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湘西沅陵县老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策划/鸿雁</p><p class="ql-block">拍摄/鸿雁/家人</p><p class="ql-block">编辑/鸿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唐彪,原名唐春喜,字韩生。生于1928年闰二月十二午时。原籍湖南省沅陵县五强溪镇唐家坪村杨家堉组。</p> <p class="ql-block">1953年父亲在北京国泰照相馆留影。 </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p><p class="ql-block">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你鬓角露出了白发,</p><p class="ql-block">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p><p class="ql-block">我的老父亲,我最痛爱的人,</p><p class="ql-block">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却尝了三分。</p><p class="ql-block">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p><p class="ql-block">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当听到这首饱含深情的“父亲”歌曲,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父亲还在我们的身边。</p><p class="ql-block">歌曲唱出了父亲的艰辛与坎坷;</p><p class="ql-block">唱出了父亲对儿女的厚爱与期望;</p><p class="ql-block">唱出了儿女对父亲的感恩与思念!</p><p class="ql-block">父亲的爱总是在严厉中绽放;</p><p class="ql-block">父亲的爱总是在需要时来临;</p><p class="ql-block">父亲的爱总是让我们不得理解,但是我们完全理解时,才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的性格比较内向,言语不多。加上在部队多年受党组织的教育,以及工作性质的原因,父亲跟母亲长期分居整整三十年。因此,从没有跟我们讲起他那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也沒有提出过任何请求,只是看到父亲的奖章、证书、有限的照片、其它知之甚少。所以,有关父亲的经历,在我们心中一直沉睡了半个多世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和我们团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只是享受着父亲对子女更多的是生活上的关爱与呵护。有些遗憾是无法弥补的。幸运的是母亲还健在,但是,也已到鲐背之年。做为家史,一种挖掘与传承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由然而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想:父亲这一生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一个人在外面努力追寻与拼博,父亲的家国情怀,也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应该给家人留点念想。同时也为了教育子孙后代。因此,我征求母亲的意见,母亲非常高兴的答应了。在我的询问之下,多次帮助我回忆有关父亲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所以,我根据母亲慢慢的回忆和口述,他们那一代人所经受的经历。那些历史的画面在我眼前才逐渐的展现出来。故事从这里开始吧!</p> <p class="ql-block">1953年父亲与战友们合影。前排右一为父亲。</p><p class="ql-block"> (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12月,全国还没有解放,当时湘西还是兵慌马乱,土匪猖獗,民不聊生。父亲背着爷爷和母亲在农闲时与同乡冯元先及戴积昌三人为了养家糊口,出去寻找苦力为生。经过几年的努力追寻,也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因各种原因三个人就分散了,只剩下了父亲一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经过长途跋涉,走到了湘西龙山县,一次偶遇,看见了穿灰色军装的解放军。有位解放军就问父亲:“老乡,你上哪里去呀?”父亲答:“我没有地方去”那位解放军又问:“你願意跟我们去吗?”父亲答:“願意”然后,那位解放军又说:“你願意跟我们去,但是很苦的,经常是吃不上饭的。哪怕是端上饭碗,说打仗马上就得走。这是为人民服务。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严格规定。如果你能遵守纪律就可以跟我们一起去,我们是为穷苦老百姓服务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1949年9月,当年21岁的父亲就毅然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父亲为了坚定自己的信念,还将自己的原名唐春喜,改为唐彪。</p><p class="ql-block">之后,就跟随二野刘邓大军,从湘西龙山县出发,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战役。主要地点是四川重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刚开始参军时,首长观察到父亲很机智勇敢,头脑灵活。即被分配当通讯兵。经过上级首长严格的培训,再派出任务。</p><p class="ql-block">有一次,上级首长派父亲去送军事情报,父亲接受了任务马上出发了。南方山势连绵,雨水充沛,植被茂密。战争年代只能是靠两条腿和坚强的毅力。父亲急匆匆的把文件藏在内衣里,坚韧不拔的翻越了两座大山,当时,又累、又饿、又渴。</p><p class="ql-block">突然,父亲发现后面有国军的士兵在追赶自己,父亲实在是跑不动了,情况危急,灵机一动“嗖”的一下,钻进了路边的树林深处躲藏了起来,国军的士兵端着枪找了好一阵子,仍然沒有找到,之后,也只能扫兴的走了。父亲偷偷的看着他们已经走远了,赶紧钻出来继续赶路。终于,按照上级的要求,按时把文件送到了首长那里,完成了任务。这次送情报还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嘉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大西南四川重庆还没有解放,所以渣滓洞,白公馆也没有解放。那里是关押革命志士的地方,很多革命英雄在黎明之前英勇的牺牲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四野战军各调一部分兵力由鄂西和湘西分路出发,父亲和战友们踏着烈士的足迹……</p><p class="ql-block">渣滓洞距离白公馆只有两千多米。但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父亲和战友们听从上级首长指挥协同配合作战,突破国军川、鄂、湘防线,占领秀山、西阳、彭水等地歼灭宋希濂,罗广文兵团大部。向着国军的顽固堡垒白公馆和渣滓洞进攻。当日重庆解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跟随解放大军,爬山峦,驰平原,跨江河,跟随所在部队辗转到大西南的四川与重庆的各个战场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的不辞而别,带给了爷爷和母亲极大的担忧和思念!</p><p class="ql-block">母亲冯宗琴和堂姑姑唐春年关系非常要好,姑嫂形影不离,情同姐妹。一次结伴赶集到映家坪路过沅江,堂姑姑看到江水里面有很多死尸,也不知道是共产党的军人还是国民党的军人,或是当地凶残的土匪,因为湘西的匪患长达三百年之久。他们被捆到一起,每个人的脖子上都套着绳子,已经泡发了,水有些浑。堂姑姑就跟母亲说:“嫂子,里面不知道有沒有二哥哥?(指父亲),爷爷辈有三兄弟。母亲的心早已经提到嗓子眼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了心头,低下头,难过的流下了眼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爷爷也是在那一年的年底,因为,过度的思念父亲,不知道父亲去了哪里?也不知道死活。在赶集的路上突发疾病去世了。年仅47岁。</p><p class="ql-block">父亲是独生子,只能是母亲一个人为爷爷披麻戴孝。宗亲们帮忙料理丧事。很凄惨!所以母亲总是跟我们讲:“解放全中国太不容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文化不高,只有小学程度。由于农村家境贫寒,所以,断断续续的上过几年学。就是这点可怜的文化,在父亲以后的人生道路当中,的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军人,服从命令听指挥是军人的天职。</p><p class="ql-block">父亲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严格执行部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p><p class="ql-block">那时,部队的粮食非常短缺,经常是饿肚子,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装备。还要急行军。有时实在没有办法,偶尔,看到老乡家的房子上挂着玉米或是家里有红著,就跟老乡商量,然后,经过老乡同意,才能拿下来煮熟了充饥。但是,一定是要打借条的。这是铁的纪律。</p><p class="ql-block">同时,还要做好随时打仗甚至牺牲的准备。晚上,只能露营在老乡的院子外或街门口,第二天一大早就要起来把院子外或街门口打扫的干干净净。不能让老乡看出来。</p><p class="ql-block">父亲曾经跟母亲讲过;“今天战友们还在一起吃饭,明天也许就有人牺牲了。战争是极其残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年之后,父亲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就被上级首长任命为班长。战争环境非常锻炼人的意志,大大小小的战斗参加了几次。三年之后又被上级首长提拔为排长。</p><p class="ql-block">由于父亲突出的表现,经受了党组织的严格考验。于1953年3月23日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 <h3>1953年3月父亲的入党宣誓书。</h3> <p class="ql-block">1957年部队颁发父亲的转业证书。</p><p class="ql-block"> (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25日,朝鲜战争正式暴发了。