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暑假里,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细细品味后,发现书中的很多教育理论其实都和我们的教学息息相关,值得我们去深深地思考并学以致用。这部专著虽并没有读完,但所感所悟已经很多,现就将部分章节的内容做以下简单的分享。</p> <p> 书中多次提到阅读的重要性,苏大师以自己近30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们:愈是困难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愈需要阅读。就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更长时间的科学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也不是没完没了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的觉醒。有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下的功夫并不大,包括完成作业的情况可能也并不佳,但是在考试中却能考出惊人的成绩。从平时的观察中发现这些孩子特别爱看课外书,每天几乎都是沉浸在读书中。我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或许并不是他有过人的才能,而是他的这种较好的阅读能力刚好促进了智力的发展。</p> <p> 苏大师说:由书籍唤起的生动活泼的思想,是防止读死书的有力手段。读死书是一件大坏事。学生思考的越多,在周围世界中见到不懂的地方越多,他接受知识的能力就越强。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工作起来就越容易。对于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习作是最令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有的孩子无法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文章就会令人绞尽脑汁的去猜测、猜想他想表达的意思。有一次,我专门找到这个孩子,让他试着大声的把自己的作文读出来,读到第一句话时,他停了下来,我说:“是不是这句话和你心里要表达的意思不太一样?”他点点头。“那为什么按照你想要说的话去写呢?”就这样边读边改,后面的内容在我没有指导下,他居然自己会修改了。第二次他的习作也明显比上一次通顺多了。是的,读着读着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好文章不就是这样反复的阅读、修改中“一气呵成”的吗?</p> <p>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尝试是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小故事大道理”“趣味故事会”等活动,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我们班的孩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展现自己,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感受语文的魅力。</p><p> 家长会中,我们班优秀学生家长也分享了他们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其中谈到了“亲子阅读”,他们每周末都会和孩子同读一本书,读完后一起聊一聊读后的感受和收获。在你问我答中,孩子读书的积极性会更高,在潜移默化中,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高。</p> <p> 记得蒙台梭利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见了,也就记得了;我做到到了也就理解了。在阅读中领悟,在领悟中思考,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更需要具备较高的阅读素养和知识技能。在陪伴阅读的同时,让我们一起收获阅读的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