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0年7月21~22日,在教研室的组织下,我有幸聆听了省小学数学教研大讲堂-基于数学文化的“数与代数”专题教学研讨会。在这场视觉和听觉盛宴中,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了数学文化在课堂中的魅力。</h3> <h3> 下午的研讨课是由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的耿倩倩老师执教,《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是三年级下册的内容,用的二年级的孩子,孩子们活跃的思维及流畅的语言表达,让这堂课栩栩如生。在这堂课中真正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求知欲,同时也完美的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h3> <h3> 在课的导入环节,耿老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教材的情境图进行了二次设计,由教材的3组情境图改为2组情境图;数据的结果也由四位数改为三位数。这种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值得我反思和学习的地方,在过去的教学中我被动的依附教材,没有做到对教材进行再开发,做教材的设计者。</h3> <h3> 教学设计环节,直奔主题,要求学生在学习单上任选一种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很多学生选用铺地锦的方法解决,铺地锦”是我国明朝《算法统宗》里介绍的一种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孩子的讲解,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古代数学史有着浓浓的兴趣,突现了中国数学文化的魅力之处。此外,在这里铺地锦的妙用是帮助学生加深对竖式算理的理解,为竖式的学习做铺垫。</h3> <h3> 这三节研讨课都关注了对学生数学文化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我以往课堂上忽略的部分,作为教师对数学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只能说出一二,更不能把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中去。</h3><h3> 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体验的、慢慢积淀的过程。在以后得教学中,我会在教学设计时应更多的关注如何挖掘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设计富有逻辑性的数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