在抗美援朝整个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3年的春天,父亲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路工程第八师根据上级的指示,奉命赶到辽宁省丹东鸭绿江畔附近,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随时听从上级命令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前,父亲又调到了炮兵部队。在此集训了几个月。父亲是排长需要以身作则,每天,他们都争先恐后起的非常早,生怕自己落后了。父亲带领战士们学习炮兵操作兵器知识及射击要领。还要和战士们一起擦炮车,搬炮弹,以及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随时准备,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参加战斗。为祖国献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27日中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代表签定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议》历经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牺牲了近二十万烈士。抗美援朝战争终于结束了。父亲所在的铁道兵部队提前撤回了国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后,部队首长还准备保送父亲到军事院校学习深造。可是,父亲深感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怕跟不上成绩。因此,婉言谢绝了上级首长的一番好意。这也是父亲人生当中一大憾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3年的年底,此时已是冬季,父亲所在部队又奉命来到了北京市门头沟区戒台寺山上寺庙里修整。寺庙里房屋高大,冬天四面透风,被子很薄,根本就无法入眠。</p><p class="ql-block">住了一段时间。后又转移到石景山区五里坨村。父亲他们被分配在东街朴奶奶住的院子里。由于部队长期的艰苦行军以及忍饥挨饿加上冒着枪林弹雨打仗,父亲终于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病,巳经是胃穿孔。躺在朴奶奶的家里,几乎是不能动弹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母亲还在湘西农村沒有出来,所以,无法照顾父亲。听父亲跟母亲讲:“是村里的朴奶奶挽救了父亲的生命。”朴奶奶后来跟父亲说:“你那时病的,盖张纸都哭的过。”朴奶奶看见父亲当时的病情很是担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爱胜似亲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天,朴奶奶以慈母般的关怀,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父亲,端水做饭,洗衣喂饭,还把自已仅有的手饰变卖了。给父亲买些羊肉和把家里所谓的好吃的都拿了出来给父亲增加营养。</p><p class="ql-block">经过,朴奶奶的悉心照料,过了一段时间,父亲的病情才得以好转。真是军民鱼水一家亲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从小缺少母爱。八岁丧母,从此之后,父亲为了感恩,就认做朴奶奶为干娘。无伦父母亲搬到哪里,都接朴奶奶过来住几天。朴奶奶都非常高兴。并且还照顾过母亲生二妹做月子。母亲为了感谢朴奶奶的精心照顾,为朴奶奶镶了一口假牙。朴奶奶非常高兴的对母亲说:“宗琴,这回我可能够正常吃饭了。真好!”朴奶奶对我也如同亲孙女一样和蔼可亲,慈眉善目。记忆深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朴奶奶的儿子叫朴春庭,我们称呼朴伯伯。朴伯伯在村里是生产队长。身材魁梧,勤劳朴实,善解人意,孝顺父母。同样对我们一家非常好,就像一家人一样。每逢过年都会给我和弟弟妹妹压岁钱的。其时,朴伯伯家里当时也是很穷苦的,有六个子女。日子过的也很艰难。但是,已经把我们当成亲人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家和朴奶奶一家一直保持着近70年的世交友谊,就像走亲戚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到现在尽管朴奶奶、朴伯伯、朴伯母都不在了,我们每年都有联系和来往,经常通电话,发信息。互相交流。大哥大嫂几乎每年都会托着病体探望父母亲。如今大哥大嫂也已经70多岁了……</p> <p class="ql-block">1958年父亲与母亲到北京旅游途中照相馆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父亲的童年很悲惨,世代农耕。住在沅陵县五强溪镇唐家坪村杨家堉,偏僻的山坳里。三面环山,房前是稻田,屋后岭上是树林,前后只有两条羊肠小道,属丘陵地带,极其闭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依稀记得一排整齐的木板老房子,两头有厢房,一共住着六户宗亲。按传统习俗,中间是堂屋,用于供奉菩萨,保佑平安,祭拜祖先,承办家庭红白事情以及招待亲朋好友。父亲家住在靠右边的厢房,隔壁住着堂伯伯唐元生和堂伯母一家。再往边上的房子做为圈养生畜和厕所的地方了,因地势原因,需要把结实的木材插进地底下很深的地方,支撑起来上面才能盖木制房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也曾经有过弟弟妹妹,但那时家庭贫困,农村缺医少药,交通极为不便,都先后夭折了。奶奶后来也急瞎了眼晴,又得了肝病,肚子鼓鼓的,不久也去世了。那年父亲只有八岁。爷爷一个人无暇顾及父亲,农忙之余,需要到外面做点小生意补帖家用。因此,父亲近似于孤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小吋候就开始放牛拾柴,自己学着煮饭洗衣。宗亲们看他很小,很同情父亲,经常喊着父亲到各家吃点小菜,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衣服也很旧,鞋子也很少,出门都是打赤脚,好在南方天气不太冷。在苦难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大一点就跟着堂伯伯到学堂读书去了。农忙时是不能去的。需要插秧割稻。柳林汊乡镇学校离家有十几里路需要住宿,因此,父亲和堂伯伯每个星期只能回家一次,上学时再挑着粮食、腌菜和柴禾到学校,和堂伯伯一起煮饭吃。</p><p class="ql-block">但是,每期学校考试,父亲和堂伯伯的成绩总是在班里“前三名”父亲和堂伯伯自幼好学,争气要强,勤奋努力,只可惜那时候父亲读的书太少了,家境有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还跟我讲过:“生活所迫,再长大一点就学着大人犁田种田了。当时是用人工(自己)换别人家的牛工,换来的牛为自家犁田,协议规定是一天牛工换二天人工,然后,再插秧种水稻,家乡的稻田大部分都是梯田,一年有两季收成,就是这样才能够有粮食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农闲吋,偶尔父亲还当过纤夫,拉过纤。因为家里离沅江很近,只有几公里路。农闲时经常看到江面上有帆船和江边的纤夫。所以,也想尝试一下,挣点零用钱,维持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可是当地最累最危险的营生。长期拉纤的纤夫遇到了急流险滩,无路可走,只能踩在岩石上艰难的前行,稍有不堪就会掉进江里丧命,船有时也会翻,一般的人家是不会做这种苦力的。父亲为了讨生活,尝尽了各种各样的艰辛劳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的内心很执着,因为读了几年书,知道了一点点外面的世界,所以,总是在农闲时结伴出行,去寻找他心中的那个目标。</p><p class="ql-block">苍天有眼,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次出行真的无意中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前途,光荣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实现了自己的願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年轻时,浓眉大眼,五官周正,国字脸厐,身材魁梧,加上他那严肃的表情,由其是穿上了神圣的军装,更显得英俊帅气!</p> <p class="ql-block">1958年父亲与母亲到北京旅游途中照相馆合影。</p><p class="ql-block"> (五)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和母亲同住唐家坪村,父亲的家住在杨家堉,母亲的娘家叫王公冲。只隔三里地。</p><p class="ql-block">母亲冯宗琴,又名春香。生于1930年阴历6月初一。娘家出身雇农,比贫农还穷。</p><p class="ql-block">母亲跟我讲:“那时家里住的是篱笆茅草房。盖不起木板瓦房。外公得了肺病,很严重,经常大口吐血,连饭都吃不上,更谈不上营养或治疗了,不久便去世了。外婆眼睛有病,看不清楚东西,所以家庭负担压在了母亲的肩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在家排行老二。曾经有过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也是因为贫穷,姐姐因疾病,妹妹因饥饿,都先后夭折了。所以,母亲六岁时就跟着大人学着编扇子,幼小的身躯整天躬着腰,编呀编,不停的编,编好了之后卖出去,换点粮食或食盐吃。来维持家庭生活,家里哪里还有钱供母亲上学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了几年,看到大舅勉强上了学,母亲比大舅年长5岁。把母亲给馋的不得了。经常站在通往学校的路上,眼巴巴的望着,不敢走近看。因为,穿的衣服实在太破,怕人家耻笑。对大舅能够上学那个羡慕呀!无法用语言来形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乡亲们看母亲家实在太贫穷了,托人找了个“媒人”给母亲找婆家,农村称“讨八字”就这样,找到父亲家跟爷爷商量这门亲事。父亲比母亲年长两岁,双方长辈都同意了,订了个“娃娃亲。”从此稍微的改善了一点点母亲一家的生活,有时父亲家会送给母亲家一点粮食。父亲家境比母亲家好多了,住着木板瓦房,还有粮食吃。就这样,慢慢的等到了1946年冬天,父亲十八岁,母亲十六岁才正式结婚,喜结良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4年8月初,父亲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路工程第八师,跟据当时国家的需要,集体转业到华北铁路局工作。</p><p class="ql-block">之后,大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也就是1955年底,父亲想自己该安个家了。于是准备把母亲从家乡农村接出来一起生活。</p><p class="ql-block">父亲给母亲写信告诉她只能自己来。因为父亲还要工作沒有时间接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跟我讲:“那天,她很早就动身了,走了有六十里山路到茶安補,其间,翻越了一座大山,找到了一家客栈住了一宿。