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见”到“看懂”——专业发展不停步,携手共进促成长

拾光

<p>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只有通过观察,才能真正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和材料,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但是,在现实操作中教师需要观察什么?如何观察?观察后应采取哪些措施以及实施中如何把握好“尺度”则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p><p><br></p> <p>  7月23日上午,海南省军区幼儿园开展从“看见”到“看懂”——“如何观察幼儿”园本教研活动。琼台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的教师团队在庄小满院长的带领下参与本次教研活动。于娴园长对高校团队的亲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本次会议由教研组陈萍副园长主持,军幼全体主班教师参加。</p> <p>  “生活、游戏、课程”是《纲要》与《指南》强调的核心理念,将理念落实到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是为了让幼儿园课程活动更适合幼儿,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的经验。</p><p> 为了更好的开展班级自主游戏,更有效的支持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老师们针对游戏中的“观察”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思考,在陈副园长主持下,大家对如何观察幼儿做了一次新的梳理,结合班级工作进行反思,分析问题,深度研讨!</p> <p>  教研会上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研讨的气氛非常活跃。随着不同老师的发言、抛出新的观点,新观点又触发更多新的思想火花,逐渐将研讨的话题拓宽、深化。</p> 回归初心 何为观察 <p>  观察是走进孩子、了解孩子、帮助孩子;</p><p> 观察是体验孩子、体谅孩子,体会孩子内心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路径;</p><p> 观察还是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发展水平,搭建梯度,进而计划未来。</p> 精心部署 科学规划 <p>  基于孩子的游戏水平,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p><p> 审视材料的选择使用,发展多元化和情境性。</p> 反思实践 感悟品质 <p>  幼儿的学习品质都有哪些呢?</p><p> 好奇心 兴趣 态度 探究能力 变通 责任 担当 奉献 坚持 挑战 反思 互助 诚信 创新 专注……</p> 峰回路转  重拾主题 <p>  鲁光楠老师提出,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所感知的经验进行思维加工、学前教育的思维深入寻找目标,有效整理,最终达到师幼双赢成长!</p> <p>  周悦老师则另辟蹊径,提及到观察的同时如何同“支持发展”紧密相连,才能更好的解读幼儿、生成课程,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要考虑价值定位和效能输出的问题。</p><p> 因此,在课程时间的分配、故事的撰写、平衡机会成本、树立良好的教育观、有效的落实等方面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p> <p>  同时,顾丽梅老师对于在观察周提取幼儿的经验、幼儿的高频词,且通过案例进行解读;郑天竺老师建议按年龄段归纳出典型、适合的观测参考指标,帮助老师们高效、有计划的捕捉幼儿的“哇时刻”。</p> <p>  整场教研会,我们的老师带来了丰富的游戏观察案例,对案例的精辟分析,引起全场教师的共鸣,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教学思路。高校团队的老师们也让每位老师切身体会到从“看见”到“看懂”,我们的距离还有多远。</p> 拨云见日  醍醐灌顶 <p>  庄院长分析在游戏观察中,可以结合“情境”和“环境”,通过记录,客观的解读幼儿。而在很多教育情境中,可以通过教师对幼儿的预见性来创设活动,不过这都要源自于对幼儿日积月累的深入了解。因此,要通过行为、言语和情境的视角,明确其价值意义。</p> <p>  切实把“追求,还幼儿游戏自由;努力,看懂幼儿游戏;尝试,给予适切回应;等待,‘哇’时刻背后观念转变”作为今后的行动指南。</p> <p>  最后,于娴园长做出专业引领,首先于园长肯定了此次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提出“高校+”的教育携手模式。时代的发展对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和任务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幼儿教师要具备研究与反思的能力。“研究型的教师”不仅是一种新的导向趋势,同时也将成为我们对幼儿教师的现实要求。</p><p> 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戈特富里德海纳特指出的“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p><p><br></p>

幼儿

观察

老师

教师

游戏

教研

园长

幼儿园

孩子

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