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郴州文旅产业第一站——千山陶

姚莎

<font color="#333333"> 桂阳县西北经往邻县新田的方向,山势巍峨延绵,分布夹杂着很多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山丘。有一种是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由海平面抬升隆起形成的页岩,而页岩是由深海沉积细泥沙形成,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因地层不同,有些坚硬无比,有些则比较松软,松软的页岩经过水的浸泡搅拌后,即是上好的制陶原料。</font><div><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font color="#333333"> 桂阳塘市镇茶园村盛产陶土,在上世纪40年代全村90%的人都以制陶为生。到80年代末,传统陶业逐渐走向衰落</font><br></div></div> 为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传统工艺,推动地方文创产业发展,保护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遗产,成立郴州市文旅商品协会,郴州市文旅产业宣传推广服务平台负责人夏露先生(左),从郴州市区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桂阳塘市镇茶园村拜访非物质文化遗产桂阳土陶,第七代传承人李小军先生(右)希望在文旅产业和市场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千山陶<br>所谓千山陶,李小军诠释是: 取本乡境内各个山体之泥土,根据其性能特点按比例调配混合,制作煅烧后,总结器具的优劣,择善而从之,尽力达到完美的效果。 各种古朴风格的千山陶成品! 千山陶成品展示 千山陶不一样的光泽! 千山陶,铁胎富硒,除了看上去的不一样,听听它的敲击声也是不一样的,比传统陶器结实、耐用,还拥有富硒保健功效。 厂房里放在晾晒架上的半成品。 厂房初坯 陶制《清明上河图》局部场景 <div>看了李小军先生的作品,参观完他的厂房,坐下品尝他用亲手烧制的千山陶茶具冲泡的红茶,听听制陶人的心里话:<br>“这种传统的手艺也许到了我们第七代,后面还有没有人再接着做,不知道了”<br>“网络经济、快钱、现代化工厂,给传统手工业带来很大冲击,每天勤勤恳恳的劳作,解决温饱没有问题,可是想更好就不行了”<br>“有人把我们的陶器和景德镇的比,和汝窑等其他制陶,制瓷工艺去比较,其实各有特色,没有可比性,文化底蕴不一样,地域特色不一样,地方陶艺承载着的是地方文化和本土情怀。”<br>“我也曾在沿海发达地区工作,开设陶艺工作室,为什么回来做,可能就是因为血脉里流淌着祖辈制陶的这种情怀,想回来,把它做好,也希望把它传承和推广出去”<br></div> <div>关于文化的定义,余秋雨先生如是说: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br><br>由此可见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底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文化需要时间来沉淀,传统文化更需要气定神闲的呵护和发展。在快节奏的当下,如何解决物质要求和精神追求的矛盾,如何让文化在人群中绽放光彩,而不是囊中羞涩;如何让大众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而不是拿它去比较流水线生产的价格?!因此我们成立好郴州市文旅商品协会,做好郴州文旅产业宣传推广服务平台是一件必要而又有意义的事业,目的是为郴州的文化、 旅游、特色产业,做好宣传推广,打通与市场之间的渠道,把郴州本土特色文化,地方旅游优势资源推向全国,把全国的人吸引来郴州,使之文化、旅游、产业相得益彰,和谐发展。<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