第二天才开始乘坐长途汽车到常德。又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一宿。之间,请人做了一床棉被,又买了一支牛皮葙把棉被装好。再改乘轮船经过一天一夜到了长沙。最后又乘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中间经过湖北汉口下火车,再乘坐渡轮过长江,之后,再倒一次火车。有时火车还需要钻山洞,一个接着一个,黑糊糊的,母亲想是不是到了人间地狱?真有些害怕,哪见过这情景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沒有出过远门的母亲,也因为读了几年书才敢一个人提着一支皮葙找父亲。经过大概一周的辛苦奔波,终于,火车驶入了河北省怀来县沙城火车站。母亲下了火车,一个人提着牛皮葙随着人群往外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沙城风沙非常大,因为那个地方是个风口,当地行人出门都是用帽子或围巾把额头围的很紧,恐怕飞沙走石砸到头上。所以走路看不清楚前面的景物和行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突然,有一位不速之客把母亲的牛皮葙子抢走了,头也不回的往前走。母亲急忙追过去,并且说:“我不用你帮我提葙子,我自己提的动。”母亲追的很紧。这位不速之客才转过身来说了一句:”你不要追了,还没认出我来。”噢!母亲这才看清楚,原来是父亲提前到火车站来接母亲了。唉!真是虚惊一场。父亲就是用这种冷幽默。结束了长达六年的牛郎织女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父亲的邻居阿姨告诉母亲“你爱人每天都抽时间去火车站接你,已经接了好几天了,很着急,好容易把你盼来了。”其实,是因为母亲为学校作画,所以,耽误了几天时间。那时的通讯和交通都很不方便。</p> <p class="ql-block">1958年母亲到北京旅游途中在照相馆留影 </p><p class="ql-block"> (六)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到了父亲住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沙城家里。当时租住的是村民土坯房,房间不大。南方是四季常青,北方的冬天非常寒冷,需要烧火。然后,通过烟道把土坑烧热。可父母亲都是南方人,哪里会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久,母亲因为水土不服和冬天寒冷,脚上长了很多冻疮,流脓溚水,走路一瘸一拐,母亲实在是受不了了,就跟父亲说:“我要回家。”父亲说:“哪是你家啊?我们俩在一起才是个家。”哦!原来是这样。从此之后,母亲再也不提“回家了。”之后,父母亲开始共同奋斗,相亲相爱,经营他们这个温馨的小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就带着母亲乘坐火车到北京旅游购物。父亲为母亲买了几身当时比较时尚的衣服和带毛绒的鞋子,怕母亲脚冷。母亲刚从农村出来,没有见过大世面。对“家”的概念还不理解。认为农村才是自己的家。可父亲对母亲的感情确是体贴入微。关爱有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久,上级铁路单位为了解决职工住房困难,在附近地区盖了十几个大院子。父母亲分配到了一间带有厨房的大房子。</p><p class="ql-block">记得那是一个大四合院。有十多户铁路职工家属,母亲和家属们的关系搞得很好,她们自願组成了七姐妹,按照年龄排出称号。母亲排行老四,比她年龄小的阿姨都称呼母亲为四姐。她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相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因为铁路工作流动性很大,那时通讯又很困难,大部分失去了联系。有的现在还保持着密切关系。我们家和三姨家、七姨家、还一直保持着近七十年的世交友谊,如同亲姐妹。七姨家后来因姨夫到四川修铁路,姨夫是四川人,同时也是父亲的老战友,家就搬到了四川。但多次来北京看望父母亲和三姨全家。这份浓浓的友谊地久天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北省怀来县沙城离张家口市不太远。到了冬天,滴水成冰,挑水不能歇,一旦歇一会儿,就再也挑不起来了。因此,父亲心疼母亲,又刚从南方过来,怕不适应,不想让母亲出去工作。就跟母亲说:“你不要出去工作了,我养的起你,在家里跟家属们打打牌就行了。”那个年代,很少有妇女出来工作的。</p><p class="ql-block">父亲的工资在当时普通百姓当中算是比较高的。是一般职工的二倍多。五十年代初70多元的工资也是比较可观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母亲不想在家里吃闲饭。于是,自己就出去找工作。先是正赶上河北省张家口铁路总医院招聘一批助产士,学习新接生法。每个家属院只能有一个名额,母亲很快就报名应聘了。经过铁路总医院半年的严格培训学习,母亲很快就掌握了这门专业技术。一共去了十几位啊姨,最后只留下母亲和另外一位阿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0年初母亲在北京天安门留影。</p><p class="ql-block"> (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眼之间,即到了1959年秋天,上级铁路部门又把父亲的工作调到了北京。我和母亲随同父亲一起迁移来到北京。只能重新安家。父亲决定在北京石景山区五里坨村安家。因为,那里是父亲曾经在部队时住过的地方,又能见到朴奶奶一家人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一家人都非常高兴,终于能够来到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生活了,做梦都想不到。但是,那时我们也只能租住村民房,因为,那里沒有铁路单位家属的房子。所以,因为各种原因,整个石景山区五里坨村,几条街道几乎住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时母亲也结交了很多好邻居好朋友。那是60年代初期。一般家庭还都比较困难。由其是农村。我们家在农村租房住的时候,有一次邻院的苏阿姨遇到了困难。因为兄弟之间分家需要盖房子,但实在是凑不够资金,先后跟几家条件较好的亲戚都沒借着钱,急的苏阿姨不知如何是好。材料都已经准备好了,火烧眉毛。苏阿姨家跟我们家是邻院,无奈之下,苏阿姨只好找母亲试探求助一下,看是否能够借到资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正淋过雨的人,总想为别人打把伞。从贫困中走过来的母亲,此时,更加能够理解苏阿姨焦虑的心情。</p><p class="ql-block">结果母亲立刻答应了。当时家中沒有多少现金,母亲把家里的存折拿出来了,陪着苏阿姨到银行取出了所需要的现金。也正是因为这次援手,让苏阿姨一家走出了困境。从此,苏阿姨与母亲结下了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阿姨是个知恩图报非常善良的长辈。比母亲小十来岁。总是跟她的子女们讲这件事。也感动了我们两家子女。后来我们多次搬家,两家虽然相隔几十里路。但是苏阿姨为了报恩,几十年来,每年都带着礼物到父母家看望,父母亲也带着礼物看望苏姨一家。两家子女也互相交流走动。近六十年的世交友谊一直到如今。互相温暖了彼此岁月。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的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找工作,这次母亲通过街道居委会找到了当时的居民大队,作出纳的工作。母亲的算盘打的很好,字写的也不错。从没有出现过差错,多年以后,我看着母亲在家里还是用算盘算帐。得心应手,那是一种时代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0年代初期,石景山五里坨居民大队又正式改名为五里坨街道办事处。母亲负麦为当时的社会青年找工作,为大龄青年分忧,解决了不少青年人的工作。还每月不辞辛苦的为黑石头山里,寺庙里的“僧人”送去国家发放的生活费。工作也很忙碌。后来,母亲因独自照顾子女生活,不得已又换了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到1965年父亲所在上级单位,终于在北京石景山区古城地区建起了几排临时房子。原因是因为修建北京地铁一号线,职工住宿准备的。等工程峻工之后,改为了职工家属院。就这样1968年初父亲从所在部队分配到了一套住房,才解决了住房困难。终于彻底结束了近十年的租房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9年初,不满17岁的我被学校分配到石景山区北京特殊钢厂工作。三班倒。改革开放之后并入了首都钢铁公司。挣的工资也都交给母亲。因为,那时增加了弟弟妹妹,所以,需要帮助父母亲养家。工作之余,还要帮助母亲做一些家务劳动。那个时代,几乎家家都是这样过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后来还是因为搬家,因为原来我们居住的地方需要拆迁,石景山区委要统一规划。准备在那个地方建设一座古城公园供市民休闲健身。1971年初,父亲所在部队又再一次在丰台区分配给了父亲一套住房。所以,我们又搬到了丰台区桥南地铁大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母亲当时还在石景山区建筑公司工作。干钢筋工的技术工作。搞楼房建筑需要钢筋固定。它关系着整栋楼房的结构是否安全合理。虽然不太好干,但到母亲手里总能迎刃而解。</p><p class="ql-block">她的徒弟怎么学也弄不好,只好请教母亲虚心的学习。王永真叔叔的嘴很甜,经常微笑着跟母亲说:“冯姐,冯姐,你好好教教我这个笨徒弟吧,我怎么老是弄不好。”弄的母亲哭笑不得,就认真的教了王叔叔好长时间才学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搬家之后,母亲每天披星戴月,春夏秋冬,带着一盒米饭和素菜,骑着自行车往返近百里,两点一线。那时,每月5元钱的汽车月票都舍不得买。后来,母亲因严重的营养不良,加上超负荷的劳累,开始贫血了,血色素只有6克。才开始吃药。骑自行车实在是承受不住了,才开始买月票乘坐公交上下班。</p><p class="ql-block">当时,弟弟妹妹还小,都在上小学。但为了生活,大弟一边上学,还一边承担起了为家里做饭的任务,做好了之后跟弟弟妹妹先吃,给母亲那份留出来。很不容易!母亲回家之后,还要为弟弟妹妹们用缝纫机赶制衣服。总想让弟弟妹妹穿的好一些。也只能克服一切困难,艰难的承担家庭责任。那时母亲已过不惑之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后,母亲再一次请求领导调动工作,但是,单位始终舍不得放走母亲,母亲实在是太能干了。经过一次次的请求,二年之后才终于得到领导的批准,调到了离家较近的丰台区益丰食品厂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母亲又改行了。新的考验又来了。制作什锦糖或冰棍。二班倒工作。即是技术活又是体力活。几十斤重的糖袋,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能搬动。冬天制作什锦糖块,需要掌握温度火候,才能制作出好糖。几十斤重的热锅,糖在里面需要不停的绞拌,待温度合适再用机器制成糖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个妹妹放寒假的时候,也到母亲单位帮助包糖块,那时包一斤糖块,母亲单位只给2分钱的报酬。