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组《备课专业化》共读纪实

🧚‍♀️

<p> 一卷在手,纸页沙沙,书香缕缕,感悟良多。鲁巴金曾经说过:“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科学组老师们近期共读了《备课专业化》这本书。大家各抒己见,收获颇丰。</p> <p>于晓飞老师的读书摘要与反思</p> <p>赵鹏飞老师的读书收获与反思</p> <p>赵璇老师的收获与反思</p> <p>2020年7月23日 星期四</p><p>【摘录】:&nbsp;&nbsp;&nbsp;&nbsp; </p><p> 不难发现,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虽然基本说明白了教学的流程,但是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第一,步骤不明晰。这个教学活动具体包括几个小的步骤,最好全部、清晰地列出来,并用序号或表示步骤的文字如“首先、其次”等加以明示。第二,内容不详细。这个教学活动要实施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不够具体和全面,修改后的教学活动就很好,把所涉及的情境、材料、任务、程序等都描述清楚了,这样课堂上教师就会游刃有余。第三,要求不具体。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学习要求不具体,学生做什么、教师做什么,没有一个详尽的设计。尤其是关于小组讨论的要求是非常含糊的,只是说了讨论三个数据的比值关系。最好把小组讨论的问题、程序、评价等具体的操作性要求一一列出来。这样,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才可能有好的效果。这说明,教师对小组讨论的专业标准和操作要领还不清晰。这是普遍现象,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笔者给杨老师提出了“完整、准确、清晰”的六字修改建议。</p><p>【感悟】: 阅读了案例8,我知道了有了具体明确的指向会使教学活动更加完整、具体、可操作。而做到教学活动的指向性,仍然回到了前篇所讲的学习目标的确定上。这一点在作者呈现了案例8修改前后的对比之后我深有感触。案例9则是从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中“教学事件”概念和原理为依据来设计教学活动的,而这种“以学定教”的设计里面保证了整个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但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觉得这里的指向性仍然是前篇所提的明确的学习目标,感觉和之前的学习案例其实是交叉重叠的。科学性的学习上,有关加涅的教学事件我觉得在活动设计能够给我们新老师特别大的帮助与指导。</p> <p>7月24日星期五</p><p>【摘录】: </p><p> 从具体操作步骤来看,这篇教学设计把学习中心理念具体化、操作化了。我们来看这则案例是怎么做到的。第一个步骤,教师通过对课标的分解,详细回答了学什么、 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这三个关于“学”的问题,就是对传统备课关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超越,是学习中心的突出体现,也给整个教学设计打下了基调,因为课标分析是“定盘星”。即便是一般着力不深的教材分析环节,这则案例也是下了功夫的。“为了达成课标要求,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教材设置了四个问题情境。”这句话信息量很大,说明教师在研究教材的时候,不再是泛泛的教材解读,而是在思考怎么围绕学生的学习去解读教材。学情分析则比较精准地找到了学习起点,发现了学生的问题,为教学提供了依据。这就使教更加具有针对性,学习中心理念进一步落实。 </p><p>【反思】:</p><p> 今天的阅读让我收获最大的是将之前案例评析的各各侧重点串联在了一起,从整体出发,利用案例做了简要评析.在课标解读中具体解决了“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在教材分析中,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学出发,设计了四个问题情景,在学情分析中通过纸笔测试的量化分析方法,寻找学生存在的问题,更精确地找到学起点。而在阅读了作者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讲解后,我对如何运用加涅的教学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下篇中的第一章《填写基础信息》也让我明确了作为一位教师该有的严谨性。特别是文中提到的课的类型与教材版本是我往常容易遗漏的地方。</p> <p>姚云芳老师的收获与反思</p> <p>马密老师的收获与反思</p> <p>7月23日星期四</p><p>【摘录】:&nbsp;&nbsp;要做到教学活动的指向性,就要首先设计好学习目标,并依据目标设计评估任务,然后根据评估任务去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这里有一点要注意,一个学期目标一定要有具体的教学活动去落实,反过来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一定要指向具体的学习目标,另外,评估要点也是一个矫正和监视教学活动,职校性的重要角色,如果说得简单一点,那就是制定好学习目标之后再教学活动一栏中要有具体的活动去音乐落实与之匹配,这是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p><p><br></p><p>教学的科学性之特质是合乎规律和理性,是遵守规范;教学的艺术性之特质是创新,是科学性之后的超越。教师,要先追求教学的科学性,既先符合知识、教学、学生学习的规律,再追求教学的艺术性教学,教学即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p><p>教学活动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发生过程。</p><p>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加涅借助教学事件的概念,把教学过程的设计建立在学生学习心理发生过程之上,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学生既然是这样学的,教师就样这样教。这也从心理层面揭示了以学定教的科学性内涵。</p><p>【感悟】:</p><p>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之中,我们往往注重知识上的逻辑性,为了把各部分的知识点“串起来”,而想各种各样的衔接语。</p><p>这看似科学的,但可能只是我们老师头脑中“科学”,做的只是把我们脑中的科学讲给学生听而已。</p><p>而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所倡导的科学则是按照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就是我们的理论基础,对教学理论,我们就可以把教学事件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联系起来,也就是以学定教。</p> <p>2020年7月24日星期五</p><p>【摘录】:&nbsp;&nbsp;&nbsp;&nbsp;</p><p>从具体操作步骤看,这篇教学设计把学习中心理念具体化、操作化了。理念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要在具体教学设计案例中体现出来,教师需要转化能力和实践智慧,我们来看这则案例是怎么做到的?第一个步骤,教师通过对目标的分解,详细回答了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这三个关于学的问题?就是对传统备课,观众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超越学习中心的突出体现,也给整个教学设计打下了基调。</p><p><br></p><p>第三个常见问题,就是忽视课型或者填写不准确,许多老师从来没有意识到课型的问题。</p><p>小学语文课在不同学段可能分为读写课、阅读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具体体现与学习目标的设计和教学流程的设计。</p><p>【感悟】</p><p>仔细阅读了案例十,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设计者对于课标的分析。</p><p>课标分析并不仅仅只是我们所说的课标摘录,还需要有更深刻的课标解读。在以往进行课标分析时,我们常常关注于课标当中所呈现的知识,这则案例分析告诉我们,在分析课标时,知识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也就是学什么。那学到什么程度,该怎么学呢?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内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四方面的目标,在以往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也非常的注重科学探究目标,现在想来,是不是科学探究目标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怎样学这一问题呢?对于各学段的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我们又该怎样去实现呢?</p><p>读了填写基础信息这一部分之后,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关于课型的确定。我在进行备课、听课时,在课型这一栏,每一次都是新授课,有深入思考过科学课应该有哪些课型?我们的科学课是不是也应该可以像数学那样有种子课、生长课等等。</p> <p>“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学会从书中汲取力量,与书为友,以书为鉴,不断学习,不断成长!</p>

教学

教学活动

学习

设计

课标

具体

案例

学生

目标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