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陇县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坡而得名,秦襄公建都,汉设陇关,素有“秦都汉关”之称,是古丝绸之路上西出长安第一雄关。 </p> <p> 位于陇县西南部的关山牧场冬春无界,夏秋相连,有“关山六月犹凝霜,野老三春不见花”的真实写照。 </p><p> 夏日的假期,来这里享受一份安逸,寻找一份静谧,回望一段历史,遥望过往的繁华,曾经的沙场百战,与时光惬意,与历史相约。 </p> <p> 疫情过后的关山牧场,少了如织的游人,加上今季的多雨,水草丰美,天阔地圆,坡缓雾蒙,牛羊散落,骏马悠然,冷艳中多了一份神秘,清新中多了一份安然,厚实中多了一份灵动。 </p><p> 休息之后的第二天,本打算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不料下起了小雨,气温更是骤降,不甘心就这样在此停留,于是,再次驱车开着暖气出行。一面面圆润如玉的草坡撞入眼帘,彼此相连,错落起伏,围在周身,扑面而来。偶尔山顶出现几丛稀疏的树林,坡间矗立几棵零星的树木,或被薄雾缭绕,或被雨水清洗。低洼平坦处,草间白花摇曳,牛羊低吟,小河蜿蜒,忽然间心有一种空灵的感觉,杂乱的思绪,工作的劳累,病痛的焦灼,全被这山,这树,这草,这牛,这水……所吸附。似田园,胜田园,似桃源,胜桃源。</p> <p> 草原的天气,变化极快。天晴了,沿公路或山路去往山顶,随处都是可以歇息的草圈,草坪,草甸,草坡,草滩。走上山顶,则又是一番景象,草地散落在低矮的丛林里,向阳的草地次第开放着不同的小花。走在草地上,四周静寂无声,忽地飞起一只大鸟,扑棱棱扎起飞向远处。</p><p> “叮当,叮当”,丛林里响起了铃儿的响声,远远的,一群马匹在丛林的小路上晃悠,看到散漫着小花的草滩,它们一起嘶叫着一冲而下,叮当声回响在了整个山谷。牧人骑着牧马,带着马驹,赶着羊群,“荷锄”而牧。</p><p> 同样的景物,不同的环境,不一样的味道;同样的环境,不同的景物,不一样的呈现。同一牧场,大自然却在时光的流里变换着自己的模样,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世民。</p> <p> 据历史记载,西周初年,秦人先祖非子就在汧渭之间为周王室饲牧养马,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建汧邑,汧邑成为秦国第一个都城,并持续到公元前762年。在长达14年间,秦人在这陇山山地草原由畜牧业起步,完成了从游牧向农业民族的转变过程。 </p><p> 汉武帝时期,汉人挫败匈奴,得益于国力强盛以外,还在于作战军队由步兵为主向骑兵为主的转变,当时,关山一带牧养的马匹达三十多万匹,满足了军事的需求。霍去病20岁第一次率万余精骑出击匈奴,就是过关山出陇西,沿祁连山直趋西北,长途奔袭,最终凯旋而归。 </p><p> 牧场的夏夜是温凉的,车停下了脚步,把公路留给了游人。一路漫步,嗅闻烤肉的香味,感受山野的气息,聆听马儿的嘶鸣,任由山风浸入心脾。</p><p> 此刻,走进牧场曾经的古帐营遗址地,脚踩石磨盘铺就的小路,轻抚栏杆上斜插的弓、弩、戟等古兵器,耳听营房外战旗飘飘的呼声,看着蒙古包似的屯兵房,仿佛见到了曾经兵营的依稀的模样。遥想当年,一群汉人全身铠甲,高举兵器,骑着战马,奔向敌营,一阵厮杀……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如虎。而如今,“秦时明月汉时关”,悠悠关山望征人。</p><p> </p><p><br></p> <p> 驼铃谷,龙潭村,望云峰,牛背梁,鞍子沟……路途还在继续,无论怎样的目的出行,无论怎样的目的地,无论是长途的跋涉,还是短暂的停留,在阅读中行走,在行走中阅读,让心灵得到慰藉,安放,才是有灵魂的旅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