她们包糖的速度很快,二个妹妹一天能包几十斤糖。冬天很冷,手指尖都裂开了,很辛苦的。挣点钱也交给母亲。</p><p class="ql-block">夏天制做冰棍,需要在温度很低的车间里进行。一冷一热,很不适应。因此,后来母亲得了严重的关节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母亲工作突出,不久就当上了班长。过了二年还被领导提拔为车间主任。老厂长即将退休了,还极力推荐母亲当厂长,母亲自觉文化程度太低,怕干不好,还是婉言谢绝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工作积极努力,又能吃苦耐劳,为单位做出了突出贡献。有一年涨过二次工资,只有百分之二的名额。这时老厂长又建议母亲加入党组织,母亲才写了入党申请书,在1984年12月,巳经五十四岁的年龄,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直到1985年12月,五十五岁年底正式退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之,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工作真是五花八门。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一心为公,争当先进。她的各种荣誉证书就有十几本。</p><p class="ql-block">父母亲因工作原因一直两地分居,而且家务劳动又那么多。母亲在我的心目中,不仅是个女强人,还是个女能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幸亏当初母亲有主见。父亲参军之后不在家,母亲就自己决定,在家乡柳林汊乡镇读了几年书。而且是在外婆的极力反对之下,外婆跟母亲说:“你都结婚有孩子了,还上学,丑不丑。”但是,母亲不管外婆如何反对,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前途以及准备和父亲团聚。还是毅然决然的报名进入了柳林汊乡镇学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初期,这种事情并不新鲜。母亲身材很好,个子也高,一头短发,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两只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少年时期因贫困没有实现的願望,终于可以弥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母亲的年龄比老师还要大几岁,就敢匆匆的走进教室,这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像小学生一样大大方方的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的认真昤听着老师的讲课,结果成绩优秀。并且跳过班,在绘画方面还有一定的天赋,还协助老师管理班上的生活,那时学生都是住宿。直到父亲写信要和母亲团聚,才被迫中止了学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准备要离开学校了,老师们也非常舍不得。学校老师还持意邀请母亲为三个年级三个班,甲、乙、丙、一共有一百多名学生。每个班级画两幅花鸟画,母亲欣然的接受了。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认真的为学校画了六幅花鸟画,作为对母校的回馈与留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和父亲团聚之后,由于父亲工作的特殊性,还是一直两地分居生活。</p><p class="ql-block">母亲背负着家庭责任,以及她那坚定的脚步,虽然,有时也为父亲的生活和安危担扰,但仍然是沉稳的工作和操持着家务。教育子女,赡养老人,和睦邻里,无声的支持父亲的事业!</p> <p class="ql-block">1959年春,父母亲带着我与老战友一家在北海公园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61年夏,外婆与父母亲、小舅、大弟、本人在颐和园留念!</p> <h3>1963年父亲在北京的留影。 <br> <br> (八) <br><br>不知不觉时间已到了1963年的春天。父亲再一次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支援“三线”,开发大东北铁路建设。<br><br><br>上级领导接到任务之后,很快在单位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并且在会上作了动员报告。<br>根据母亲的回忆口述,当时的上级领导大概是这样讲的:今天召集全体职工开会,主要是宣布一件大事。那就是动员我们所有的干部和职工参加支援“三线”开发大东北铁路建没。<br>我们是华北铁路局的职工,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为国家修建铁路。半军事化管理。现在国家急需我们在东北的最北端高寒禁区,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修建一条铁路,名称是嫩林(嫩漠)铁路。地点是黑龙江省嫩江——古莲。全长大约600多公里。为了运输原始森林的木材,支援国家各地的经济建设。<br><br><br>但是,条件异常的艰苦,那是一片原始森林处女地,无水、无电、无房、人迹罕至、有的只是森林、大雪、还有野兽出没,夏天蛟虫叮咬,冬天夜里温度最低能达到零下四十多度。<br>工期分段,最长三年,最短大概也要一年半左右。需要你们在那里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国家和上级部门交给我们的任务。<br><br><br>如果不同意去的也可以。马上发放路费和安家费,返回原籍。时间紧,任务重,你们只有三天的考虑时间,回去和家属商量决定。<br><br><br>上级领导如实的交代的这次任务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恶劣的自然环境!<br><br><br>父亲回到家后跟母亲商量决择。当时母亲正怀着二妹。母亲说:“你自己考虑吧。我这不用你管,自己能照顾自己,你尽管放心。你吃的了苦就去,吃不了那苦咱们就回原籍。”母亲给了父亲一颗“定心丸。”<br><br><br>父亲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自己是共产党员,又是党的干部。战争年代都已经经历过了,带过兵,打过仗,经历了枪林弹雨。这次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这些异常的困难一定能够克服。服从命令听指挥。于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听从上级领导的召唤积极报名了。当时,他们单位还只有几个人报名。也有一小部分职工因为害怕艰苦,家属不支持,沒有报名,结果只能返回原籍。从此终身务农。<br><br><br>那时,我还在上小学。过了几天我看见父亲领来了上级单位发下来的棉军大衣、棉军帽子、大头翻毛皮鞋。看来父亲真的是要走了。父亲走的那一天,像军人出征一样,带着坚毅的眼神,依依不舍的跟我们母女告别。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父亲的背景就慢慢的消失在我们面前……<br><br><br>这次支援“三线”开发大东北是大规模的。解放初期,国家为了发展工业,就准备开发大兴安岭原始森林。<br>解放初期,首都“十大建筑”全部所需木材,都是从大兴安安岭运输到北京的。但要开发整个大兴安岭,谈何容易?当时,因为各方面的条件还不具备没有实现。<br><br><br>1958年大兴安岭的第二次建设开始。由大量的官兵、工人、知青青年组织的开发大军,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下,靠着简易的工具修筑了约750公里的基础设施。现今,大兴安岭首府加格达奇的历史起始,便是使于这次开发。<br><br><br>60年代至70年代国家又调集了八万多名铁道兵官兵,二万多名林业干部和职工以及科技工作者,五万多知识青年浩浩荡荡挺进了千里林海雪原。披星戴月,爬冰卧雪,开始修建了伸向大兴安岭腹地的嫩林铁路,还有辅线。<br><br><br>大兴安岭属高寒禁区,生活异常艰苦。最北铁路人编的民谣:(开门拿脚踹,)门和地上的冰冻在了一起。(吃水用麻袋,)刨冰化水吃。(五、六月份吃干菜,)没有路运不进去。沿线职工的生活物资全靠生活车,水槽车从山下运来。直到60年代国家铁道部开展“三线”建没大会战,最北铁路人的家园才迎来巨变!<br><br><br>父亲回来后跟母亲讲:“我们从北京乘座火车到东北黑龙江省北部车站下车。然后,再乘坐解放牌大卡车,带上各种各样所需要的工具、厨具、生活必需品、机械没备,把我们送到指定地点。那里根本就没有路,即使是到了春天,还是冰天雪地特别冷,积雪根本就没有融化。我们就一边开路一边行进。经过很长时间才到了大兴安岭嫩林工作林区。”<br><br><br>无水做饭,只能用脸盆,把积雪融化了之后再烧开煮饭。一脸盆雪融化之后只有一碗水。何况还需要饮用。做饭也是个难题,气温太低火不容易点着。从内地带去的大白菜,必须要用斧子劈开之后,才能用刀切开。洗衣洗澡根本就没有条件。<br><br><br>无房居住,刚开始就和衣睡在厂蓬汽车里,再盖上厚棉被,棉大衣。第二天就要带上各种工具到森林里去伐木,把木材用汽车运回工地盖房子。因为,冬天夜里零下四十多度,所以伐了很多木材,围成好几圈,把木桩插进地里很深的地方,因为那里常年的冻土层,深度有2.5米——4.5米深,只有这样才结实。然后,再在缝隙处洒上许多锯末用做保温保暖。房顶也是采用这种办法才能过冬的。<br><br><br>无电供应,电力职工就先挖很深的坑,用合适的木材插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树立电线杆,再填埋夯实。还要到很远的地方找到以前原有的线路,把电线接上。再带上工具爬上电线杆架电线。各有分工。就是这样争分夺秒的把基础设施搞好之后,才能开始修建铁路。<br><br><br>修建铁路首先需要伐木,制成所需要的长宽厚度的枕木才能使用。铺石子需要从内地引进。架铁轨也需要从内地引进。还需要起重机和电锯的配合,道钉也一定要拧紧。这关系着整条铁路的安全运行。<br><br><br>每天,父辈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重复着繁重的露天体力劳动。父亲是政工干部,但也要和职工们在一起,战天斗地,同甘共苦。职工们有唯难情绪,需要鼓励做思想工作。在生活上尽力给予关心帮助。遇到生病的职工更要安慰照顾好。<br><br><br>大兴安岭不仅是自然条件恶劣,而且,还时常有野兽出没。也是天然的野生动物园。常见的就是狼和狗熊以及蛇。让人毛骨悚然。一个人是绝对不能出行的。沒有方向感。到处都是森林和白茫茫的一片,大雪有半人多深。<br><br><br>有一次,有个职工看到附近不远处有蘑茹,因为那里很缺少蔬菜,平时都是吃冻菜或是干菜。想改善一下生活。休息时就一个人出去采蘑茹去了,结果走了一大段森林路,后来自己才发现,竟然找不回工地了。<br><br><br>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好爬到树上呆了一夜,因为,怕森林里的野兽过来袭击。第二天,这个职工听到远处有微弱的火车鸣笛声,才找到了方向,艰难的走回来了,父亲和单位职工都为他非常担心。真是检回了一条命啊!<br><br><br>过了一年,父亲和他领导的职工,又奉命赶到小兴安岭支援那里的铁路建设。与大兴安岭不同的是那里的蛇很多,刚开始不知道。有一位职工晚上准备就寝了,腿刚伸进被窝感觉到非常凉,“嗖”的一下又缩了回来,然后就看见一条蛇从被子里面爬出来溜走了。