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长征队五十年聚会

清净

<p>半世纪,半世情,长征精神伴人生。长征队五十年大聚会。</p> <p>沈阳市中等学校总部第一支长征队五十年聚会于2017年7月1日在辽宁省实验中学教学楼会议室举行。参加聚会的人员有13名队员和4位队友家属。</p> <p>我们在母校大门口集合。这是50年后的再相逢。大家激动的互相握手,互相拥抱。</p><p>“你好啊!”</p><p>“认得我吗?”</p><p>我们互相辨认着,寻找着当年稚气的模样。</p> <p>我们在老校门前合影,右起:周景杰、马世良、王建中、郑德中、 金辅东、 汪辉、 贾仲敏、李彦晶的夫人藏桂香、 李敏、 张国君、李彦晶、赵燕冬、孙晓旭、周晓利的先生兼校友王铁男、周景杰的夫人兼校友张淑云、周晓利、 孙晓旭的先生吴小明。</p> <p>我们边走边聊。这次聚会是李彦晶队长出谋划策,贾仲敏和周景杰负责筹办,汪辉和周晓利等沈阳的队友积极配合,寻找队友,安排聚餐。</p> <p>辽宁省实验中学的姬庆生校长等领导和方祖良老师都非常重视和关注这次活动,给与我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母校为我们敞开大门,安排了会议室。</p> <p>周景杰定制了队旗和会标,和几位队友精心布置了会场。筹备小组做了很多具体事情。</p><p>明亮的会议室布置一新。“长征队员五十年大聚会”的红色横幅,醒目地悬挂在会议室前上方。</p><p>复制的两面长征队队旗分立两侧。队旗的中间是“长征军”三个大字,右下角是沈阳--北京--井岗山。队旗的侧面是“红卫兵沈阳中等学校总部”。后面是“沈阳红卫兵第一支队”。</p> <p>多么熟悉啊,这和当年行军时高举的队旗一样啊!我们与队旗一起合影。</p> <p>会议室后墙挂着红布展版。展版上展示着21张当年长征队的照片、长征的路线图、大纪事和队员名单。</p><p>长征路线:沈阳,辽中,盘锦,锦州,锦西,兴城,绥中,山海关,抚宁县,卢龙县,邦均县,北京,易县,满城,保定市,安新县,任邱县,河间县,肃宁县,饶阳县,深县,东鹿县,新河县,巨鹿县,任县,邢台市,回到北京。行程三千多里。</p><p>长征时间从1966年10月底到1967年2月12日。</p><p>长征队的20名队员有李彦晶、张国君、周景杰、张述玲、王建中、郑德中、金辅东、贾仲敏、赵新省、汪辉、孙晓旭、周晓利、赵燕冬、李敏、李小平、马世良、杨红旗、欧阳长征、张述成、程卫国。</p> <p>“半世纪 半世情 长征精神伴人生”红色会标悬挂在墙上。会标就是这次聚会的主题,也是我们最想说的心里话。</p> <p>三楼会议室对面教室的老师和几位高二同学为我们连接了影像视频。</p><p>大视频循环播放着长征队老照片。</p> <p>座谈会场景之一。</p> <p>座谈会场景之二。</p> <p>座谈会场景之三。</p> <p>座谈会场景之四。</p> <p>座谈会场景之五。</p> <p>长征队队长李彦晶主持座谈会。</p> <p>队长李彦晶和队长张国君(左)。</p> <p>队长李彥晶讲话,介绍组建长征队和北京红卫兵联络站的活动。</p> <p>队长张国君详细地介绍了长征队的活动。</p> <p>李队长带头讲往事,谈感受。队友们按座位顺序依次发言。</p><p>“我常想起老大(张述玲)、小二(张述成)、李敏、马世良、周景杰等一些队友,都是长征队里勇敢吃苦劳累的骆驼,他们用辛劳驮着我们不断前行。”</p><p>“在长征回忆录里看到秀英双手捧着一碗猪肉送到燕冬嘴边,而她和大娘一家蹲在锅台边喝清汤的事,我真的落泪了。因为那是在我眼前发生的事,也是终生难忘的事,更是我一生不忘初心,确立终生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具有启蒙意义的事。”</p><p>“感动了我一辈子。更让我懂得到什么时候都要视人民为父母。我们要敬天,敬地,敬父母,敬人民,为人民。”</p> <p>金辅东激动地站起来,唱了一曲李叔同的《送别》,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引起大家的感怀之情。</p> <p>郑德中:“意念的力量很强大。”</p><p>“长征队很有人性。”</p><p>“团结,友善,互相帮助。”</p> <p>李敏:“李彦晶有人格的力量。是我心中的老大哥。很敬佩。”</p><p>“我们有乐观精神。”</p><p><br></p> <p>周晓利:“访老革命家,访雁翎队,老虎连,三打河间,爬地道。”</p><p>“长征精神伴随一生。”</p> <p>周景杰还记得团山传唱的《谢臣颂》。