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梅村

红小阳

<p>时值庚子鼠年大暑之日,久雨逢晴阳光灿烂。我随先生和他当年教的池师毕业生,驱车前往贵池区梅村。</p> <p>梅村东与九华山相望,南与牯牛降相接,西与大王洞相邻,北与昭明太子钓鱼台相连。</p> <p>梅村镇原名崇义乡,明清年间因出了一位姓梅的受百姓爱戴受朝野器重的文官,而以其故居命名至今。</p> <p>我家先生对梅村情有独钟,是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曾经和几个高中同学下放到这儿安家落户,度过了三年战天斗地的艰苦岁月。</p> <p>今天一路走来,先生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车子穿过山势险峻的苦岭,当年开手扶拖拉机下山时,突然失控的危险场景又涌现在眼前!</p> <p>那难以忘怀的知青生活,当年六个大男孩离开父母来到这大山深处的乡村,住在一起自食其力,那时的物质极度短缺,交通信息极不方便,其中几多辛酸痛楚,今天都巳变成有趣的回忆!</p> <p>我们一行先来到梅村中心小学,校园花草茂盛一派生机蓬勃,校舍一点不比城里差。先生当年教的学生,有在这当老师当校长,热情接待我们一行,开车陪伴奔向霄坑大峡谷。</p><p><br></p> <p>我们沿黄田龙须河而上,龙须河的上游即是闻名的霄坑大峡谷。龙须河是秋浦河的一个支流,全长一百多公里,河岸古树参天,河面美得如同碧玉一般。</p> <p>从大峡谷回到梅村,试寻找当年的老房子老朋友,却是今非昔比了,如今的梅村,党和政府的精准抚贫,变得这么美这么新,真是美好乡村啊!</p> <p>放眼望去,家家住小别墅,红宅绿地,山峰连绵,好一个田园牧歌!真是山清水秀,仿佛置身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之中。</p> <p>总算找到了一处当年的老房一一梅村供销社,先生倍感亲切,平时不爱拍照的他,主动要留个影!</p> <p>学生为我们一行准备好丰盛的午饭,满桌是上口的乡村美味,同学们分享着先生回忆曾在梅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又畅谈着在池师学习生活的一情一景,尽情地把酒当歌,笑声阵阵,其乐融融。</p> <p>下午我们一行四部车,学生陪我们去附近的梅村桃梨农庄采摘,冒着烈日体验农家乐!</p> <p>这独特的高山云雾环境,不仅生长出的茶叶赫赫有名,其长出的水果味道也大不一样,梨子吃起来分外脆甜上口,真是太棒哒!这儿也为果农作个广告吧!</p> <p>时间过得好快,这些九十年代从池师毕业时,不到廿岁的风华少年,如今巳人到中年,成了遍布在池州县村小教的中坚骨干,他们的孩子今年都参加高考了呵!</p> <p>热情好客的学生,硬是留着我们吃了晚饭,带着梅村土特产,带着深情的眷恋,乘着夕阳西下时,才依依不舍驱车从高坦返池。</p> <p>为纯洁的师生之情、源源流长,越久越浓;为今日的梅村,攻坚脱贫,面貌焕然一新,喜见农民幸福快乐奔小康,由衷地高兴啊,点赞!</p> <p>记得我第一次来梅村,是随先生一起插队的几个同学,相约于2005年的春天。</p> <p>距今又是十五年过去了,记得当时是先生和几个下放在这的同学,为纪念1975年下放三十年重返梅村,还从单位借个车子开过来的,那时来深山沟里的老梅村是相当不便的。</p> <p>啊!先生告诉我这就是他们当年住的房子,旁边的小房子是猪圈和厕所。听村民说这房子在知青回城后村里安排给了一个五保户住着。、</p> <p>这十五年一比较,变化可是翻天覆地啊!你看十五年前还是这么破旧的老房子,住着守在庄稼地里的老农民。</p> <p>不同的是十五年前,先生还能拜访到当年的村干,和当年一起下地干活抽土烟的伙计们,谈笑风生,倍感亲切!</p> <p>想到先生十九岁下放到梅村,曾被毒蛇咬得下病危通知;曾开手扶拖拉机在高山苦岭头,失控而下差点摔至万丈悬崖;曾在烈日给稻田打农药,不慎因泄露而中毒晕倒。唉唉唉,那是一段多么刻骨铭心的记忆啊!</p> <p>这几个既是高中同学,又是患难与共的战友啊,他们之间的这份兄弟情谊可非同一般!他们曾在一室住一锅吃了三年呢,每天为柴米油盐而挣扎在饥饱线上,有时就靠一点盐水下饭。庆幸这一切都已成了往事,苦难是人生的导师,青春的汗水没有白流,每个人的内心变得坚强,骨子里有了那份不怕苦不怕难的执着!</p> <p>难忘那天正是先生下放三十周年纪念日,时值四月九号春意正浓时,车子穿越高山峻岭时,窗外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啊,真是美不胜收令人目不遐接!</p> <p>叹的是十五年后此次重游,再也没能遇见熟悉的老乡亲了!喜的是映入眼帘的已是一个让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欣欣向荣的新梅村!</p> <p>感恩于党的改革开放精准抚贫政策好,如今咱共和国的土地上,农村不再是愚昧落后穷乡僻壤,已建设成令城里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p> <p>小荷已露尖尖角,梅村明天更美好!</p> <p>霄坑大峡谷</p> <p>美丽新梅村</p> <p>再见吧!梅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