后来,他们就每天早晨起床先把被子叠好梱起来,晚上再打开就寝。<br><br><br>这里不仅异常寒冷,狼和狗熊时常出没。偶尔,还会出现狼群。到了晚上,一个人是不能上厕所的,需要结伴同行,否则,很可能会被野曾发现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每次他们都是敲着啰,或者放鞭炮,实在不行再放枪驱赶这些野生动物。耳朵也是不能随便摸的,搞不好耳朵就会被冻掉的。<br><br><br>每天,父辈们就是在这种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工作与生活。为国分忧!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思想斗,与野曽周旋,与时间赛跑。完成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br><br><br>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胜利的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的艰巨任务。(实际只是其中最早的起始段)。当时的劳动强度不亚于打仗。工作即是生活,生产即是打仗。嫩林铁路从始建,直到1974年全部峻工。前后用了十多年。<br><br><br>但是,也正因为高寒禁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繁重的体力劳动,牺牲了一些官兵和地方干部职工。<br>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统计,每修建嫩林铁路一公里就会有一名指战员或地方单位干部职工牺牲。1984年铁道兵部队全部转为地方单位。<br><br><br>为了纪念长眠在那里的烈士,铁道兵部队还在大兴安岭的北部首府加格达奇,用两根硕大的钢轨分别拔地而起,右边的钢轨中间镶着一枚硕大的铁道兵军微,右下角站着一只可爱的麇鹿。矗立在那里。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br>以此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任何时代都是这样的。<br><br><br>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父辈们为后续的施工建设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也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坚实基础。<br>父辈们为了国家舍小家为大家,为高寒禁区的铁路建设,付出了他们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勇于担当,勇于奉献,勇敢无畏的与大自然抗争,他们真的太伟大了。我被父辈们的这种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所深深的感动。为他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br><br><br>嫩林铁路通车后,这条钢铁大道驶向原始森林的腹地,滿载着优质木材和各种物资的列车,像一条条长龙日夜飞驰在大兴安岭森林深处,将木材运出大兴安岭林区,发往全国各地。这是一件具有多么重大意义的事情!<br></h3> <h3>1965年父亲第二次入伍与战友们合影。中排右一为父亲。</h3> <p class="ql-block">1965年父亲因工作需要第二次入伍。</p><p class="ql-block"> (九)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即到了1965年。11月5日。北京军区、北京市委、铁道部、联合提出了《北京地下铁道建设规划方案的专题报告》北京地铁一号线是中国最早建设的地铁线路。一号线起初是为军事战略防备,防空而建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秘开工,媒体沒报导,市民不知道。1965年7月1日北京地下铁路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时,国务院将地铁列为重要的战备工程代号“40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亲自主持了开工典礼。当时79岁高龄的朱德委员长亲自拿起铁锹,为地铁奠基破土。那时候,北京地铁还按重要程度划分了等级。北京站、前门站为甲级,古城、萍果园为丙级,其它均为乙级。一号地铁线最安全,防原子弹,防化学,防细菌战等功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家指定由铁道兵笫十二师,铁道部地下铁道工程局和北京市城建局三个单位施工。根据预测,北京地铁一号线在战时,可以每天将五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自西山运送至市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亲自在北京地铁建设方案的报告上作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的重要批示。”确定了北京地铁一号线“适应军事的需要,兼顾城市交通”的建设方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特殊的重大工程,为了国防战备和保秘需要,国家决定把父亲所在的华北铁路局部分工作单位的人员,再一次编入了正规军,铁道兵第十二师部队。</p><p class="ql-block">父亲又再一次穿上了神圣的军装。并且毫不由豫的接受了上级组织的任务。带领着他所领导的战士们进行着紧张的施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期工程23.4公里,设计17站,全程30多公里。从北京石景山苹果园,到北京火车站。后来改为民用。实际上还有几站至今没有开放。直到现在仍然是最为安全的交通工具。承载着交通运输,极大的改善了首都公交拥挤的现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所在部队负责那一段工程是最为保密的。有一次母亲好奇的问父亲:“你们在哪里修地铁呀?父亲答:“这事不能说,你也别问了。这是部队组织纪律。不可以随便进出。哪怕是家属也是不能告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沒有任何经验可取,也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询。更没有国外技术授助。只能是根据国内设计师的要求。万事开头难。采用最传统的办法,挖掘机敞口明挖。挖的很深,大概至少有十几米至二十米深。然后,再把渣土运到地面堆积起来,下一步工程需要用庞大的钢筋、水泥、沙子、铺铁轨、拉电缆、建站台、安灯光、修车站等等。在地下施工比较潮湿,空间狭窄,各方面难度都很大。等彻底完工之后,最后再填埋夯实。不像现在技术成熟了,可以暗挖,省工省时。峻工之后,路面上还要修公路,整个西长安街和延线。</p><p class="ql-block">父亲是领导干部需要以身作则,几乎没有星期天,和战士们一起想办法,出主意,身先士卒,经常在现场办公,随时随地的监测,观查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加班加点,白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很少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奋战,实干加巧干。和战友们一起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那一段工程的艰巨任务。整体一号线工程,终于在1969年10月1日开始封闭试运行。至到1971年才开始正式试运营,那时,全程票价只需要一毛钱。填补了当时我国国内没有地下铁路的空白。</p><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自主设计并且硑发施工的第一条地下铁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0年代,父亲又被所在部队派到河北省某农场做领导工作。上级规定是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因为离北京的家比较远,交通不便所以派专车接送,部队派警卫员负责照料父亲的生活。父亲以场为家,兢兢业业。战士们工作也很踏实,任劳任怨。种植水稻、花生、蔬菜、果树、等等农作物。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还成立了军人商店。管理的井井有条。为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尽职尽责,圆滿约完成了部队领导交给的任务。</p> <h3>1968年父亲被北京地铁单位评为学习毛选积极分子。中排右一。</h3> <h3>1975年父母亲与全家合留,右下邻居小妹。</h3> <h3>1978年父亲与小弟在丰台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1978年父亲神采奕奕的在家中拍照留念。 </p><p class="ql-block"> (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8年五十岁的父亲,再一次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由自己选择转业或者复员的工作单位。根据当时的情况,父亲可以选择转业到交通部工作。</p><p class="ql-block">但是,父亲考虑因工作原因,一直与母亲两地生活整整三十年。亏欠了家庭。母亲即要工作,还要照顾儿女,搬家之后工作单位离家太远,压力更大了。所以就放弃好的工作单位。选择了离家较近的丰台区副食品公司负责管理建材的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父亲和母亲都能够共同承担家庭约责任和义务,也的确为母亲减轻了不少负担。从此之后,才真正结束了三十年的两地分居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家庭两不误。过上了普通家庭朝夕相处的正常生活。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1984年家乡的堂姑姑堂伯伯到北京看望父母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h3>1984年家乡的堂姑姑堂伯伯及舅舅舅妈到北京看望父母合影。</h3> <p class="ql-block">1988年父亲重返故乡的留影。</p><p class="ql-block"> (十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如流水,岁月如穿梭。1988年的春天,父亲终于在花甲之年,光荣的退休了。但是,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热心于公益事业。父亲不管在部队还是地方,一直是搞政工的,有些经验。当地社区党组织知道以后,决定聘用父亲到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父亲欣然的接受了。每天,还像往常一样上下班,不求回报,关心着社区党组织建设。每月只有几十元的补帖。这对于父亲来说也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父亲又继续为社区工作了五年。