站起来唱了一段。“红日照山河,花开满人间。头顶太行山....”。让大家怀念起长征路上走访的几位老革命家和瞻仰几个地方的革命烈士纪念塔。</p><p>“伴人生很重要。体会长征精神。做时尚人。”</p><p>“长征中的往事总在脑海浮现,很多生动感人的故事。路途虽短,考验很多。相处很短,感情很深。”</p><p>李彦晶:“一路上都很累,脚上都打泡。到了驻地就想睡觉。你放下背包,不休息。还用复写纸刻长征小报。小报办的很生动,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坚持走下去。你常常帮助别人背背包,做小同学的思想工作,烧热水给大家烫脚,给别人挑泡。”</p><p><br></p> <p>王建中:“团山的一位孤寡老人去世了。1938年参加革命,一辈子没有家。这是真正的革命人。”</p><p>“方向明,决心大,干劲足。”</p> <p>马世良:“砸冰当水喝。怕薄冰碎了,人就躺在薄冰上,推过河。真想再走一次长征路。”</p><p>李队长接着说:“马世良是当时沈阳红卫兵总部的成员之一,我们是红卫兵战友。长征中常常帮女生背行李,背两个包。”</p><p>马世良:“李队长不仅是我的队友、战友和朋友,还是我的老师,对我影响太深了。”</p> <p>汪辉:“封尘的记忆被唤出来,刻骨铭心的一段往事。”</p><p>“老乡吃小碴稀粥,吃不饱啊。”</p><p>“在特殊年代里,一群热血沸腾的大小孩子,做了一件自己永远铭刻在心的事情。”</p> <p>孙晓旭:“几次夜行军,睏地闭着眼睛走。走着走着就走到沟边了。后头有人拉我回来。”</p><p>“激励自己前行。”</p><p>“有高素质的人带我们走。感觉一路上都有手保护着我。 这是人生经历的课堂,人生的一次锻炼。 ”</p><p>“深刻影响了我后面人生的足迹。”</p><p>李彦晶:“小旭跟着我,我走哪你跟到哪。我到各住处检查谁有病,谁脚打了泡,你也跟在身边。我怕照顾不到你,让大班的赵新省多照顾你。”</p><p>晓旭:“李队长是有耐心、境界高的大哥哥。”</p> <p>贾仲敏现场朗诵了一首诗,叙述了在长征中的磨难和感悟。</p><p><br></p> <p>贾仲敏的诗《长征感悟》,出发和实践部分。</p> <p>贾仲敏的诗《长征感悟》,足迹和感悟部分。</p> <p>赵燕冬:“团山派饭,老乡给我们端来肉菜,自己喝的清水汤。”</p><p>赵燕冬:“团山的老乡说我们是毛主席派来的人。离别时,哭着送我们,走了一程又一程。”</p><p>“我常掉队,总有人抢去我的行李包,给我拐棍。总有老大哥在后边陪我走。”</p><p>“记得景杰大哥一到驻地,就忙着给大家烧热水泡脚挑泡。”</p><p>“纯真的友情。情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在当今社会更感珍贵。长征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怀念之情。”</p> <p>周景杰的夫人、我校高二一班同学张淑云应邀参加聚会。</p> <p>王铁男,周晓利的丈夫,:“和大家一样激动。 我也走过长征路, 沈阳走到北京。”</p> <p>吴晓明,孙晓旭的丈夫,和小旭一起从北京来,参加我们的50年相聚座谈会。</p> <p>赵燕冬做发言记录。大家回忆往事,一人说起,几人接续。话越说越多,情绪越来越高涨。会场气氛热烈,人人兴奋不已。</p> <p>座谈后我们在两面队旗上签名留念。李队长在签名。</p> <p>在长征队队旗上签名。</p> <p>在长征队队旗上签名。</p> <p>队旗交给张国君队长和周景杰保管。</p><p><br></p> <p>50年前,长征队队旗高高飘扬,伴随着我们走过3000里长征路。50年后,长征队队旗载着我们的签名,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p> <p>依依不舍啊,签名后再次合影留念。</p><p>我们在母校提供的会议室里聚会,在温暖和睦的氛围里座谈,更感亲切温馨。大家感谢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怀。</p><p>五十年过去了,当年的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少年,如今步入老年。念时光飞逝,感人生沧桑, 惜生命可贵。一段路,一世情,长征精神伴一生。</p> <p>座谈会后大家在王厚元饺子馆会餐。</p><p>欢乐的氛围,美味的佳肴,愉快的心情,大家情不自禁地唱起来。 周晓利的先生王铁男拉起了手风琴。大家和着伴奏,唱了很多歌。