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秀教师更做专业教师

陈振凤

—《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大讲堂》观数学文化之头脑风暴 7月21日-7月22日上午在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徐云鸿主任的精心安排下,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大讲堂又如期举行。这是继疫情期间的线上数学文化教研的“第二次开课”,每一次学习都能深透的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为什么这样说哪?第一次开课听是我们的郑玲玲主任讲的《以数学史为载体的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规划及阶段性梳理,借古今中外的史料研究的融会贯通,通过郑主任的博古论今发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数学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听完报告第一感觉是郑主任解读研究的太透彻,理论上给予我们数学文化气息深透与熏陶,做一个“文艺数学教书匠”。 将数学史融入教学,具有只是之谐、方法之美、探究之乐、能力之助、文化之魅、德育之效等教育价值。在我们的实际教学操作中又有有章可依,有法可循,根据我们的初步了解与学习,初步研究了数学史的运用水平在教材里面的运用,我有幸参与分工整理人教版五年级的下册教材中的数学史的运用,在整理材料时最初感觉无从下手,概念模糊,就简单的四种运用水平的再认识都达不到要求,只是简单停留在表面概念理解。 今天上午再次听威海市于华静老师《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材分析框架与改进研究》,结合我们在整理教材中的数学文化的一些困惑给与了一一解答,真是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今天的报告更像是一场及时雨把我从困惑中给予点拨。 今天早上准时听了于老师的报告,边听边截图,边截图边思考(这个报告我听了两遍截了2遍的图)。整场报告下来感觉起初有点学术味道较浓,随着后面细致讲解就比较通俗易懂,再加上理论与实际课例结合着讲解,整个报告听完真是受益匪浅,真的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指导我们研究数学文化在教材的分析中会更有意义。 于老师把教材分析框架分为数学文化类型、在教材中的运用水平和数学文化的功能,用问题一的形式较全面的来梳理这三者看似相对独立而又高度关联的关系,在教学中既要整体把握又要具体清晰的分析。 “问题二:教材分析框架中的三个一维度(数学文化的类型、在数学教材中的运用以及数学文化的功能)是否应该调整和增加?”我在寻找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就数学中的教材运用水平就拿捏不准到底是如何区分归类。我们所了解的附加式:展示数学家图片、讲述有关数学故事等,去掉后对教学内容没有多大影响;复制式和顺应式:可以对比着看,复制式是直接采用历史上的数学问题、解法等,而顺应式要进行适当改编,无论改编成什么样子,只要这个知识点能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找到出处的,就是顺应式。复制式和顺应式多用于运算、命题和问题解决的教学;重构式:借鉴或重构知识发生、发展的历史,重构式没有固定模式,但是有依据的,重构的依据是知识点在历史上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多用于数学概念的教学,能体现知识之谐。再加上今天所学习的外在型和内在型(又分为可分离型和不可分离型)来探究教材中的运用水平。 “问题三”教材分析框架的二级指标,使用过程中矛盾、困惑很多,并且对它们的界定理解有困难,有待进一步考证。紧接着又提出了3个小问题(1)数学文化类型的二级指标——数学美独立为一类?(2)数学文化运用的二级指标——数学史的运用水平困惑多多。(3)数学文化功能的二级指标—辨析困难!如何厘清含义? 根据以上的问题制定出了《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材分析框架》的表格。在原有的三个一级维度基础上增加了2个一级维度(数学文化的呈现方式和呈现位置),更加详细的来分析数学文化的呈现方式。通过探索答疑解惑得出的建议:教材分析时先考虑清楚我们需要界定的范围是什么?再通过探究各汪晓勤教授关于数学史运用水平研究的:(1)点缀式和附加式,点缀式从早期的图片附加式演化而来,附加式则是从早期的文字附加式演化而来。(2)复制式和顺应式,前者是直接融入式,后者是间接融入式。(3)重构式也是间接融入式,是借鉴或重构整个知识的发生、发展历史,是高于顺应式的数学史运用水平。 <div> 借助分析总结出更清晰直白的新的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的界定:根据数学文化与数学学习之间的关联程度分为3类:附加式、融入式、复制式。附加式:是指所呈现的文化素材与数学学习是可以分离的;融入式: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对数学史或其他数学文化素材进行改编、重构,有机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融入式: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对数学史或其他文化素材进行改编、重构,有机融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在报告中于老师又举例说明各个数学文化运用水平在教材中的实际运用,并做了详细的解读。</div> 结合以上数学运用水平的解读和我做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利用假期期间自我吸收内化这些知识并不断地完善整理出脉络更加清晰的材料,可以更加专业直白的来运用到实际教学,从而用数学文化的魅力来感染孩子们改变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认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掌握文化思想和基础知识。 通过今天这两天的学习和一下午的知识梳理,让我对于如何解读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内涵,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深透数学文化的教学,形成了一个比较立体的思维框架,在于实际操作中可以更好的服务实际教学。通过徐主任、于科长的指引下,在郑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临沂朴园小数团队的老师们共同探索数学文化之研究的道路,也可谓“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认真学习由普通小学数学教师成长为专业数学教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也是我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要为之追求的。

数学

文化

教材

运用

数学史

教学

重构

融入

附加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