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qbDvti4GaTUBaJ4EWJ7TlA" target="_blank">陈子奋《白描花卉册》上</a></p> <p>水仙花有颇多的雅号:“金盏银台”、“凌波仙子”、“玉玲珑”……从性别来看,中国人更倾向于把水仙视为一位“女神”。</p><p>在古月份牌“月令花神”中,十二月所对应的花神就是水仙,司花之主为洛神(宓妃)。</p><p><br></p><p>中国种植水仙始于唐末五代,《北户录》中记有花间派词人孙光宪,寄居江陵(湖北荆州)期间,曾有波斯人送他数本水仙。孙光宪大概就是中国种植水仙第一人。此后,江南一带广泛种植,文人骚客甚爱之。</p><p><br></p><p>因为鳞茎生得颇象洋葱、大蒜、故六朝时称“雅蒜”、宋代称“天葱”。之后,人们还给她取了不少巧妙、美丽的名字,如金盏、银台、俪兰、雅客、女星等等。水仙花早在宋代就已受人注意和喜爱。</p><p><br></p><p>水仙花独具天然丽质,芬芳清新,素洁幽雅,超凡脱俗,在万花凋零的寒冬腊月展翠吐芳,春意盎然,祥瑞温馨。人们用它庆贺新年,作“岁朝清供”的年花。</p> <p>【名画欣赏】</p> <p>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p><p><br></p><p>徐渭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p><p><br></p><p>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p> <p>陈洪绶(1598 ~ 1652) 《水仙灵石图》</p><p>设色绢本 立轴 48×26.5cm</p> <p>《水仙灵石图》约为1627 年所作,画面构图较为平稳,一立石崛起,其后有水仙一株,石边野草数丛。水仙与立石高度相近,此种构图中空间表达十分清晰,水仙右侧叶子中段被立石遮挡,花朵又掩映在叶后,画面底部石缝中隐约可见水仙根部,其色白,与顶部花朵共同构建完整的水仙形象。水仙造型忠实于自然,花朵盛开者饱满,未开者浑圆,长叶穿插,编织巧妙。水仙双鈎填色,用色古雅,枯叶部分色彩过渡自然。水仙花叶所用线条各随其殊,如叶部线条十分挺立,花瓣边缘勾勒细緻,其中描绘枯叶的线条则稍有跌宕,与前方饱满的花朵对比而成一种荣瘁景象。石上以淡墨晕染出明暗对比,其上加粗点,先浓墨而后石绿,看似突兀,却与叶色相得益彰,而此种墨底加色的点苔法,陈氏常用之。石头线条的笔法与水仙相隔霄壤,折笔从容,别于水仙的端庄稳重,而天真自然。同时期作品有陈氏后于一六二八年所作《水仙湖石图》轴,同是绢本设色,但较为写意,乃醉后所作。</p><p><br></p><p>《水仙灵石图》并无纪年,可综合其书法、款、印的情况,将其判定为陈氏约1627 年所作。画中题字部分的书法,极为精彩,所书五言诗下笔不露笔锋,较为规矩,与《墨竹》(约1627 年)小幅及戊辰(1628 年)雪夜所作《水仙湖石图》轴的题款字体相比,极为近似;关于陈洪绶用款,其于画作之上大多用名,而非号,陈氏早年多用“陈洪绶”或“洪绶”署名,此画即署名“洪绶”,其中“洪”字偏于行书,而“绶”字作草书,与《古木当秋图扇》(1627)笔迹极为相似;再观印章,陈氏的印很多,大体可分为“陈洪绶印”及“章侯”两系,或以此稍作变化而已。明亡以后陈氏的号增多,印的内容方有所变化,此画钤“章侯”朱印,为陈氏早期作品。故翁万戈先生将《水仙灵石图》定为陈洪绶约一六二七年所画,即此缘由。是年陈氏叁十岁,年初始读书于诸暨牛首山永枫庵之东廊,后参加朝廷科举考试,惜败而终。六月试毕归故里,旋即渡江至杭州,九月乃归,当年十一月八日,与叔贶生、扆铭、面之游诸暨牛首山永枫庵,并留下《游永枫庵记》。十一月中,在杭州为杨闇生作《古木秋天图扇》于清响斋。