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文 . 王秀权 68岁</p><p> 2020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初一, 我怀着同情的心情,去看一星期前被暴雨肆虐而导致山体滑坡的受灾区------大湾村大堰老村民组。</p> <p> 大堰老灾前全景</p> <p> 大堰老灾后全貌</p><p> 随着我手持的摄像机,一个个灾区场景被我记录下来。眼前的情景令人震惊,曾经美丽的村庄,现己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河坝水库的上、下两条大堰就从这个村庄的山脚和半山腰穿过,灌溉着两村上千亩农田,养育了一方百姓。可现在眼前的情景是几十间房屋倒塌,有的严重倾斜,有的位移几十米横卧在地,有的已变成一片废墟。左面靠山有几间住房因选对了优越的地质条件而躲过一劫。</p> <p> 木结构房屋优势</p> <p> 王氏宗祠</p> <p> 陆续垮塌中的房屋 </p><p> 这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是山间峡谷,房屋依山傍水,呈阶梯式沿山修建,中间是一条常年不断流的小河沟,源头是河坝水库,下游是一泻千尺的百大泉。一座石拱桥连接两边公路,缠绕而上从村庄中间通过,成了瓮坪到回龙的主要通道。山体大滑坡导致很深的大沟被泥石流填满堵住了上游的流水,形成积水数万立方的堰塞湖。现在看那曾经熟悉小桥公路,水渠、鳞次栉比的房屋已经荡然无存,分不清是哪家的田、谁家的土。</p> <p> 大堰老下游百丈泉</p> <p> 堰塞湖</p><p> 我跨过挖机挖过的排水沟,踏进了残垣断壁的受灾区域,满地的断砖烂瓦,扯断的钢筋和破裂的水泥块,使我寸步难行。此刻,我的心情是无比的沉重。试想,此刻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的心情又何止是沉重所能表达。还有悲伤、无助、渴求甚至绝望。 </p> <p> 不远处,我看见一个灾民背着东西往下走,在断砖瓦砾中十分小心地挪动着脚步。我赶紧把这一幕记录下来,我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是凝重的,心情是沉重的,但同时看到了他坚毅的眼神和满脸的倔强,不因为眼前的灾难而放弃求生的欲望,对今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不断追求的渴望,我为这位灾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信心所感动。</p> <p> 转移物品</p> <p> 忽然,我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我,寻声望去,是村监委会的罗太志主任,只见他怀里抱着一个纸箱,在废墟中左跨右绕的往下走,我随着跟了过去,在一块变形的公路水泥地上又看见了赵兴会支书。原来是村里给他们送过来的午饭,其实早就过了饭点,可是他们现在才吃上午饭。他们就在一条垮塌的公路边上坐在从灾民家中检来的胶凳上就餐。几块破水泥板叠起来就当饭桌,虽然饭菜简单,但他们仍然吃得那么香甜,他俩各自的背上都背了一个手持小喇叭,边吃饭也不忘环视自救的灾民,并不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他们虽然生活简朴,但对于工作却是认真负责。在灾区现场,在高温烈日下,他们仍然忠于职守,寸步不离,时刻关心着灾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真是村民的好领导,我把这珍贵的画面记录了下来,让人传颂。</p> <p> 简朴的生活,热情的工作。</p> <p> 我踏着满地狼藉的砖头瓦砾,小心翼翼地走向那些正在自救的灾民,看到他们一个个灰头土脸,满身灰尘满身汗,满脸泪痕满心酸。我的心顿感酸楚和同情,在烈日下,在瓦砾中,灾民们在废墟中间用手扒开破砖烂瓦,寻找自己急需的东西,堆放在一起,虽然看上去都是沾满泥水或灰尘,但他们都如获至宝,每一件都是那么珍贵,他们也格外珍惜。他们陆陆续续地把打包好的东西背到停靠在安全地带公路的车上,然后转运出去。</p> <p> 一位似曾相识的灾民,步履蹒跚地和我不约而同的在公路上相遇,他赶忙拉着我的手说:“这次灾情多亏我们的领导干部及时把我们转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更要感谢大湾村的各位领导,他们的大恩大德在大堰老村民的心中永远铭记”。</p> <p> 灾后的今天,雨过天晴。虽然今天目睹的是满目疮痍,但同时看到了照耀在灾区上空和灾民心中满是温暖的阳光。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历史遗迹,一道令人重拾记忆的靓丽风景线,一个美丽而崭新的乐园。</p> <p> 2020年7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