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月21—22日,有幸通过钉钉直播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大课堂关于“基于数学文化的数与代数专题教学研讨会”活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span></p> <p>令我感受深刻的是临沂团队带来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及其对应的教材分析和数学文化解读。</p> <p>安娜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兴趣,通过生活情境出发,利用点子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在获得现代数学知识的同时,对它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p><p><br></p> <p>紧接着,郑玲玲老师针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做出了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p> <p>谈到数学文化,往往会联想到数学史。确实,宏观地观察数学,从历史上考察数学的进步,确实是揭示数学文化层面的重要途径。但是,除了这种宏观的历史考察之外,还应该有微观的一面,即从具体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中揭示数学的文化底蕴。临沂团队通过一些新视角,力求多侧面地展现数学文化,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p> <p>教学设计重视数学文化的多元性和数学语言的简洁性,在方法学习对比中提炼数学本质,感受数学的魅力。</p> <p>立足学生的数学现实,鼓励学生借助点子图理解乘法算式中每一步的含义,直观呈现让算理看得见,让思维过程说得清。</p><p>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p><p>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题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数学文化的加入,恰当弥补了这一重要方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