建言献策,为社区的党组织建没发挥着他的余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十五岁的父亲彻底退休之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了,每天,还是早早的起床,为家人做早餐。然后读书、看报、记笔记、每晚的新闻联播和体育节目是必看的。几十年如一日,一如既往的关心国家大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很爱好健身运动。在家中经常爬着做腹卧撑,有时跟晚辈下下棋,经常和母亲到楼下挥拍打羽毛球,逛公园,跟邻居们聊聊天,自娱自乐,过着有规律有节奏的老年健康生活。儿女们也很孝顺,经常回家看望父母亲,享受着天论之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亲退休之后,也很思念自己的故乡。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隔几年是要重返故乡,看望那里的父老乡亲和儿时的伙伴。那山、那水、那屋、那人、那情、永远都在牵挂……</p> <p class="ql-block">90年年代父亲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前留影。</p> <h3>90年年代父亲在北京植物园欣赏桃花留影。</h3> <h3>2001年全家陪件父母亲到河北省秦皇岛游览军舰留影。</h3> <h3>2002年全国第一届龙舟赛在家乡沅陵县举办留影。</h3> <h3>2008年父母在奥林匹克公园鸟巢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2010年父母亲和我们五个子女合影。</p><p class="ql-block"> (十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除了工作以外,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格。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乐善好施。从自己开始,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一滴水,一度电。废水二次利用,经常教育我们:“北京是缺水城市,不能浪费,那里国家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要珍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当我们做饭或洗碗时,父亲经常会站在厨房门口,看着我们洗菜,洗碗。以示监督。弄的我们也很为难。妹妹们给父母买的智能洗衣机,父母亲为了节水节电,也很少使用。我们就用手洗。有时天有点黑了也舍不得开灯怕费电。</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母亲跟我讲:“她到附近公园遛弯,看到一家鞋店走了进去,看上了一双自己喜欢的鞋子买了回来,价格一百多元。父亲知道后数落了母亲好几次。”勤俭节约已经成为了父亲的一种习惯!</p><p class="ql-block">品牌好,质量好的衣服、帽子、鞋子都是弟弟妹妹们为父母亲购买的,当然啦,父母亲也是非常高兴的接受喽。美美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父母亲都很朴素。父母亲都是共产党员,每蓬社区党组织,组织为灾区或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父母亲每次都是涌跃参与。有一次不仅捐款还为灾区捐了两床新被子。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p> <h3>2010年北京的苏阿姨看望父母亲。并参观抗战纪念馆。</h3> <h3>父亲的表弟周志南表叔夫妇在家乡常德招待父母亲。</h3> <h3>父亲与家乡的孙女唐启媛在北京合影留念。</h3> <h3>父亲的老战友家属七姨母子到北京看望父母亲。</h3> <p class="ql-block">2008年父亲“八十大寿”与母亲舅舅舅妈嫂子合影。</p><p class="ql-block"> (十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8年闰二月十二日,父亲迎来了自己的耄耋之年,八十周岁。</p><p class="ql-block">家乡的舅舅冯宗仁、舅妈银翠、嫂子郝妹、从家乡做为代表赶来了。北京的表妹冯泽珍夫妇也赶来了。全家人欢聚一堂,所有参加寿宴的子女或孙辈或亲人,只要参加了工作,都会赠送给父亲一个大红包。已示感恩回馈父亲对晚辈及亲人的关爱与付出。回想父亲这几十年来,我们做为子女感凯万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这辈子从小经历了苦难的童年和少年,战争年代经历了枪淋弹雨,和平年代经历了千辛万苦,晚年应该享受着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小弟每年都会为父亲举办寿宴。全家人欢聚一堂,畅谈着父亲对我们的关怀和经年往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记得,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刚从家乡回到北京父母的身边。那时住的是村民房。正赶上父亲周日回家休息,有一次我出去和小伙伴玩耍,父亲出来准备找我回家吃饭,不知怎么的,我就发起烧来晕倒了。父亲看到之后,马上背着我急走了七、八里路,赶到当地四局铁路医院找大夫给我治病。医生给我打了针,吃了药,看我好些了,然后又把我背回了家。</p><p class="ql-block">母亲看我和父亲很长时间沒有回家,很着急在家里等待。终于,看到我们回来了。就问:“你们干什么去了,这么长时间?”父亲说:我出去找闺女,发现闺女突然发烧晕倒了,我怕耽误病情带闺女看病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弟长到20岁,继承了父亲的职业,报名参军了。那时,部队的津贴费很少。父亲怕大弟的津贴费不够用,曾经先后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给大弟邮寄过去。好让大弟安心服役,无声的支持祖国的国防事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妹二岁多的时候,正赶上母亲在四局铁路医院生小妹住院,平时放学之后由我照顾二妹。那时父亲一周才回来一次。</p><p class="ql-block">也不知怎么回事,我看见二妹的小手背上突然起了很多小红疹子。我抱着二妹到四局铁路医院看望母亲,父亲赶上休息日也去了,当时母亲也发现了二妹手上的小红疹子,很着急,之前巳经有一个妹妹不到一岁,因麻疹转肺炎夭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急忙找到医生,沒想到二妹发病很快,母亲跟二妹说:“宝贝给妈妈唱个歌吧。”二妹刚唱了几句,一小会儿工夫头就耷拉下来了。主任医生们也急了,经过诊断得出结论“急姓脑膜炎后期。”然后告诉母亲:“这孩子如果抢救过来,很可能会落下后遗症。”之后医生们就开始组织紧急抢救。那次,正好赶上上级铁路医院领导到这个下级铁路医院检查指导工作,所以,有些医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妹噪子里有痰,喘不上气,当吋,父亲急的不知如何是好,准备用自己的手,去掏二妹嘴里的痰,当即被医生阻止了。经过医生和护士的紧急抢救治疗,二妹终于转危为安。而且沒有落下任何后遗症,还是和以前一样,聪明伶俐又可爱。那一年得这种病的儿童还不少见。</p><p class="ql-block">真应该感谢那些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是她们挽救了二妹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小的时候,因母亲实在太忙,下班之后经常还要为弟弟妹妹制作衣服,织毛衣、做棉衣、缝被子等。所以,父亲每次回到家里都照顾弟弟妹妹洗澡、洗衣、剪手脚指甲。父亲总是告诉我们要讲卫生,不然的话会生病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是个非常讲究卫生的人。总是衣冠整齐,兜里装着干净的手帕,叠的整整齐齐。有一次父亲给小妹洗完澡之后剪指甲,一不小心流出了一点点血,当吋把父亲给吓的,自言自语的责备道:“唉呀!这可怎么办哪?这可怎么办哪?”父亲只要回到了家里就是这样呵护着自己的儿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小弟长到五岁,那时附近也没有幼儿园。从小,三姨家帮助照顾。父亲工作仍然是很繁忙,负责所在部队的审干工作,经常到外地出差。父亲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只好带着小弟到贵州送老兵办公事,然后,再到其它地方办公事,途中父亲悉心的照料小弟。而且,顺利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父子情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弟长大以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公安大学。之后加入了党组织,又得到了提升。如今,已在公安战线的岗位上奋斗了近三十个春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忆起父亲对我们的关怀照顾,仍然是感受到非常温馨!</p><p class="ql-block">父爱其实很简单。</p><p class="ql-block">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让人醉在其中;</p><p class="ql-block">它像咖啡苦涩而醇香,让人为之振奋;</p><p class="ql-block">它像茶叶平淡而亲切,让人自然清新;</p><p class="ql-block">它像篝火一样给人温嗳,容易让人激奋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在家不善言谈,很少与我们在思想上交流,对自己丰富的经历和阅历如同没有发生一样。看起来有些严肃,但他的内心很柔软,对于每个子女都很喜欢。只是用行动诠释着父爱。只要是父亲在家,全家人就特别高兴。因为那才是一个完整的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也在一直关怀着我们每个子女的成长。但他从不刻意制定子女的发展规化。总是让我们在宽松的环境中自己选择,努力学习,勤奋工作。</p> <h3>2008年父母亲与我和丈夫合影。</h3> <h3>2008年父母与泽珍妹妹夫妇合影。</h3> <h3>2008年父母与大弟合影。</h3> <h3>2008年父母与二妹一家合影。</h3> <h3>2008年父母与小妹一家合影。</h3> <h3>2008年父母与小弟一家合影。</h3> <h3>2008年父母与孙辈合影。</h3> <h3>2008年父母与孙辈合影。</h3> <h3>2008年父亲“八十大寿”与全体家人亲人合影。</h3> <p class="ql-block">2009年国庆前夕,丰台区委书记李朝刚与尤区长到家慰问父亲。 </p><p class="ql-block"> (十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在建国六十周年前夕,北京市委组织部做出决定,要对各个时期为革命做出贡献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进行慰问。