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7月21日上午8:30,期盼已久的山东省基于数学文化的“数与代数”专题教学研讨会正式开讲啦!</p> <p>会议持续一天半的时间,分成四个板块构成:三个地区(威海市、临沂市、济南市)的团队分别打造的示范课、各地市团队关于数学文化教学的深层解读、评课环节、徐云鸿老师总结延伸。</p><p>下面我将从《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观摩课谈谈我的学习心得。</p> 威海团队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p><p>一、复习旧知,深化联系</p><p>课堂伊始,梁校长带着学生回顾三个算式:</p><p>1、6✖️9=? 2、2✖️80=? 3、300✖️2=?</p><p>从一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层层递进,在把问题抛给学生时一点点的放手,让学生尝试整理回答。接着让学生比较三个算式的异同点,一点点引导孩子发现三个算式的不同,深化本质:到底添“0”还是不添,都是由计数单位决定的。</p><p><br></p> <p>二、数形结合,探究新知</p><p>梁校长运用点子图,让学生通过圈一圈自主动手探究情境中的“12✖️10=?”,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让学生探究算理,并且通过纵向扩展,例如:探究完12✖️10=?后,继续发问:13✖️10呢?14✖️10?20✖️10?36✖️10?99✖️10?为归纳算法积累大量的素材。</p><p>在计算30✖️20时,梁校长运用二维矩阵图,把“为什么3个十和2个十乘起来就是6个百”这个百的来龙去脉讲解的特别清晰明了,学生理解的特别透彻。</p><p>最后梁校长归纳总结乘法口算:“先用口诀算,再想计数单位”。</p> <p>三、文化长廊,凸显价值</p><p>梁校长追本溯源,渗透生动的数学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凸显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p><p><br></p> 临沂团队 <p>《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p> <p>在我市于科长的带领下,通过郑玲玲主任的团队的指导和帮助,安娜老师同样为我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p> <p>一、借助直观,凸显转化思想。</p><p>由刚过去的7月1日建军节入手,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摆鲜花布置学校。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筛选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时,为更清楚、简洁的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化数为点,让学生利用点子图,先分、再圈、最后算,求出一共有多少盆花。在对比几种计算方法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相同点都是“先分后合”,即把它们先分组,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把新学习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p><p><br></p> <p>二、数形结合,理解竖式本质</p><p>1、引导学生将竖式与点子图沟通,将点子图、口算与竖式计算的过程相比较,学生找出竖式对应点子图的位置,就是探索算理的过程。</p> <p>2、理解每层计算与点子图之间的关系。例如第一层就是在算几个一,第二层在算几个十,第三层在算几个百。</p> <p>三、渗透数学文化,关联不同方法。</p><p>最后安老师通过科普数学文化“铺地锦和印度画线法”,使学生厘清数学文化的发展脉络,找到计算方法的源头,感受现代计算方法的便捷。</p> <p>这次的学习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佩服,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样上,将数学文化知识与课堂知识完美的融合,不仅从科学价值层面上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这种水滴石穿的渗透更是创造更高价值的人文关怀。这几节课我反反复复的听了好几遍,一点点的记录,一点点的反思,思考越多,越是感叹于老师构思的巧妙。我知道,前方路漫漫,学习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发挥“水滴石穿”的精神,我们终会成长为更“强壮”的自己!</p><p><br></p> <p>愿自己能乘风破浪,归来仍少年。一直保持年轻、积极进取的心态努力拼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