,医生叮嘱他要静养一段时间,但他认为”试验场就是战场”、“努力工作就是战斗,试验爆炸实施就是冲锋”,他一直坚持不下“火线”,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技术准备和爆炸实施现场工作,出色圆滿地的完成任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黄晞:【大公无私、秋毫无犯】</b></p><h1><b style="font-size: 20px;">“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黄晞心中的歌、行为的准则。在基地25个年头,照相和洗印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获取核试验测试数据和图像,高水平、高质量的洗印了无数张照片。但是我在多次向认识的战友索要他的照片时,但发现他从没有给自己冲洗过一张照片,从他的家中&nbsp;和我几千张照片的美篇中&nbsp;、战友中都找不到一张他自己在马兰、红山、试验场的生活和工作照片。现仅有几张照片是他身份证、立功证、荣誉证的大头照和研究所二室集体领导的照片,我不知这在全国全军谁能做到,但我只知道黄晞做到了“</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大公无私、秋毫无犯”。</b></h1><p class="ql-block"><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黄晞:【助人为乐、赤诚待人】</b></p><p><b style="font-size: 20px;">据黄晞的战友龚志明说,1963年他刚到研究室报到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生活用品实行票证定量供应制。由于他刚到单位报到还来得及办理手续&nbsp;,没有领到相关的票证。不仅每天早只能吃馒头、稀饭和咸菜,看着金黄刺眼、香气漫鼻的油条涶咽三尺,而且还多少有一种歧视感、失落感。黄晞看到后,心中很不是滋味,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仅有的一个月半斤油票送给了他,他从此可以和大家一样取得吃油条的资格,享受吃油条美味。那种油条美味和荣耀那永远浸湿在他内心深处,时刻回味无穷。</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何止是半斤油票啊?这是一份党的温暖、这是一股军队的力量,这是一声给龚志明前行的号响!</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黄晞:【艰苦朴素、初心不变】</b></p><p><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排左起,冷祥,吴凯,黄晞。第二排孙主任,朱湘芳,李文爱。</b></p><p><b style="font-size: 20px;">黄晞在基地期间,执行试验任务虽然屡获殊荣,但在生活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平时缝衣、洗刷,种菜、做饭无所不能。从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油,衣服脏了浇、破了补。今年他的女儿们看到这张穿大补丁裤子的照片,非常惊诧、心酸。他们对爸爸在核试验基地的奋斗史从此才开始一幕幕在脑海中还原,一件件在生活中浮现,一声声在马兰谣中唱响,愈感父亲一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含金量无价,无形中成为家中最珍贵的财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93年5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勇攀科技高峰研究室”荣誉称号。该室在历次核试验中共获国家和部委级科技成果奖80余项。1993年5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勇攀科技高峰研究室”荣誉称号;二室核反应区图像诊断项目组荣立了集体一等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黄晞在该研究室工作25个年头、执行了28次核试验任务。亳无疑问应享有这一光荣称号,但由于他和战友们几十年失联,使基地的贺信无缘抵达;还有他在基地时刻苦钻研、攻坚克难、永攀科学高峰,攻破一道道技术难关、取得了一个个成果、完成了一项项重大任务,理应获得部门、军队和国家各项高等科技成果奖,但是他82年转业时,国家和军队还没有科研成果奖的政策,1984年国家和军队开始设立并评选科技成果奖,但遗憾的也是由于他与基地失联,各类成果奖上无他的名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核试验基地研究所黄晞,1958年至1982年在核试验基地一线技术岗位上工作25个年头,共参加执行过我国核武器试验任务28次。从核武器发展本身讲,他参加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各类不同型的号核武器研制、改进、发展的现场试验任务,从核武器试验技术方面讲,他参加我国“地面、空中、地下平洞、地下竖井”各种不同方式的核试验任务。每种型号、每种方式的核武器试验任务,都有其不同的新要求、新技术、新难点,这是核武器研制、发展本身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形势和外交斗争必然手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黃晞是我国核试验基地的创业者、建设者之一、是功名显赫的核武器试验大功臣。他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家庭子孙和自己健康身体奉献给了人类这一“警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共产党员,但他60年来始终坚持保守国家机密百分之百、始终坚持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始终坚持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青春无悔•生命无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艰苦奋斗,无私奉献</b><b style="font-size: 22px;">】马兰精神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正确悍卫、践行、继承、弘扬马兰精神是“马兰人”的神圣职责、义不容辞。</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先点击图片将二维码存在相册里,而后用微信扫一扫,可查看我的所有美篇,感谢您的阅读和分享!</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