每个区只有三个名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党组织沒有忘记为革命做出一点点贡献的父亲。父亲被原单位推荐为北京市丰台区老党员代表。经过上级组织部门严格审核,得到了正式批准。受到了时任丰台区委书记李朝刚和尤区长,亲自到家的慰问。跟随记者为父母亲拍下了珍贵的照片。当天晚上在丰台区电视台进行了专颗报导。这是我们沒有想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秋高气爽。区委书记李朝刚和尤区长兴致勃勃的如约来了。跟随记者来了。单位领导来了,社区领导来了。上楼进入家门之后,丰台区委首先赠送了父亲一大捧鲜花,一个大大的红包。北京市委组织部赠送了一枚带着红丝带的纪念章。社区领导还送来了一葙矿泉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落座之后,区委书记和区长非常谦逊的侧着头,倾听着父亲的感言。耄耋之年的父亲那天精神矍铄,侃侃而谈。诉说着党的丰功伟绩。革命来之不易!以及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搞好社区党建工作的话题。</p><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我们为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非常感谢各级党组织对父亲的关心和关爱。每年,都带着慰问品到家中探望父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对自己的纪念章、入党申请书、证件格外珍惜。平时自己收好了锁在抽屉里。每年快到“十一”国庆节的时候,父亲就小心翼翼的拿出来,戴在自己的胸前。走在街上无论谁看到了,都用羡慕的眼神望着父亲。认识和不认识的行人,有时还打招呼问父亲:“您还是老革命哪!”父亲露出了自豪的表情。</p><p class="ql-block">父亲总是跟我们讲:“那是拿命换来的,多少钱也买不来。”在笫一次入伍,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还获得团级“甲等模范”称号!</p> <h3>2009年父亲与单位领导和社区领导合影。</h3> <h3>父亲心爱的纪念章!左边是解放大西南纪念章,右边是抗美援朝记念章,中间是解放七十周年纪念章。</h3> <h3>2009年父亲带着纪念章留影。</h3> <h3>2010年家乡的舅舅舅妈到北京看望父母亲。</h3> <p class="ql-block">2017年夏小弟全家和小妹陪伴父母出游合影。</p><p class="ql-block"> (十五)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父母亲虽然年纪大了,但从年轻时就非常时尚,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爱好旅游。</p><p class="ql-block">我们小的时候,无论父母亲有多繁忙,每当节假日来临,父母亲总会抽出宝贵的时间带着我们到北京的城区各大公园游览。那时候还沒有双休日,全年一共只有七天的节假日,时间是多么的宝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首先是带我们游览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和金水桥、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每年,十一国庆节前后是必须要去的。</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还带着我们到故宫、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颐和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香山公园、北京植物园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中期,父母亲还在河省怀来县沙城居住,但父亲每年都会抽出休息时间,带着母亲到北京旅游二次或三次。</p><p class="ql-block">那时,国庆节是可以到天安门游行集会的,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但是,必须要起的非常早,清晨六点之前可以随便进,超过六点人就多了,不能随便进了。那种翻身得解放的心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亲就提前一天,到前门附近找一家旅馆住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四点钟就起床做准备。</p><p class="ql-block">想亲眼看看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是如何冉冉升起,迎风飘扬!想亲耳听听雄壮的国歌是如何让人激昂奋进,勇往直前!当时还有国家领导人的讲话。</p><p class="ql-block">我想,只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军人,才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年春天,父母亲带着我们去北京植物园游览,公园很大,那里有国内外各种名贵的奇花异草,各种花树也非常赏心悦目。但父亲最喜欢的还是粉色的桃花,站在桃花中间,仔细的观赏着。心情非常愉悦!</p><p class="ql-block">母亲看到父亲那高兴的表情,打趣的说:“你那么喜欢桃花,是不是有桃花运啊?”父亲呵呵一笑,“你瞎说什么。”其实父亲还真曾经有过桃花运的经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后,部队刚到北京不久,父亲真的病倒了,在朴奶奶精心的护理之下,父亲的身体才慢慢的好转起来。朴奶奶非常喜欢父亲。因此,总想给父亲介绍对象,以为父亲还沒有结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个时代是祟拜军人,崇拜英雄的时代。当朴奶奶给父亲介绍对象的时候,父亲坦率的告诉朴奶奶:“大娘,我已经结婚了。妻子在家乡哪。我不能违反部队的组织纪律。”就这样婉言谢绝了朴奶奶的一番热心。</p><p class="ql-block">虽然,父母的婚姻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丝毫不输现代自由恋爱的婚姻。所以,父亲对母亲的感情是忠贞不渝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带着我们游园,是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我们少年时期就游遍了北京的著名景区。</p><p class="ql-block">记忆最深的一次,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那时,我们还住在河北省怀来县沙城。父母亲带着我和他的老战友张清友叔叔夫妇带着丰修弟弟一起来到北京。我们一同由父亲带着到北海公园游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为北京一处皇家园林。公园内,一湖碧波泛轻舟,欢声笑语不绝耳。湖岸畔,绿树成荫红花燃,春风拂枝点头笑。抬首望,楼台亭阁错落列,典雅白塔昂首挺。</p><p class="ql-block">嗬!好风景自然引得好心情。瞧!父母亲和他的老战友夫妇在亲切的交谈;听!我和丰修弟弟乐此不疲的边玩耍,边侧耳倾听在蓝天白云间传墦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p><p class="ql-block">让我们荡起双桨,</p><p class="ql-block">小船儿推开波浪,</p><p class="ql-block">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p><p class="ql-block">四周绕着绿树白墙,</p><p class="ql-block">小船儿轻轻,</p><p class="ql-block">飘荡在水中,</p><p class="ql-block">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首欢快经典的少儿歌曲,它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至今想起来,仍然觉得亲切无比。永远是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在当时那个年代也只有很少百姓家庭才能做到。有物质上的原因,也有精神上的因素。所以,我们很感激父母亲,曾经带给我们多彩的精神生活。让我们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从部队转业之后,,因为工作原因,时常出差搞审干工作,从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大省市,只有新疆和西藏没有去过。也算是见多识广。</p><p class="ql-block">那时,父亲的记忆力非常好,只要是告诉他地址,没有他找不到的地方。母亲称父亲为“活地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亲渐渐的老了,他们把我们养大,我们也要陪伴他们到老。我们兄弟姐妹只要有机会有时间,都会陪伴父母亲到北京的周边或外省市旅游以及重返故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是小弟一家和小妹陪伴父母亲到河北坝上草原闪电湖游览。那天,蓝天白云,晴空万里,草原的辽阔使人心旷神怡。父亲静坐在那里,欣赏着美丽风景,呼吸着草原上的大氧吧。一会儿又乘坐在游船上,儿孙在两旁陪伴,母亲与小妹手垃手,戴着民族小帽的美照是多么的愜意与温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妹夫妇也多次带着父母亲出游,还有弟弟妹妹们经常陪伴左右,其乐融融。父母亲也感到很幸福,很快乐。正是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p> <h3>2017年夏父亲在河北坝上草原留影。</h3> <h3>2017年夏父母亲在河北坝上草原合影。</h3> <h3>2017年母亲与小妹在河北坝上草原合影。</h3> <h3>2017年父亲与儿孙在河北坝上闪电湖合影</h3> <h3>2017年父母亲与小弟全家合影。</h3> <h3>2017年父亲与二妹在郊外游览合影。</h3> <h3>2017年母亲与二妹在北京莲花池公园合影。</h3> <h3>父母亲到河北秦皇岛采摘园合留。</h3> <h3>父母亲在北京丰台花园合影。</h3> <h3>2017年父母与小弟小妹在北京植物园合影。</h3> <h3>2017年母亲八十七岁生日与父亲合留。</h3> <h3>2017年父亲与家乡的大哥大嫂妹妹妹夫在北京家中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2017年母亲与外孙女一家合影留念。</p> <h3>2017年母亲与孙辈重孙辈在家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1997年初父母亲结婚五十周年“金婚”纪念册。</p><p class="ql-block"> (十六)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如流水一般稍纵即逝。弹指一挥间,即到了2017年初。父亲与母亲牵手一生,风雨同舟。共同经历了五十年“金婚。”六十年“钻石婚。”