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7月21日,我校全体小学数学教师齐聚线上,参加山东省小学数学大讲堂-基于数学文化的“数与代数“专题教学研讨会,此次会议进行一天半。</p> <p>本次省“教研大讲堂”活动以“基于数学文化的数与代数”为主题,以“研究课+课例点评”的教研形式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纷呈的研究课例及点评。</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首先威海市高新区大岚寺小学的梁娟校长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利用点子图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让算理看得见,让思维过程说的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探究的欲望。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在后面设计《中国计算能力为什么这么强》的微视频,让学生了解了数学史,感受到了数学文化。</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随后,王晓萍校长的《基于数学文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学设计及课例点评》,针对本次课题进行深入解读,让老师们能够从学科知识和数学文化两方面抓住核心要素,理清文化线索,总体把握教材。接着,课题组老师们的精彩点评,也让我对本节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临沂朴园小学安娜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利用点子图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分享不同计算方法,数形结合,让学生理解竖式的本质。数学文化的巧妙融入,让整个课堂生动有趣。</span></p> <p>郑玲玲老师针对安娜老师这节课做了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的报告。郑玲玲老师从数学文化类型分析、知识内容分析、数学文化功能分析、数学文化运用水平分析对课例进行了教材分析解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加深了对数学文化和数学文化教学的理解。每次听郑老师的报告都感觉非常有深度,文化底蕴特别深厚。</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午的研究课是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耿倩倩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耿老师亲和力十足,把列竖式和古人的铺地锦的计算方法相结合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古今知识中理解计算的本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耿倩倩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出去情景图,根据信息提问题,再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揭示今天的课题。本节课主要展示了铺地锦法和列竖式两种方法,看似不同,实则相同,借助手指算,突破连续进位,借用分层梳理,先分后合,凸显数学本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铺锦法非常感兴趣,体现了先勾后连的重要性。在课的结尾耿老师把古代竖式的演变过程介绍给学生,体现数学文化的重要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然后由济南小学的数学团队的丁莉、魏会作了基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报告。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内外资源的取舍,教学设计五方面进行了解读。教学时需要根据实际学习情况,第一次设计后的思考,通过课后访谈进行第二次重新设计,第三次重新定位。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锁定竖式演变,感悟数学精神。让我们对数学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span></p> <p>正如老师们所说的,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渗透在每一单元每一课,基于数学文化的教研,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教学,进而引领我们理解教学的本质。感谢这次教研活动,让我对数学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意识到教学中合理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性。</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2日上午,是由威海市高新区教研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于华静老师做的精彩报告。于老师直面问题,一针见血点出我们一线老师的需要与期望,专家研究的东西重理论,而我们一线老师需要的是具有易懂、可操作、实用的数学文化。于是于华静老师与团队成员在徐老师的带领下,对原有的教材分析框架进行改进,从发现问题开始,针对问题不断探索,找到相应对策-对数学文化的类型以及它的功能进行了重新界定,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不但直观而且更加细致。这种刨根问题、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做学问,搞研究,不就是需要这样锲而不舍不断深入的精神吗?</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接着,徐云鸿老师向全省小学数学教师做了题为《做研究型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报告,徐老师首先对于华静老师的报告做了点评,又对全体数学老师就研究数学文化提出了要求和希望。</span></p> <p>“对理论进行实践性解读,对实践进行理论性反思”,研究的道路,既不是空谈理论和理想,也不是故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需要我们一线老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理论知识的武装,也有实践活动的探索。</p> <p>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既有课堂教学也有专家报告,老师们在电脑前,手机旁,一边听一边记,记下精彩片段,写下所感所悟,从这次会议汲取的营养,必将成为日后成长的力量。</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非常感谢徐云鸿老师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专家讲评和教师示范课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是我们一直渴求的。关于小学数学文化,我们之前只是知道它大概是什么,但是教材中哪里存在数学文化?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文化?怎样运用数学文化?这些始终是很迷惑的地方。这次听完专家的讲解,让我们茅塞顿开。原来教材内外存在大量的数学文化资源,它们对数学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再结合优秀教师的观摩课进行研究,发现老师们课堂上灵活运用数学文化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了课本知识,并且了解了很多课本以外有趣、有用的东西,有利于引发学生对知识起源的了解和知识延伸的继续探索。我们要努力向专家和优秀教师学习,认真研究数学文化,将数学文化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span></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数学文化从陌生到熟悉,一路学习一路收获。学习如同上坡,越到吃力处越是往上走。教学路上,纵然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习,太多知识需要理解,太多问题需要解决,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教育的赤子之心,定会心之所向,虽远必达。</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