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霞光异彩一一我在商都一中工作的那些日子

高宽

<p>  近日,在新加入的一个“微信朋友群”里看到一张摄于42年前、我与学生的合影,两张黑白照片拽着我记忆的车轮慢慢倒转了四十多个春秋——遥远往事上的尘埃被轻轻拂去,“园丁初春”的霞光异彩渐渐绽露⋯⋯</p><p> 1975年8月,也就是我“师范学校毕业”那年秋天被从一所地区中学调进县城任教,爱人在二完小,我在商都一中⋯⋯我担任初三六班的班主任、代他们的数学和政治两门课程——之前,1973年9月~1975年7月我是乌盟师范商都分校的“在读学生”,因全县师资力量缺口较大,才把我们几个“老高中生”借调至不同学校的“一线岗位”,我就被安排到了离故乡仅15里的十八顷中学任高中数学课,待遇是18元“中师学生助学金”加9元“伙食补助”——27元/每月。调进商都一中工作,我就已经转正、成了月工资32元的“公立教师”。当时的学制是“五三二制”,即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由于受“文革”的影响,中小学各年级都没有了“考试”,更谈不上“排名次”、“比优劣”⋯⋯学生、老师、学校,都没“赛成绩”与“升学”的压力。但,学校的秩序都井然,师生们普遍很有激情。因而,无论学校有什么工作或其它的事务性安排,大家毫无怨言、自觉服从。当时,农村的学校驻有1~3人的“贫宣队”;县城的学校,均有三人组成的“工宣队”。学校的“党组织”已经恢复,而且“领导一切”,好像贫或工宣队的队长都是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p> <p>  那时,我刚刚端上“铁饭碗”、又是从“读书无用论”阴霾中走出不久的“回乡知青”,有一种初生之犊不怕虎的勇气,也有一种欲“大显身手”的激情和冲动,亦或是“没文化、胆子大”的缘故⋯⋯反正,非常认真和敬业——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自习辅导、班主任工作、参加学校建校劳动、对学生进行家访等等,总是全身心地投入。而学生们,虽然没有考试与成绩比拼的压力,似乎也有放飞梦想、收获期望的潜在动力,更有着“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许多老师从“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的桎枯中解放不久,有一种沐浴春风的感觉。他们走上讲台,私心杂念的乌云被责任心的阳光所驱散,头脑里没有了个人付出代价的算计,以灵动的才气、灿烂的精神、思辨的理性、睿智的情思、饱满的活力和思想的光芒主导课堂——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智慧,放飞学生囚禁的理想——浇灌着“希望的田野”。教风、学风、校风很纯正——除了延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之外,其它方面似乎都无可挑剔,尤其是师生关系的融合,奠定了今天“师谊之情”的基石。要么,怎么会有“失联”42年后、像现在这样的“网上寻亲”与群体的“隐身问候”?!</p> <p>  凝视着两张老照片,寻思着记忆中的“熟悉面孔”,追忆初吃“皇粮”时的喜悦和入职商都一中的往昔⋯⋯当时,属“计划经济”体制与“短缺经济”时代,凭票购物、以人定量——且粗粮占比较大。多亏市场上有了“议价粮”,我们夫妇都挣工资、可以购买议价粮贴补供应量的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不过,教职员工们出于“面子”的考虑,“早点”带馒头到学校,回家啃玉米面窝头;抽烟的同志们身上准装着两种烟——在众人面前抽两毛多钱的太阳或官厅烟,回到家里或自己独自抽时肯定是一毛多钱一盒的绿叶或冬梅烟……这是公开的秘密。</p><p> 更不会忘记1976年,受唐山大地震的影响,我们家从自租的民房搬到了学校搭建的“防震棚”,后来搬进了学生宿舍。上冻前,住进了学校为包括我在内的三位同事盖起的土木结构家属房——这样的“暖心事”和那样“亲民、爱民、为民”的领导,让我一辈子都刻骨铭心!这一年,除唐山大地震之外,周总理、朱总司令和毛泽东主席先后去世⋯⋯中华大地有“天塌地陷”之感。邓小平因“四•五风波”再次被打倒;再后来,“四人帮”的垮台⋯⋯我所就职学校的师生情绪,通过报章杂志与电台广播的传导,与首都乃至全国人民同频波澜起伏⋯⋯</p> <p>  1977年,高考尝试着恢复——各省市自治区单独命题、自主招生——只招收“往届毕业生”。我被抽调参加政治科的“高考评卷”工作——选址于呼市“新钢招待所”,这是我参加工作后的“首次”因公出差,因而记忆深刻。这年六一儿童节那天,我二儿子出生——为家庭又添一喜。第二年即1978年,全面恢复了真正意义上的高考——在邓小平同志积极推动下,又迎来了“教育的春天”——为寒门学子畅通了一条改变命运的康庄大道,也为国家枉正了选拔和培养人才的坦途。自此,两张42年前“老照片”上的许多“农村娃”才慢慢走进了“象牙塔”;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国策,为老百姓打开了致富之门,让人们有了更加广阔的施展才华、勤劳致富舞台,我的许多学子也因此而步入了喧嚣的城市。他(她)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p><p> 1978年秋季,商都一中的高中师生全部划归商都二中——因为,按上级政策规定:每个旗县只能办一所高中,二中成了“商都县高级中学”、乌盟重点中学,我也离开了商都一中。</p> <p>  四十二年后的今天,我被他(她)们拉进了两个新的“微信群”,点击群里这些“老学生”们的“朋友圈”或与他(她)们私信交流,我浮想联翩⋯⋯我们都得承认,人生没有完美,每个年龄都会有与其相匹配的烦恼,无一例外。只有退出职场、闲赋在家的我们才是“真实的”——权势、名利、地位等等,与我们这些退休老人渐行渐远了……不要迴避今天的真实与琐碎,走好脚下的路,享受各自现在的年龄,珍惜当下的拥有,用生命感知生活的快乐。做人一辈子,人品是底子⋯⋯人不是靠心情活着,应凭心态去生活——调整心态看生活,处处都是阳光。要用宽容的心接受不完美、用感恩的心接受不如意;微笑面对一切,乐观对待万事,做自己该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好好享受生活吧!</p> <p>  高&nbsp; 宽</p><p>2020年7月下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