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7月24日,让胡路区赴杭州、上海学习考察招商团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浙江萧山基地的安排下,前往萧山区高桥小学考察学习教育集团化改革先进经验。萧山区教育局副局长夏国良、高桥教育集团总校校长李国芳,分别从教育集团化改革的发展历史、实践操作、未来规划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p> <p> 2002年,杭州市率先在全国开展教育集团化改革的实践探索,从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到组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再到推行“全域优质发展下的‘名校+’模式”,20年来,实现了教育集团化改革从1.0到3.0的跨越,形成了独特的“杭州模式”。</p> <p> 作为杭州教育改革后起之秀的萧山区,在教育集团化改革之初就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实施。一是理念新。萧山区坚持“创新推进、稳步实施、特色发展、共建共享”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名校的辐射引领作用,不断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二是投入大。2017年,萧山区投入80个亿,计划三年内新建45所学校,其中仅湘湖中学就投资9个亿。三是规划细。统筹制定了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终身教育、民办教育等专项政策文件,形成了相互衔接支撑的“十三五”规划配套政策体系。四是保障全。制定了教师培养交流、评职评定、编制互补、专项经费等保障制度,推动了集团化改革的顺利实施。</p> <p> 改革实践中,萧山区灵活运用紧密型、松散型和综合型三种集团化办学模式,允许小学和中学集团各自分开、独立运作,有利于集团管理的专业化,教学质量的精细化。</p> <p> 考察中我们发现,萧山区教育集团化改革初期和我区情况较为类似,都是实行以名校为引领的松散型办学模式,集团校长仍然是原校法人。目前,萧山区仅有一少部分学校实现了紧密型集团办学。例如:高桥小学与南都小学、银河小学与文博小学市心小学、金山小学与金惠小学就属于紧密型教育集团,都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资格。按照萧山区教育集团化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松散型教育集团作为改革过渡产物,将有计划、有规律地逐步优化升级,最终实现以紧密型为主要特征的“美好教育”战略发展目标,这是萧山区教育集团化改革的整体规划,也是我们此次考察学习的根本目的。</p> <p> 作为萧山教育集团化改革的典范——高桥小学教育集团,始终坚持以“文源”文化为引领,积极倡导“全才”学习理念,创新开展摄影、表演、手工、足球等特长教学,让学生张扬个性、体验快乐、陶冶情操;集团不断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坚持“外引内培”的个性化人才培养发展策略,通过打通原有教师编制、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干部任用等校际壁垒,加速了干部教师流动,促进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p> <p> 当前,萧山区正紧紧抓住“后峰会”“前亚运”“大湾区建设”和“拥江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名校引领下的优质集团化教育改革。</p> <p> 我们要充分借鉴杭州市和萧山区教育集团化改革的成功经验,主动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新常态,积极探索教育集团化改革新机制、新方法,努力探寻教育综合改革的动力源、增长点,勇立潮头、大胆创新,为加速推进让胡路教育集团化改革和“教育强区”的战略进程而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