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之后

贺佳

老师的无奈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考试成绩出来好多老师又急又躁,怨声载道。我看着孩子们的统考成绩也是无奈更是无可奈何!平时学习还可以的孩子成绩低的出乎意料,平时成绩平平的孩子却发挥超常令人匪夷所思。老师的本职注定了老师很在乎成绩,但是对于这一切孩子们似乎就那样。考试前,老师的千叮咛万嘱咐,考试时,学生早就忘得一干二净,把老师强调的事项抛到九霄云外了,于是乎漏题,跑题,书写不规范,审题不清等问题接踵而来!你能说老师没有强调,老师没有用心教吗?不是这样的!</span></p> 正常?失常?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次的统考,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不太理想,差强人意。高分不高,低分不少,中等失常。高分不高,上了90分以上的只有8个,而且分值最高93分。低分不少,低于70分的有6个,最低分56.6分。关键是中间力量失常,70—90之间占据的同学有51人,80—90之间有35人,这个区间的同学按常理个别同学要在90分以上,70—80有16人,平时看似认真的孩子也跻身此区间,拉开了差距。80分以下的同学有22人,占1/3,也就是2/3的同学来提1/3同学的成绩,所以导致整体平均分不高,只有81.09。这次语文试卷全区整体分值不太高,这也给我们老师和家长又一次敲响了警钟!</span></p> 语文之路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语文试卷越来越难得分了!孩子阅读理解和写作又失分了……这些呼声经常会在考试后响起,老师感慨,语文越来越难教了,随着年级的增长,不管你用多大功夫,成绩提升就是很慢,看不见有多大成效。家长感叹,越来越不会给孩子辅导语文作业了,平时感觉孩子很努力,但是一考试就是得不来高分!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值得我们深思!语文学科是孩子综合能力的体现,随着年级的增高,它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是低段单纯的写写生字词语,读读课文那么简单了,要求孩子涉猎很多知识,要求孩子要有基本的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把自己平时学到的东西学会整合运用,不是单纯的1+1=2的问题,而是要把1+1变成很多种答案,而且要合乎常理。今年三年级统考试题里就有这样一道题目,题目要求孩子合理分析1+1等于多少,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这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考查,也是对学生如何运用已知的东西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语文成绩的提高,除了课堂上掌握的一些基本技巧外,关键是孩子的大量阅读,只有孩子读得多了,记得多了,知识丰富了,习作有东西可以写,课堂上的表达也流畅了,理解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见多识广就是这个道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古人亦如此,读得多了,自然就懂得多了,别人不知道的你知道,别人不理解的你理解,这不就变聪明了吗?一般情况下,孩子与孩子的差别不是智商的差别,而是后天努力多少的差异。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这个道理我们都懂,然而真正又有多少家长和孩子去做呢?</span></p> 从今天开始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好多工作都推后了,大型的中高考延期,学校的延课,其实也给我们上了一堂警醒的课。对于平时学习习惯好些的孩子,自由时间可以更好地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但是多数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不好,懒散不自觉,漫长时间的假期使这些孩子处于散养状态,所以一收假,很长时间进入不了学习的状态,捣蛋不想学习,处处找借口,出幺蛾子。所以一开学课程速度快,任务紧,孩子们之间的差距就不是一点点了!但是我们不能为自己的差距找太多客观原因,还要好好反思自己,寻找自己和别人差距的原因,找差距补救才是我们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常说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但是也反应了一些问题,平时学习态度端正,习惯好的孩子,他们的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相比之下学习敷衍了事,不踏实的孩子一考试小狐狸尾巴就露出来。所以,学习从来不青睐那些“投机倒把”“弄虚作假”的人,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学习的路才能越走越宽!从今天开始,端正学习态度,做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做一个努力学习的孩子,做一个吃苦耐劳的孩子,今日事今日毕!!!</span></p>

孩子

语文

学习

老师

成绩

考试

同学

平时

差距

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