</p> <p>和善可亲的李队长的夫人藏桂香在和队友聊天。</p> <p>王建中和周景杰愉快地交谈。</p> <p>赵燕冬和周景杰大哥交谈甚欢。</p> <p>这四位是急先锋,队里的“先遣部队”。</p> <p>2016年12月29日,三亚聚会开启了长征队新的进程:队友们在50年后的第一次相逢。队长李彦晶邀请贾仲敏夫妇和孙晓旭夫妇在三亚见面。图为三人合影留念。</p><p>在三亚聚会中李彦晶队长决定适时召开长征队全体队员大聚会,并由此拉开筹办序幕。</p> <p>2016年底,李彦晶、孙晓旭与姬庆生老校长在三亚合影。</p> <p>图片左起:晓旭夫妇、李芳华(我校高二三班),姬校长夫人刘老师、姬校长,李彦晶和贾仲敏夫妇。</p> <p>2018年11月孙晓旭夫妇和贾仲敏夫妇相聚在海南清水湾孙晓旭家。</p><p>图片一,在家中合影留念</p> <p>图片二,贾仲敏和孙晓旭合影留念。</p> <p>李队长和孙晓旭与同学相聚。</p><p>左起:雷克勇、孙晓旭、李彦晶和马铁平在孙晓旭家合影。</p> <p>长征队在50年后的三亚聚会后,开始了第一次活动。李彦晶和孙晓旭发起并组织了莫斯科之旅。参加人员有李彦晶夫妇、孙晓旭夫妇、初一二班的雷克勇夫妇和刘和平潘曦夫妇、高中徐晓鲁夫妇。</p><p>图为2017年7月在莫斯科大学合影。</p> <p>记得2017年春,马世良住院做手术,贾仲敏、汪辉和周晓利去医院看望术后的马世良。赵燕冬在马世良治病期间不间断地介绍一些自然疗法。在化疗期间,送白藜芦醇给他服用。周晓利为寻找世良家,跑了好几次路。孙晓旭为世良治愈溃烂的伤口寄送频谱治疗仪。</p><p>2018年秋,队长李彦晶和队友周晓利、赵燕冬代表长征队去看望病重的马世良,送温暖、鼓励和友情。世良极度虚弱,还用尽力气,向李队长缓缓地行军礼。那一刻,我泪盈满眶。我们坚信世良会恢复起来。心中为他祈祷。</p><p>图为晓利抓拍,李队长和燕冬在世良家院子谈话。</p> <p>追思马世良</p><p>2018年秋我们的队友马世良因病逝世。我们失去了一位好队友,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我们的心情无比沉痛和感伤,写了很多怀念信。李彦晶队长的充满感情的信和诗,也是我们想说的心里话。我们就借用李队长的诗,做一次追思纪念。</p><p>彦晶大哥无比沉痛地说,“在长征的路上,我们一个也沒落下,但今天,世良队友离开我们已两年了!世良病逝后不久,我写的感怀,让我们永远记住,在长征路上那只永不知疲倦的骆驼,我的好队友,好兄弟!”</p><p><br></p><p><i style="color: rgb(1, 1, 1);">悼世良</i></p><p><i style="color: rgb(1, 1, 1);"></i></p><p>你走了,</p><p>天下了大雨,</p><p>天在为你哭泣。</p><p>地震不断,</p><p>地在为你呼唤。</p><p>队友痛心疾首,</p><p>队友在为你送行。</p><p>天伤,地怒,人悲,</p><p>天地人共鸣啊:</p><p>我们失去了一个好队友,</p><p>失去了一个肝胆好兄弟!</p><p>你走了,</p><p>妻子尽了责,</p><p>孩儿尽了孝,</p><p>队友尽了力。</p><p>你是个好丈夫,</p><p>是个好父亲,</p><p>是个好队友,</p><p>是我们的好兄弟!</p><p>你走了,</p><p>你的形象,</p><p>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p><p>你是那样健壮,</p><p>是那样高大,</p><p>是那样青春,</p><p>是那样阳光。</p><p>你的为人,</p><p>永远留在了我们心里。</p><p>你是一匹永不疲惫的骆驼。</p><p>在长征路上,</p><p>是你帮大家拖着队友的行裝,</p><p>常见汗水打透你们衣裳。</p><p>在宿营地,</p><p>你常给队友,</p><p>找房,打水,挑泡,辅床,</p><p>不辞辛苦,</p><p>为队友奔忙。</p><p>在狼牙山崎岖的羊肠小道上,</p><p>你用背包带,</p><p>把队友一个个拉上,</p><p>而你却不顾,</p><p>危险就在你身旁。</p><p>你的思想品德,</p><p>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p><p>病痛对谁都是痛苦的,</p><p>死亡对谁都是可怕的,</p><p>但你在病痛和病危时,</p><p>仍然想的还是别人,</p><p>唯独沒有自已。</p><p>你敬天敬地敬父母:</p><p>“我与蒼天同语”,</p><p>“我与大地共泣”。