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图/马 骏 王广厚)细雨初歇,万物蓬勃。7月24日,由洛阳市作协、《牡丹》杂志社和孟津县文联联合主办,孟津县作协承办,朱长杰老先生创作的《老牛奋耕》小说集作品研讨会在宁静古朴的建安门举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铁路作协副主席、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洛阳市作协主席赵克红先生,人民日报《人民艺术》杂志主编、人民艺术研究院院长李优良先生,孟津县文联主席黄山先生,洛阳市作协副主席、《牡丹》文学杂志主编王小朋、洛阳作协副主席王群芳、曲焕平,市作协秘书长张松焕,孟津县文联副主席梅利霞,市作协副秘书长唐益舟、赵希斌等,洛阳散文学会副会长何宝贵、副秘书长田丁,洛阳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路书斋,洛阳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王广厚等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研讨会由王小朋主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朱长杰,河南孟津人,中共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了《老牛拙耕》《当今奇观》《难言之隐》《水恒的记忆》《老牛奋耕》等作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老牛奋耕》一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铁路作协副主席、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洛阳市作协主席赵克红为该书作序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牛奋耕》是一本小说集,其中:选辑了17首小小说,16篇短首小说和3篇中篇小说。语言补素,通俗易懂。小说分为三辑,第一辑共收人作者创作的17篇小说,通过一件件小事,来讴歌站满泥土气息的草根人物,或赞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或鞭挞社会诟病。作者在《中国制造》中,巧妙地用儿子从美国回来带的衣服、鞋子上的产地,来给这些崇洋媚外人上了生动的一课。在第二辑里,《拾荒人》中,用大量的笔墨刻画出一位残疾的军转干部勤劳补素,克勤克俭,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第三辑中是作者的三篇中篇小说,其中《雷鸣》一篇,对一个叫雷鸣的普通干部一生历尽坎坷而痴心不改的精神品格的讴歌和赞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朱长杰老先生向洛阳市作家协会、孟津县文联赠送《老牛奋耕》书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孟津县文联主席黄山向朱长杰老先生赠送“厚德载物”书法作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朱长杰先生精神矍铄,谈吐风雅,对市作协为他举办的这次研讨会表示衷心感谢。自述道:自退休后,以笔消昼,借笔取乐。处女作短篇小说《买烟》被《牡丹》杂志采用后,便一发不可收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王群芳情不自禁地赞誉:朱老师虽然年岁已高,但创作热情不减,近年来相继推出五本大作,深感敬佩;《老年奋耕》一书,不论题材选择、语言表达、人物形象塑造还是情节安排等,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堪称一位成熟的作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曲焕平睿智的眸子里跳跃着喜悦,频频点头:“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用扬鞭自奋蹄”朱长杰老先生的创作精神值得我们后辈学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的创作题材多取材于豫西农村,他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及风俗习惯可谓了如指掌。他的创作,根植于生活的大地,从沸腾的生活中获取创作的底蕴,用心聆听大众的心音,用情描绘百姓的所思所盼,从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提炼主题,使自己的作品激励人、感染人、打动人,具有满满的正能量。我们从朱长杰先生的作品中,感受到了一个个中国故事,他用优秀的作品照亮现实,温暖人心,在作品中寄予了他作为一位作家的文化使命和责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唐益舟神采飞扬道:朱老师情怀四溢,精神可嘉。在文学道路上,耕耘的成绩是我们看齐的目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路书斋也豁然开朗般激情难抑:文学创作是艰难的事情,当我看到朱老师的小说集《老牛奋耕》,就像一剂清醒剂和一剂兴奋剂,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方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来自甘肃兰州的诗人、作家、评论家雪野(樊晖)若有所思,缓缓说道:当下文学创作总体比较浮躁,能够像朱老师这样沉下心来,关注底层人生存命运及悲欢离合的作家少之又少,实属难能可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柳杨(王广厚)也认真而专注地说:当我拿到朱老师悉心创作的小说集《老牛奋耕》,复阅再三,作品有三大显著特点:“烟火气、尘土味、民俗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李优良先生以及其他作家也群情鼎沸,都做了精彩发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整个会场弥漫着书香气息,极尽文化情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最后,赵克红主席对这次研讨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并动情地总结: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无论是刚刚步入文坛的新秀,还是长期在这个领域笔耕不辍的“老手”,都会遇到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个根本性问题,它直接决定着作品的境界和格局。如何用手中的笔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如何用优秀的作品照亮现实,温暖人心,是历史赋予每一位作家的使命。年逾八旬的作家朱长杰先生,家在孟津送庄镇,他对文学一往情深,无奈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的艰辛,占去了他大量宝贵的时间。退休后,他的文学之梦重新被点燃,每天,他除了读书学习,就是在电脑前孜孜不倦地写作,其精神令人感佩,取得的成就同样令人赞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满池红荷摇清韵,建安庭院入香来。书香,墨香,茶香,花香,香气醉人,缭绕不绝。</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朱长杰签名留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加研讨会合影留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