</p><p><br></p><p>陈洪绶虽少时师承蓝瑛,而于水仙这一题材风格上则推崇赵孟坚,但由此《水仙灵石图》可以看出,陈氏已然超脱前师,而自立门户,独辟蹊径。陈氏论之绘事,主张不拘于一代,也不限于一派,正如他晚年所自述,绘画当“以唐之韵,运宋之板;宋之理,行元之格,则大成矣。”</p> <p>吴昌硕《冷艳捐二玉》</p> <p>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厉良玉、赵之谦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p><p><br></p><p>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所说:“与同时代艺术大家比,吴昌硕是承前启后、比较全面的一位巨匠。”</p><p><br></p><p>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1927年11月29日,吴昌硕逝于上海寓所。</p><p><br></p><p>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作集有《缶庐集》。</p> <p>视频22~</p><p>钉头鼠尾,实起虚收。</p> <p>角度不同,结构不同</p> <p>视频31:40~</p><p>花瓣结构为上三瓣、下三瓣,可以处理成3~6瓣,先画前再画后。</p> <p>视频50~</p><p>中锋行笔,速度快,收笔略提</p> <p>视频53:30~</p><p>鳞茎球的揉笔处理方法:</p><p>兼毫调淡墨,吸去多余水份,笔尖蘸浓墨,露锋起笔,压住笔往里收,笔尖再点重墨,勾出外轮廓。</p> <p>浓墨实起实收往上挑,写出根的抓地感,有长有短有主有次。</p> <p>鳞茎球用线条写的处理方式:干笔、擦、丰富的层次变化,外轮廓宁方勿圆</p> <p>揉笔分解,每一次都要从笔根处刮去多余水份</p> <p>1、画叶子的时候要顿笔起笔,行笔的过程中注意线条的转折以及提案的变化,叶子的宽度差不多是一指的距离。</p><p>2、组合叶子的时候要注意里面的穿插结构,分组画的时候一组里面变化要多一些,有长有短,有直有曲,有藏有露,要相互兼顾到,墨色上前方的用重墨来画,后方的用淡墨来画。</p><p>3、一幅画面之中花头的造型要多变,忌雷同,组和花头要注意好疏密的关系,两组不要画到一条直线上,要有高低的变化。</p><p>4、花头里面的结构要注意花瓣之间的穿插关系,根据开放程度的不同花瓣的角度以及它的相互掩映关系都是不相同的,花瓣在用笔的时候结合钉头鼠尾描,线条挺拔流畅,忌出现波浪线。</p><p>5、在设色的过程中注意浓度不要太高,配色的时候要分清楚冷暖关系。叶片里面颜色偏冷一些,花青的比例稍多一点,花头的周围要用淡淡的花青色来托染。</p><p>6、小马蜂要分清楚它的头胸腹三个结构,翅膀要衔接在它的胸部位置,画翅膀的时候要用淡墨来画,墨色不宜过浓,侧面的蜜蜂翅膀之间的叠压要分清楚前后的虚实关系。</p> <p>兼毫毛笔大号1支、中号1支,(小红毛)勾线笔,生宣纸(34*45),墨汁,小瓷盘若干,笔洗,颜料:花青,藤黄,赭石,曙红。</p><p><br></p> <p>【案例细分】</p> <p>视频78:25~</p><p>实起虚收,注意疏密关系和墨色变化。</p> <p>视频95~</p><p>赭墨色侧锋揉鳞茎球</p><p>青墨色画花盆,不要画得太规整,要有笔断意连的感觉。</p> <p>墨青色点泥土,靠近根部较密集</p><p>淡花青染花盆。</p> <p>视频114:50~</p><p>汁绿色稍加点三青,让颜色更透亮,先染主叶</p> <p>花柄用笔顿挫有致</p> <p>藤黄染花心,赭墨色染花茎,淡花青勾花瓣轮廓。</p> <p>淡署红吸去多余水分,笔尖重色,中锋用笔,画出樱桃。</p> <p>【课外拓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