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7月22日上午,我们继续相约山东省小学数学大研堂,研讨会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于华静老师主讲《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材分析框架研究》,第二部分:贺言霞老师主讲《基于数学文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分析》,第三部分:毕欣荣老师主讲《基于数学文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课外教学资源收集及修订建议》。</p> <p>于华静老师团队基于探索将“数学文化的类型”调整为“数学文化载体的类型”:数学史、数学与生活、数学与人文艺术、数学与科技!</p><p>关于数学文化作用水平的调整:附加式、融入式、复制式!这样的调整加上于老师的解读,我相信一线老师都能很好的理解。</p><p>数学文化的功能:提供数学学习情境,拓展数学思维与方法,体认数学文化。向我们展示了探索的过程及成果,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提出了新的框架优势:操作简单,容易上手;能够让人更快速方便地了解整个单元的数学文化渗透情况。</p> <p>毕欣荣老师告诉我们:课外资源收集可以从数学史、数学与生活、数学与人文、数学与科技、数学美、数学思想方法六个方面入手,使我们在收集课外资源时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p> <p>数学源于生活!</p> <p>毕欣荣老师提出教材修订要从五个方面入手:数学文化载体类型、数学文化运用水平、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功能、数学文化的呈现方式以及数学文化呈现位置。</p> <p>基于探索将“数学文化的类型”调整为“数学文化载体的类型”:数学史、数学与生活、数学与人文艺术、数学与科技!</p><p>关于数学文化作用水平的调整:附加式、融入式、复制式!这样的调整加上于老师的解读,我相信一线老师都能很好的理解。</p> <p>数学的规律美!</p> <p>数学文化渊源流长,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这次的学习,让我深刻领悟到数学文化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只有挖掘并渗透数学文化,才能让学生更能深刻地理解数学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他们在徐云鸿老师的引领下专门对“体认”进行了调研!</p><p><br></p> <p><br></p><p>最后徐科长肯定了各个团队对于数学文化的研究和应用。并告诉我们我们要成功反思就要有开放的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和责任感。要敢于承认和面对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并且愿意承担起责任!此次大讲堂,这是一个为我们小数人搭建的分享交流展示的平台,数学文化和数学知识相依相成,将数学文化的功能发挥出来,数学知识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而富有活力。</p><p>徐科长提出了做研究性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目标。本次的培训学习,我受益颇多。在经过这两天的学习,听到优秀的教师团队对于教材从多个维度对数学文化的讲解,教材,单元,每节课到处都有数学文化的身影,以后我在教学中也要把握住每一处的数学文化,并把它渗透到教学中去,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是要有厚度和深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