</p><p>你念念不忘有恩人:</p><p>“老伴儿,别再那样检拾昨天的失去...”,</p><p>”孩子我会在山那边常常为你祈祷...”。</p><p>你还厚望队友和兄弟:</p><p>“我走了,亲兄弟,珍惜生命余下的时光。”。</p><p>世良,好队友好兄弟你走好!</p><p>我们会牢记你的重望:</p><p>“珍惜生命余下的时光”,</p><p>象你一样,发光发亮,</p><p>活出质量,</p><p>活出精彩,</p><p>告慰你在天之灵。</p><p>世良队友兄弟永别了,</p><p>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br></p><p>老哥:李彦晶2Ol8年9月16曰于三亚</p> <p>周景杰的长征日记之一,记录了每天行程。</p> <p>周景杰的长征日记之二。</p> <p>周景杰的长征日记之三。</p> <p>赵燕冬珍藏的在长征路上佩戴的红袖标。</p><p>上一行字是“不怕牺牲,红到底”。中间字是“”长征队。下行字是“辽宁省实验中学”。</p> <p>赵燕冬的长征日记,记录了每天的行军路线。</p> <p>赵燕冬的长征日记之二。</p> <p>赵燕冬的1967年2月2日的长征日记。</p> <p>2019年5月母校70校庆,李彦晶队长和郑德中分别从三亚和厦门赶来参加,并与队友们举行了长征队的第三次聚会。</p><p>图为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难忘的长征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燕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珍藏的老照片里有一组135相机拍照的长征队小照片。有一张照片是一队中学生身背行李打着绑腿走在大路上,我高举着队旗走在前排。队旗上的“长征军”三个大字特别醒目。这支队伍是辽宁省实验中学长征队。往事一幕一幕地浮现出来。</p><p class="ql-block">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社会混乱,学校停课,学生卷入其中。沈阳市学生会和沈阳市沈字号红卫兵总部为保护学生做出了决定,让同学们做革命人走长征路,去农村,去井冈山,并在初冬时举行了万人长征宣誓大会。当时的省劳模蔚凤英向21支长征队颁发了长征队旗。</p><p class="ql-block">会后,负责沈阳长征军的大队长李彦晶赶往北京,组建沈阳长征军北京接待站。长征军的第一支长征队是辽宁省实验中学长征队。队长张国君带领队员,迈出了向井冈山进发的第一步。一支支中学生长征队,相继走出了沈阳城,奔向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我看着狼牙山的几张照片,想起了那一段的经历。长征队走到河北易县时,贾仲敏的脚起了一个近乎鸡蛋大的血泡,大家强行安排她住进易县医院治疗。长征队在团山休整。</p><p class="ql-block">我们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山放炮,抬大石头,挑土,修梯田。最能吃苦的赵新省被乡亲们称为铁姑娘。我们吃住在秀英家。她和大娘给我们做饭,烧热炕。第一天吃饭,秀英双手捧着一碗猪肉炖菜端到我的嘴边。她虔诚的动作,让我感动又惶恐。我震惊地看到秀英和大娘在灶间喝着清汤,没有肉没有菜。</p><p class="ql-block">1月22日我们登狼牙山。乡亲们在村口一再叮嘱我们:“你们要活着回来,一个都不能少啊。”还在村口等我们归来,查人数。革命根据地的乡亲们太好了。</p><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羊肠小道向棋盘坨主峰进发。小道的一边是陡峭的山,一边是悬崖,有的地方要匍匐着爬行,鬼见愁隘口狭道,更是险恶。我们手拉着手,小心翼翼地慢慢地走,不敢往下看,真怕跌下去粉身碎骨。</p><p class="ql-block">1941年9月,五位勇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学文战斗到子弹打尽,英勇跳崖。山顶的纪念塔,有聂荣臻元帅的亲笔题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塔前摆放着很多红卫兵敬献的红旗和红袖标。我们向五勇士鞠躬献红旗,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的那天,全村的老少乡亲们聚在村口送行。