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ING

<p>前段时间看《霍乱时期的爱情》,看到一句话,“他们不按已逝的年岁来计算自己的年龄,而是按离死还有多久来计算自己的年龄。”</p> <p>也许仍是少年心性不知珍惜,我尚还未有那些“感吾生之行休,羡长江之无穷。”的渺茫之感</p> <p>但最近,dying这词,引起了我的注意。</p> <p>我想,我们算是见证了历史的学生,因为一个同学的跳楼,深圳市取消了期末考试。昨夜与二姨视频聊天,她又与我讲了她邻居家的事儿。那是一个十九岁的姑娘,正处于人生最美的年岁,却应与父母吵嘴,从高高的楼台上一跃而下。</p> <p>有人说,那些站在楼顶摇摇欲坠的人,其实是希望有人来劝劝她们的,给她们一个台阶,给她们一份理解,用一个怀抱迎接她们。</p> <p>但我今天不想讨论她们站在楼顶时有何感想,我只想说一说“dying”</p> <p>Dying is the present participle of die, (die)的现在分词,柯林斯字典如是显示。</p> <p>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将死未死的临终状态。</p> <p>常常我想,是不是真的只有到了那样一个状态他才能够切实地体会到生命的流逝,那样的话,他是不是才能真正的感受到生命曾经的存在?</p> <p>我看着一花一树在风中摇曳,看着小狗在楼下汪汪对叫,从镜子中看着自己,看着自己脸上的红晕,捏着脉搏感受我蓬勃有力的跳动,在楼下奔跑听到自己粗重的呼吸,我感觉到生命的存在。</p> <p>我去医院探视过临终的病人,套着氧气罐微弱的呼吸;我听着救护车呼啸而过,我在网上看到火灾后烧焦的尸体。我见证着生命的消亡。</p> <p>但我从来没有感觉到生命在我眼前或者在我自己体内,一寸一寸的流逝。那时候还会不会后悔?后悔正是自己亲手打碎了沙漏,让本是一粒一粒流逝的光阴,一泻而下。</p> <p>我常常看到那些自杀的新闻,常常看见人们在下方的评论——你都有勇气死,为什么没有勇气活着?</p> <p>我未经人事,尚还无法体会活着所需要的勇气,但我想,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从来不乏勇气,而是命不由己,心有余而力不足。</p> <p>于是在夜深人静,我独自一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时,我常常想,如果我仅剩最后一月的生命,我会如何做?</p> <p>我的同桌很爱看书,她对我说,她愿意看书,看书,直到最后一刻。她说她想接触以前未曾接触的楚辞汉赋,想鼓起勇气来看看她曾极向往却极恐俱的悬疑案。她说,她想多看看自己喜欢的文学名著,她说她想挑战英文原著。</p> <p>我又想起了之前一个网友的话,他说,她以前从来没有自由的生活,他的一切都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如果只剩最后一个月。他决定叛逆,一定要去尝试那些他从未经历过的事儿。他说他想去蹦极,他想去网吧。他说他想逃一次学,他想好好的打打游戏。他说,他甚至想去捡捡垃圾,体会体会生活。</p> <p>我想起之前去疗养院慰问一个临终的老人。他说,他想去环游世界。他在老家的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勤勤勉勉,这次住医院竟是他第一次进城。他不想再被局限在那一块小小的土地。他想走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那些孙子孙女给他讲的地方。</p> <p>我想到了著名的企业家希尔顿。据说他在临死前曾说,如果他能再一次选择,他不会当一个商人,他不会再把所有的精力花在企业上。他说他愿意多去陪陪亲人,去享一享天伦之乐。</p> <p>那么我呢?</p> <p>我想,我并不会让自己沉缅于爱好,也不会用最后的时光去离经叛道。我不会再去奢望那些未曾达到的愿望,也不会再去后悔错过的时光。</p> <p>我愿意像平常一样。</p> <p>我愿意仍每天晚睡早起,仍喝着苦苦的茶打着哈欠,仍愿意每天去上学,背着书包走进教室,和同桌聊天,和朋友交流,跑一跑步,打一打球,写一写作业,考一考试。</p> <p>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我有多么的热爱现在的生活。</p> <p>只不过我想,最后的一个月里。我一定特别的善良,特别的勇敢。因为我已别无所求,我已再无奢望,我已不再害怕,我已不再争抢。</p> <p>有时候我又会想,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有着时间的限制和没有限制的长久会如此大相径庭。我会想,这样思考着,到底有什么意义?</p> <p>人说,这教你学会珍惜。</p> <p>我寻思着到底何谓珍惜。</p> <p>后来我想,珍惜大概就是让你不再在低俗的快乐上耗费光阴,在真正的热爱上不遗余力的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