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7月13日8点我和老公还有一个蒙古朋友(从乌鲁木齐市)自驾踏上前往巴音郭椤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旅程,我们预约了哪里的几位蒙古朋友一同去巴音布鲁克草原游玩。</p> <p>一路的颠簸和劳顿也没有影响我们欣赏美景的心情。</p> <p>到了“奎先达板敖包”,已经感觉到浓浓的蒙古人的风情。《东归》历史上记载了这个民族感人的一段历史……东归英雄土尔扈特,为归国付出惨重的代价</p><p> 爱国永远不需要用嘴说的,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之上。我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了回归祖国,历经艰难险阻,跋涉几个月,以损失大半的代价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们就是英雄的部族——土尔扈特。</p><p> 1771年1月,土尔扈特部英雄领袖渥巴锡召集部族决定东归, 并做好了详细的计划。然而保密工作却没有做好,土尔扈特东归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圣彼得堡。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去追赶土尔扈特人。同时又采取措施,把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p><p>土尔扈特人回归的壮举,让深深全国人民都深受感动,他们纷纷捐献物品,供应给土尔扈特人民。对于土尔扈特部东归,清朝政府不但建碑立传,还特拨专款购买大量牲畜物品接济土尔扈特人,并为他们安排了一处水草丰美之地供他们生活。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二百余年,但是他们那种爱国精神却始终感动着后来的人,他们的故事也一直在民间流传。</p> <p>蓝天、白云、绿色的草原。远处蓝天白云,眼前绿草莹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一直在我耳边响起……</p> <p>新疆和静县境内的小布达拉宫</p><p>位于新疆巴伦台的黄庙,是新疆四大喇嘛庙宇之一,又称“永安寺”,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宗教法名“夏尔布达尔杰楞”,意为“黄教圣地”。</p> <p>追溯该寺修建历史,光绪三十年(1887年),土尔扈特汗王布彦绰克图主持修建黄庙,次年落成,光绪皇帝赐名“永安寺”。同年,黄庙下设且勒、迦特泼和曼巴三个学部。整个建筑结构严谨,轩宇昂然,并与却金库热等14座庙宇组成气势森严的喇嘛寺庙古建筑群,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成百余年来,一直是土尔扈特、和硕特喇嘛教徒朝觐圣地,也是新疆喇嘛教四大庙宇之一。</p> <p>通往巴音布鲁克镇我们经过好几个敖包,敖包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在古代,蒙古人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大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管这些部分的神灵。</p> <p>巴音布鲁克草原,蒙古语意为“泉源丰富”,距库尔勒市636公里,位于和静县西北,伊犁谷底东南,中部天山南麓,海拔约2500米,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天山南麓最肥美的夏牧场。巴音布鲁克草原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36公里,四周山体海拔在3000米以上。巴音布鲁克草原居住着蒙、汉、藏、哈等9个民族,民族风情灿烂多彩,一年一度的草原那达慕盛会,赛马、射箭等比赛活动更让游人流连忘返</p> <p>当晚我们居住的蒙古包</p> <p>蒙古包(Mongolian Yurts),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毡帐,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它外观呈圆形,顶为圆锥形,围墙为圆柱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并用绳索固定。其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审美观与高超的技能,有着观赏、实用、艺术、经济等诸多价值。</p> <p>这个没有被开发的景点黑湖,绿水、青山、湖光倒影,美不胜收。</p> <p>羊群在山坡上拍成一个不成型的队伍。</p> <p>第二晚我们一行7人到了巴音布鲁克草原深处的一个很避静的地方,三无的地方(无电、无信号、无网络),但是这里风景优美、绿草、满山的野花。充满氧气的空气,那里的牧民用牛粪生火做饭、吃的羊肉是纯天然的肉没有任何污染,喝的是泉水,看起来他们的生活很原始,但是这种生活是健康、绿色的。哪里算得上是一片净土。</p> <p>第二天我起了个早,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太阳。“日出江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也是我们长期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很难见到的景色。</p> <p>蓝天、白云、牛羊成群马儿壮。</p> <p>洗温泉,这里的温泉只有30度左右。据说洗这个温泉可以治病,我们一起去的那五个蒙古朋友一天一两次,真是充分利用了这里的自然资源。</p> <p>我们计划的在哪里要住五天以上,买了牧民的一只羊宰了,先吃了羊杂碎、羊头、羊蹄。没有冰箱就羊肉用盐淹风干了,这样可以多吃今天,我们天天都要捡牛粪用来做饭、烧水喝。几天这样生活体验真的好像回到五十多年前的生活,简单、原始这就是大自然给于人类生存最原始的条件。</p> <p>人与自然和谐相处:</p><p>几十年前,地球是一个活跃着生命的精灵,这里有美妙的大气层,有冷暖适宜的气候,有清新湿润的空气,鸟兽鱼虫上演着自由的生活,花草树木散发着醉人的芳香,那浓浓的绿荫给人以抚慰和舒畅……可以说,这便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篇章了。</p><p>然而,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类将越来越多的污染抛给了哺育他们的成长的母亲——自然。黑烟笼罩的天空中不见了鹰击长空的雄姿,污浊不堪的河水终结了鱼翔浅底的身影,与日俱增的人口使城市变得臃肿不堪,各种现代化的机械争着吵着要主宰这个世界。</p><p>终于有一天,大自然负荷不了如此的伤害,他发怒了。于是,气候变异,水土流失,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水资源短缺,沙尘暴,非典等接踵而至。人类终于领略了它的报复,于是人类开始思索人与自然不和谐给他们带来的危害。</p><p>所幸的是,已经有一些明智的国家政府和人民,在为自己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同时也在为子孙后代做着长远打算。于是有人提出了要对自然资源珍惜,要使人与自然达成和谐,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实,两千多年前韩非子就给人类留下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古训,用到今天这个生态危机四伏的社会,它更是要警钟长鸣不绝于耳。它告诉我们对水、对森林、对鱼虫鸟兽、对一切的自然资源的利用都要持长远的有所保留的态度。因为自然和人类一样是个有限的生命体,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保护大自然是我们每个在地球生活人的应尽的责任。</p> <p>当我们计划到下一个景点(天鹅湖)时,乌鲁木齐市疫情的紧急告急打断我们的行程。在新疆生活了60年一直就没有关注这个美丽的景色,深感遗憾。</p> <p>人生总是错过。错过的是沿途的风景。回忆往昔并且展望未来。人世的物欲横流,斩断了对梦的憧憬和张望。人们都太急于求成,以致于忘记了初衷和本心。总想站得更高一点,脚下的风景才会更美丽。殊不知人生处处是风景,只不过,人们都太盲目,追逐着飘渺的遥不可及的。又总是悲伤着别人的故事。仍要记得,不忘初衷,方得本心。</p><p>疫情过后,欢迎外地的游人到美丽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旅游……在有生之年不要错过这美丽的景色……天鹅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