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平台背景</b></p><p>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统计,10kV及以上供电电压等级的工商业用户有200万户以上,此类“用户侧变配电所”产权归电力用户所有(工商企业、住宅小区、学校、医院等),虽然数量众多,但是日常的运行维护工作比较传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p><p>1、人力成本高</p><p>人工巡视、纸质记录、电话沟通,缺乏智能化的手段。</p><p>2、工作效率低</p><p>巡视频率低、巡检任务无法定位、巡检过程不标准规范、巡检缺陷缺乏闭环跟踪。</p><p>3、抢修时间长</p><p>无法即时识别和定位故障信息,需要用户通知后到现场确认。</p><p>4、风险预防薄弱</p><p>无法通过历史大数据识别可能存在的隐患。</p> <p>01功能特点</p><p>1、强大的手机APP功能(视频直播及回放、配电图、报警接收、参数查询、巡检任务)</p><p>2、多种报警接收方式(短信、手机APP、网页)</p><p>3、报警阈值灵活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报警上下限)</p><p>4、灵活多样的统计报表(值统计、需量分析、用电报告、同环比分析)</p><p>5、灵活定义的设备档案管理(可自定义设备属性)</p><p>6、完整的设备巡检、消缺流程(制定计划、现场签到、手机巡检、拍照上传、任务确认)</p><p>7、设备兼容能力强(通过网关实现各类电量、非电量传感器的接入)</p><p>8、数据加密传输(AES加密、压缩)</p><p>9、数据断点续传(网络中断、服务器维护期间数据保存在本地,恢复后补传)</p><p>10、跨平台部署(S及LINUX)</p><p>11、完善的用户分析报告(运行状况、报警汇总、巡检信息)</p><p>02平台结构</p><p>旭峰运维平台综合运用智能电力传感器、无线通信、边缘计算网关、移动互联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用户侧变配电所的24小时无人值守,监测各配电回路运行状态,即时定位故障,降低安全风险。通过手机APP下发运维任务到指定人员手机上,并通过GPS跟踪运维执行过程,提高运维效率,即时发现运行缺陷并做消缺处理。</p><p>03平台功能</p> <p>电力监测</p><p>1、通过矢量配电图监测变电所用电情况,画面响应遥信变位、遥测越限报警,点击某个配电回路后可以查询该配电回路的各类详细用电参数,包括实时值、大小值、平均值。</p> <p>2、实时监测变压器运行情况,包括功率、负荷率、需量、绕组温度等。</p> <p>3、提供多种类型的查询报表,可以查询各配电回路的各类电力参数(电压、电流、功率、频率、谐波、三相不平衡度等),系统可以对某电力参数按照天、月进行值统计(大小值、平均值)。</p> <p>4、可实现漏电监测、线缆及母排温度监测。</p> <p>故障报警</p><p>平台可配置遥信变位报警(水浸、烟雾、门磁、开关跳闸等)、遥测越限报警(过压、欠压、过流、线缆温度过高、绕组温度过高等)、运行报警(仪表离线、网关离线等),并将接收到的报警通过短信、网页推送,报警上下限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配置。</p> <p>能效分析</p><p>1、按照配电回路、区域、部门、分项(照明、空调、动力等)统计每时、每天、每月、每年用电数据,并进行同环比分析。</p> <p>2、按尖、峰、平、谷统计各配电回路的用电量及用电金额。</p> <p>3、统计四象限电能并计算每天、每月的平均功率因数。</p> <p>4、按月统计每个回路的需量及发生值,为需量申报提供依据。</p> <p>设备档案</p><p>系统可配置每个变电所内变压器、进线柜、出线柜、计量柜、高压电缆等设备信息,记录设备的厂家、型号、投运日期等,并可灵活定义设备的巡检项、缺陷类别等信息。</p> <p>巡检消缺</p><p>通过系统编制巡检计划,并将计划下发到巡检人员手机上,巡检人员在变电所现场根据巡检要求执行巡检任务,如果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缺陷,可记录缺陷并在系统中生成消缺任务。</p> <p>用户报告</p><p>系统自动汇总变电所一个月的运行数据,对变压器负荷、配电回路用电量、功率因数、报警事件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列出在该周期内巡检时发现的各类缺陷及处理情况。</p> <p><br></p> <p>手机APP</p><p>通过手机APP实现配电图查看、视频监视及回放、电力参数查询、需量统计、用能分析,并可通过手机接收报警、执行巡检、记录缺陷。</p> <p>04应用场景</p><p>为售电企业提供电能集抄服务,即时掌握用户用电量情况,避免偏差考核。</p><p>为电力运维企业提供线上运维服务平台,实时集中监测所有变电所用电情况、统一调度运维巡检安排,线上线下联动。</p><p>将企业集团/高等院校内广泛分布的变电所集中统一管理,提高运维效率、提高故障响应速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