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7月21日,在省、市各位专家老师的用心创意和精心安排下,山东省《基于数学文化的数与代数》专题教学研讨会在万众瞩目之下如约而至,我有幸观摩了这次殿堂级的交流盛宴!</p> <p> 疫情的影响,很多研讨交流会变为线上教研,这也给教师的自身学习带来了新的机遇!线上教研,不再受地域和场地的限制,借助网络,我们普通一线教师也有机会近距离聆听省级研讨会,网络教研真的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多汲取成长养分的机会。</p><p> 先来说说三个团队为我们展现了三节殿堂级算理课,梁娟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安娜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耿倩倩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真的让人惊叹!</p> <p> 细细琢磨,每节课展现出来的风格又不同,不同的原因在于,每节课的切入点不同!《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巧用两大法宝,学生在点子图里感悟到了十进制。安娜老师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则将点子图和竖式融为一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进位时不慌不乱!三节课合在一起看,口算,不进位的笔算,进位的笔算,连贯又顺畅!</p> <p> 说实话,这三节课在我第一遍边听边做记录的时候,觉得是有难度的,每进行一个环节我都在想,这个环节想给孩子们呈现什么?呈现的意图是什么?呈现内容难易程度到哪里?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呈现?</p><p> 直播结束,待我又一次对照自己的记录进行第二遍观摩课例的时候,特别借助各位专家老师的解读后,我对自己的疑惑才恍然大悟!</p> <p> 三节课各有特色,又堪称完美!每节课都是一个团队经过精心打磨的成果,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有它存在的意义,甚至每张PPT上的每个字,老师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其中付出的辛苦和汗水可想而知!</p><p>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敬爱的于科长提到一个小细节,就是在呈现画线法时,用了铺地锦虚化做了背景图,当时我还想为什么课件中隐隐还能看到铺地锦呢?现在想想终于明白这个若隐若现的精妙之处!</p> <p> 通过这次学习,我从课堂中和课后的分享中学到了,这类算理课的重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数学文化拓宽学生的数学纵向和横向视野,让学生知晓该知识的古往今来,让知识更加厚重,让学生认知更加清晰。数学文化的有效应用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人文气息,数学算理课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冷冰冰的纯计算,因为数学文化的融入,一切都变得活泼可爱起来!</p><p> 如果学习没有反复的“咀嚼”消化和内化吸收,那么一切收获就会像烟花一样,只留下瞬间的绚烂!关于好的课,每看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p><p> 庆幸有钉钉平台的回放功能,对于这次学习,尽管观摩了两遍,依然有一些疑惑,我想带着思考去学习,有目的的去观摩,一定会找到答案!这次如此难得的课例和各位专家老师高屋建瓴的分享,值得我们反复的观摩,反复的“咀嚼”消化和内化吸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