他们挨个地拉着我们的手,流着泪说:“你们是毛主席派来的人呐!”“你们一定要回来啊。”七八个年轻人送我们,翻过了一座山,还不肯回去。想着这几天乡亲们对我们的热心照顾,想着昨晚大娘一直流泪的情景,我扪心自问:我为乡亲们做了什么?分别的难过和愧疚之情交织在心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p><p class="ql-block">长征队在晋察冀革命根据地走访革命英雄。我们在安洲县城听小学老师讲述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在革命烈士碑前致哀敬礼。在安新县刘诚大爷家的热炕上,听他讲在白区搞地下工作的故事。在大张庄访问雁翎队队员孙革,听他讲了雁翎队在芦苇荡,利用隐蔽的水路与鬼子打仗的抗日故事。在郭里口访问了猛虎连连长李柱、队员赵老群,听打鬼子的抗日故事。我们跟着老革命家钻地道,亲身体验在地道里作战。在河间访问回民支队的连长马庆喜同志。访问了在河间的解放战斗中两次负伤的吴炳生老同志。 </p><p class="ql-block">我们以军队为榜样,身背行李和书包,打着绑腿,在寒风刺骨、时有鹅毛大雪的冬天每天行军几十里路。我们忍受着风雪的寒冷,脚底打泡的疼痛和行军的劳累。我们也曾啃冻干粮解饿,吃雪含冰止渴。我们的年龄大的十九岁,最小的十四岁。队长李彦晶常常在队伍里跑前跑后,照顾大家,到了驻地查看每人的脚伤,还特别用心照顾最小的孙晓旭。周景杰为大家烧水泡脚挑泡,坚持写长征小报。张国军、张述岭和张述成等队友,经常帮助掉队的队友背行李。我们在“长征”中建立了越来越深厚的友谊。我经常掉队,也经常被队友抢走了行李背包。温暖的友情更增加了我克服困难的信心。 </p><p class="ql-block">长征队十二名队员在1966年10月底从沈阳出发,经辽中、盘锦、锦州、锦西、兴城、绥中、山海关、抚宁县、卢龙县、邦均县,历时两个多月到达北京。长征队在北京休整后,增加了八名队员。在晋察冀革命根据地走过了十二个县城两个市:易县、满城、保定市、安新县、任邱县、河间县、肃宁县、饶阳县、深县、东鹿县、新河县、巨鹿县、任县、邢台市。全部行程3,000多里,历时三个多月。</p><p class="ql-block">1967年初全国停止串联。2月12日长征队解散。我们回到北京,在天安门合影留念,互相告别。长征队的队员有辽宁省实验中学的学生李彦晶、张国君、周景杰、张述玲、王建中、郑德中、金辅东、贾仲敏、赵新省、汪辉、孙晓旭,周晓利和赵燕冬;沈阳市二十中学学生李敏、李小平;沈阳市八十五中学学生马世良、杨红旗、欧阳长征;盖县中学生张述成和北京市中学生程卫国。分别了,我们流着泪难分难舍地互道珍重。我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p><p class="ql-block">五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回想起这些往事,仍然心生感怀,也更加想念可敬可爱的队友们。长征队只有三个多月的暂短时间。它在宇宙时空中小若尘埃,在中国历史中微不足道。但它是一群有理想的中学生在特殊年代的革命壮举。在我的生命中,它是人生启蒙的一段时光,是撞击心灵的一段路程,是人性的真善美的一段情感。这是我一生难忘的长征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本文于2019年10月31日收录在美国中文作家协会</p> <p class="ql-block">本文所用的照片来自队员周景杰,周晓利,马世良,汪辉,赵燕冬,等人。感谢队友们。</p><p class="ql-block">图片为1967年1月中长征队队员与革命根据地老前辈合影。</p> <p>长征结束了,但是心里的长征依然进行着,一直影响着我们。这是长征带来的结果,受益一生。</p><p>我们珍惜长征队的纯真的友情,我们怀念失联的队友。张述玲、张述成、赵新省、杨红旗、欧阳长征和程卫国,你们在哪呢?你们听,我们在呼唤!快点归队吧!</p><p>最后,我们以李彦晶队长的话作为结束语:</p><p>“长征队在整个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滴水,一个小小的尘埃。但对我们个人来说,是一生的记忆,是终生的财富。”</p>

长征

队友

李彦晶

我们

周景杰

队长

孙晓旭

队旗

贾仲敏

赵燕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