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均湖洲刘家来历和千年铁圈古井的故事</p><p> 均湖洲刘家位于江西省万年县湖云乡东北,以梓埠交界,因落地加独姓而故名。根据本村宗谱记载及查阅相关的史料考证,本村从宋朝末年(约公元1215年)始祖小八公迁徙至今已有约八百多年的历史,经过世代耕作,繁衍生息已经发展有廿八代近两千人口(包括迁外人口)。历代人才辈出,如今绝大部分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p><p> 本氏族属彭城堂号,根祖系发源于徐州彭城,汉高祖邦公第三十九世裔孙巨容公滁州琅琊籍人,任山南道节度使(今军区司令员),受命剿黄巢于广信(今上饶信州),长子刘汾公助父剿黄巢建勋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今中央军委委员),后由于家庭变故隐居弋阳县归仁乡新陂里(今曹溪乡)。汾公配九室生有十四子一女,其中九子汉胜公迁徙鄱阳太阳埠清塘村(今凰岗乡),胜公裔孙十二世小八公因兵荒马乱遂迁徙万年县均湖洲。“均湖洲”因本地属鄱阳湖滨湖地区,过去常有旱涝两灾,水涝时四周湖面泛涨,此地地势较高,被湖水围成一个岛洲而得名。</p><p> 公始落居于对沽塘,因饮水困难常到玉津河担河水生活。也曾多次试图挖井取水,皆因深挖数丈不见泉水且漰塌危险而无获。</p><p> 相传宋代有一天料意先生路过此地时天旱口渴,便向本村老妪借凳歇息并讨水喝,老妪端来一把椅子后却略显迟疑,但还是很热心地到缸里舀了一瓢不很清澈的河水递给先生,先生见状也看出几分端倪但还是一饮而尽,经过了解得知本村没有水井,这是壮劳力从两里路外远挑过来的河水,先生感激之余却很感慨,这么大一个村子没有一口井要跑一两里路外担河水生活确实很困难。接着只见他上观天象,下察地势,环顾四周,掐指八卦,见不远处有一口若大的池塘叫莲花塘,塘边是一片茂密树林,林中有几棵参天古樟(十来棵三人环抱的千年古樟树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缺乏民俗文化保护意识被福建商人作为提炼樟脑油资源砍伐一空),于是携椅过来端坐了一会,并来回度步,移动椅子,便神奇地说:好地,好水,好井!接着他跟几个围观的众生指教说,这里有井神,我坐的这椅子底下是一棵老古木树兜,树兜下面有一块大青石,挖掉树兜,移开青石,下面就有一口天成的水井,井口三尺见方,井深三丈,上窄下宽,井底空旷圆形,有一个大水潭,水面三分有余,井水清澈甘甜,够全村人饮用,永不干涸,为了保护井神要配上铸铁井圈。果不其然,从此这口神井享誉十里八乡,自从有了这口井,居民则从对沽塘搬迁于此,刘家人千百年来每当过年都要祭祀井神,世世代代共饮一井水,甘泉滋润,福泽万代。</p><p> 据了解,全国众多的古井中,井壁结构类型多种多样,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圆形等,井圈有木制,有砖砌,有石凿,有陶质,尤其以石凿井圈最常见。经百度查证,如此独特的铸铁井圈只有万年县均湖洲刘家村存在,井壁上小下宽,井底空旷如田,可能在全国尚属唯一。</p> <p> 均湖洲刘家村自解放后历来为刘夏行政村所在地,境内有玉津河穿过,六十年代修建的716县道,八十年代修建的332乡道从本村经过,全境辖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