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南设备维护精神

名泊

<p>  西南油气田塔里木油气工程分公司有9个项目部,2个运行班组,其中运行时间最长的,历史最久的就是轮南项目组。员工都说,轮南项目组是整个西南油气田塔里木分公司的根,而在轮南项目组,设备维护是整个项目组的魂。</p><p> 轮南项目组是塔里木油气工程分公司的第一个项目组,员工人数最多的时候有一百五十多人,从在岗人数来讲也是塔里木油气工程分公司最大的项目组,其中设备维护员工最多的时候五十多人,设备维护又是轮南项目组最大的班组。为什么人多?因为重要。</p><p> 轮南项目组承担着塔里木油田第一座大型天然气处理站的生产运行,设备维护工作。这个站有大型燃气压缩机组18台,机泵上百台,压力容器四百余台,厂站规模在整个塔里木油田都属少有。这些设备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18台大型天然气压缩机,这18台压缩机都是进口设备,在20世纪90年代,轮南处理站建站时期,都属于当时最先进的机器。就像人一样,这些洋设备来到大新疆,产生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为此,塔里木油田多方寻找专业维护队伍,希望能医治这些洋设备的水土不服。</p><p> 1994年,川西南天然气服务中心也就是现在的塔里木油气工程分公司前身,开始入驻塔里木,这支专业的天然气生产维护队伍在当时的轮南天然气站掀起了一阵“战天斗地”的热血场面。当时的天然气站运行模式是18台压缩机要全部运转,这就给设备维护戴上了紧箍咒,稍有异常就得立马出动。当时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可是这只有十几个人的维护队伍硬是迎难而上,连续奋战依然精神奕奕,他们凭借着屡败屡战、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诸多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故障、创造出了一项又一项发明。多年的创新、沉淀使得维修技术越来越成熟、维修设备越来越先进、装置设备也越来越稳定、员工综合素质提升越来越显著,维护班组的存在,也是为轮南天然气处理站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更是在二十年来的平稳运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p><p> 老师傅们常会说一句玩笑话“你住过茅草房吗?漏风漏雨掉渣渣的那种?”,对于出身在新时代的我们来说,估计是没机会了,但是却能想象出那个时期的艰辛。但是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p><p> </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头角峥嵘 诲人不倦</b> 现任塔里木油气工程分公司安全生产办公室副主任张凤林,是最早来到轮南天然气站的设备工程师,当时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艰难的工作环境,这位看起文质彬彬的四川人没有退缩。建站初期,国外厂家故意刁难,提供资料不全。张主任白天现场处理设备故障,晚上查找各种资料,弄清设备结构原理,故障原因。就是在这样“一穷二白”的环境下,硬生生建立了一整套适应“洋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体系,打破了国外垄断,形成了轮南维护的核心技术。现在的张主任是塔里木油气工程分公司设备故障处理的一张王牌,无论哪个项目组有复杂棘手的设备故障需要处理,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张主任,也许你会觉得夸张,但这就是事实,无论什么设备故障,只要张主任出手,基本上都会“药到病除”。</p><p><br></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学无止境&nbsp;不进则退</b> 现任的设备工程师李茂,也是张凤林主任的徒弟,扎根塔里木已有二十多个年头,现在认识他的人都会亲切的叫他一声“李老师”,之所以称之为老师,除了他教育出一个又一个的优秀“学子”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专业技能和钻研精神。有一次ZTY310机组转速不正常,李老师带队处理,翻看查阅了许多资料,来来回回调试了几十遍,但就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后来李老师在机组前足足坐了三天,判断出是调速器出了故障。后来经过拆检,原来是调速器里面的卡簧松动,导致调速器故障,回装后大家都聚在机组前等待试机,当机组转动那一刻,大家笑了,李老师也笑了。“放弃学习就是放弃自己”,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李茂完成了由徒弟转向老师的华丽变身。</p><p><br></p> <p>  <b style="font-size: 20px;">绝不服老,说干就干</b> “老曹,你把叉车开到装瓶间,叉几桶防冻液到5#机”“老曹,增压机要补油了,一会叉两桶7801过来”“老曹,开叉车来趟练兵房,帮忙叉一下铁板”“收到”……。如果你打开对讲机,你就会时不时得听到各种喊老曹的指令,而他却只会回一句简短的“收到”。他叫曹国清,一个快六十的老汉,脸庞黝黑,个头不高,老是挂着一副笑眯眯的面容,总是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他也是最早一批来到处理站的,现在是40万90万装置的一名叉车工,别看他头发已有小部分的灰白,但他的身手可是一点也不迟缓,机组修保时常常看到他拿着扳手上下其手,动作流利。如果只看他工作,你绝对想不到他会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他常对同事说:别看我岁数大了,但我的心可还停留在二十多岁,如果不是身体硬件开始走下坡路,我绝对还要去搞机修,每当拿起扳手维修机组,我总能想象出当年我们几个大小伙子赤着膀子,干的热火朝天的场景,累是累了点,但是每当排除完故障机组转动时大家发自内心的那种喜悦感真的让人倍感荣光。</p><p><br></p> <p>  <b style="font-size: 20px;">群英荟萃,人才济济</b> 古有群雄涿鹿、英雄辈出的典故,如今盛世虽无古时英雄,却也不乏人才精英。轮南处理站有着二十多年的光辉历史,就在这短短二十年、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的厂站里就踊跃出一个又一个的优秀人物。塔里木油气工程分公司副经理蒲勇、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四川省级工匠唐军、西南油气田技能专家马庭红、轮南处理站项目经理龙剑、轮南轻烃项目经理肖刚,向清林等等都是轮南维护培养的优秀人才。他们继承者轮南维护精神,也不断发展着轮南维护精神,二十多年的使命,跨越千里的坚守,多次的人员变换,改变的是新面孔,不变的是初心。</p><p><br></p> <p>  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设备维护只能算是一项工作任务,而对于这些曾一次又一次征服洋设备的轮南维护人来说,设备维护、故障处理的工作就是一种享受。也许,用不了多久,这批洋设备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这些老师傅们也会逐一退场,但是,他们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宝贵经验将会在历史存档,永不退场。</p><p> 你见过北方冬天里的赤裸上身依然大汗淋漓的壮汉吗?你见过满身油污依然自信昂扬的青年吗?你见过连夜奋战依然时刻准备抢维修的集体吗?他们就是创造了无数奇迹,夺得无数荣誉的轮南处理站设备维护班组。这群人,来自千里之外的天府之国四川,秉承着川军“吃苦耐劳,团结奋进,英勇顽强的精神”,在轮南处理站扛起了一面鲜红的旗帜。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说过:“狭路相逢勇者胜,逢敌必亮剑,哪怕是输,我们也要用尽全力制敌人于死地”,这段话是这部电视剧的精髓所在,是体现中国军人不屈不挠、英勇顽强;若能将话中的敌人变成设备的话,我想就能运用在这支百折不挠的轮南维护身上,他们留下来的除了过硬的技能、核心的技术,出苦耐劳的品质,最关键的就是这种精神的传承,永不磨灭的“轮南维护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