七十年“白金婚。”演译着人间的真爱,半个多世纪的爱情何其珍贵。又有多少人才能够等到这一天的来临,享受到这份绵绵爱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亲一起走过人生坎坷,起伏跌宕。虽然不是自由恋爱,包办婚姻,确有着比自由恋爱还深的感情!父母亲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搀扶,一起承担着社会与家庭的责任。彼此付出了无与伦比的爱,在平凡的人生七十年当中,默默的奉献着各自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亲五十年“金婚”由小妹陪伴到照相馆拍了一套纪念册。</p><p class="ql-block">当看到父亲穿着西装打着领结,看到母亲穿着洁白的婚纱手棒鲜花;看到母亲穿着晩礼服和父亲手牵着于;看到父母亲穿着鲜艳的戏服向大家恭喜;身边还有“小棉袄”的陪伴。那发自内心的笑容。互相依偎着对方,含情脉脉。让找们做儿女的感到非常羡慕和感动。年青时没有实现的願望,终于实现了!苦尽甘来,历久弥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亲六十周年“钻石婚”沒有跟我们讲,怕影响儿女的工作,我们也不知道。两人一起悄悄的到照相馆照了张照片,很有纪念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亲一路走来,任岁月,风尘了容颜,两鬓斑白,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已近鲐背之年,却依然用最开朗的心态,神采奕奕地过好每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父亲几年前已经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是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着父亲,才延长了父亲的寿命。因为,我跟父母亲一起生活,帮助照顾父母亲。母亲跟我讲了好几次“他们结婚马上快七十年了。”我想,应该陪伴父母亲到照相馆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和弟弟妹妹商量,抽时间到附近的照相馆为父母亲留下了永远的纪念!父母亲七十周年“白金婚”,是小弟“哄着、逗着”父亲,摄影师才拍成的。我们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外人是看不出来的。为的是不留遗憾,完成父母亲的心願。也为晚辈留下了珍贵的纪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许父母亲人生中有太多的机遇错过,不过,幸好您们没有错过。</p><p class="ql-block">也许父母亲有许多难过的时候,不过,幸好还有更多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人生的意义,正如父母亲诠释的那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您们彼此付出,彼此爱慕,在这多彩的世界中,诞生了我们这一群爱的结晶,我们十分幸运有您这样的父亲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父亲的淳淳教导,让我们懂得幸福来之不易,人生的美好与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p><p class="ql-block">是母亲的无微不至,让我们学会了独自生活的技能与坚强,笑对人生!</p><p class="ql-block">父母亲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最富有的财富。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最大的恩人。</p><p class="ql-block">也许我们还是让您们操心,也许我们并没有在理想的人生轨道上,诠释生命的真谛,但是我们心存感激!</p> <h3>1997年初父母亲结婚五十周年“金婚”纪念册。</h3> <h3>1997年初父母亲结婚五十周年“金婚”纪念册。</h3> <h3>1997年初父母亲结婚五十周年“金婚”纪念,与小妹合影留念。</h3> <h3>2007年初父母亲结婚六十周年“钻石婚”纪念照。</h3> <h3>2017年初父母亲结婚七十周年“白金婚”纪念照。</h3> <h3>2017年初父母亲结婚七十周年“白金婚”纪念照。</h3> <h3>2017年初父母亲结婚七+周年“白金婚”与父母亲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2015、2016年陪伴兴高采烈的父母亲重返故乡。 </p><p class="ql-block"> (十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乡”就是能让漂泊的游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家乡”就是让背负思念的游子,写下字字苦泪的书信。纵使踏遍千山万水,却仍然是魂牵梦萦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而对父母亲来说,家乡就是此刻脚下的这方净土,就是父母亲要在数年之后,飞往它地却依然永远无法忘怀!</p><p class="ql-block">飘零的落叶总盼着归附本根。近鲐背之年的老人也想为家乡尽绵薄之力。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人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越是年老越思乡。2015年春天和2016年秋天我和弟弟妹妹分別二次,再次放下各自的事情,陪伴父母亲重返故乡。虽然巳经多次重返故乡,但父母亲仍然充满了期盼。归心似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夜,我们一行挽着父母亲下了飞机,表弟燕国宝父子早已双双驱车来到常德桃花园机场候机,见到表弟父子那热情期盼的笑脸,顿时感到非常温嗳。</p><p class="ql-block">然后,带我们到特意准备好的当地饭馆为我们接风洗尘。因为时间太晩饭馆都休息了。看到那正宗的湘菜,真叫我们感受到非常的开心与温馨。</p><p class="ql-block">饭后,又给我们送到了早已定好的酒店。乡亲们深夜不辞辛苦也赶来了,围绕着父母亲说不完的家乡话,那时已凌晨2点多了,让我们深受感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亲每次回到故乡唐家坪村,看到有困难的乡亲都是慷慨的予以相助。因为家乡比较偏辟,属革命老区经济不发达,有很多需要关心帮助的乡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的乡亲家庭因病突然返贫,丈夫去世,儿子也去世,所以生活难以为计。父母亲就给予经济上帮助。</p><p class="ql-block">有的家庭因贫困孩子上不起学了,差点辍学。后来,父母亲知道后,决定资助学费,才渡过了难关,中专毕业后国家分配了工作,改变了学子一生的命运。</p><p class="ql-block">有的家庭因意外事故返贫,家乡缺医少药。托父母亲帮助在北京买药,父亲为了给乡亲买药,甚至跑了北京很多家药店,坚持了大概有十多年。</p><p class="ql-block">家乡的几名晚辈到北京寻找工作,父母亲也是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感到有家的温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光捐款,父母亲还多次为家乡捐衣物,母亲办事认真,我和弟弟妹妹拿回父母亲家的衣服,还有亲戚朋友送的衣服,有新有旧,稍旧一点的衣服,母亲就洗的干干净净,叠的整整齐齐。每件衣服都要亲自试一下,照着镜子俨然像模特一样。看哪家亲戚穿着合适就送哪家亲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母亲还委托我和小妹到前门服装专卖店购买二十几件新毛衣和围巾,赠送给乡亲们。邮寄最多一次我们用了整整半天时间,邮寄过程中需要检查、填表、称重、然后再缝好。我们中午都放弃了午歺,邮寄了11个大包,光邮资就花了近千元。每次,都是我和弟弟妹妹帮助母亲到邮局邮寄,一直坚持到现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亲都是从贫穷的农村走出来的,多次重返故乡。所以,最了解乡亲们的情况。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我们。为家乡尽绵薄之力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也体会到父母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品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陪伴父母亲重返故乡,父母亲年事已高,我们在哪里,乡亲们就追到哪里看望父母亲。并且乡亲们都争先恐后的邀请我们到各家做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间,村支部书记郝运斌和村干村还抽出宝贵的时间特意到舅舅家看望了父母亲。聊家常,讲村里发生的变化。父亲已经糊涂了,母亲听的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有一次父母亲自己回故乡,回来后母亲跟我讲“村里还专门为父母亲放了鞭炮以示欢迎。”乡亲们真的太热情了。我们感激不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5年我们回故乡,乡亲们还陪伴年近九十岁的父母亲为爷爷奶奶扫墓。南方的墓地都在山上,受传统习俗,由算命先生“看风水”各埋各的,不兴合葬。</p><p class="ql-block">每次回故乡,都是由乡亲们陪伴我们为爷爷奶奶扫墓。山路很不好走,道路崎岖,凹凸不平,植被很多,需要有一定的体力。</p><p class="ql-block">每年,都是唐世友哥哥和舅舅舅妈为爷爷扫墓。代替我们全家寄托哀思。非常感谢家乡的亲人为我们所做的尽孝之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乡亲们和弟弟妹妹陪伴父母亲走了很长一段山路。母亲那一年已经八十五岁高龄,还好,杵着拐杖,由妹妹们一路搀着保护。父亲那一年已经八十七岁高龄,人也糊涂,实在是走不动了,说道:“你们要把我整死啊!”小弟就背着父亲,连扶带背才把父亲带到了爷爷的墓地。</p><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用带来的水和刷子把爷爷的墓碑刷洗的干干净净。然后,燃香、点蜡烛、烧纸、放鞭炮、跪地叩拜、那振耳欲聋的声音好让爷爷听到,晚辈来祭拜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时,父亲跟本就不认得人了,不知道是爷爷的墓地。乡亲们就走到父亲的耳旁,大声告诉父亲爷爷的名字,父亲突然好像明白了什么,竟然喊出了“唐方泰是我爹啊!”眼泪顺间流了下来。在场的家人和亲人都流下了苦涩的眼泪。让我们感到好心酸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是独子,爷爷是想念父亲,中年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忠孝真的不能两全。正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啊!</p> <h3>2015年陪伴父母亲在常德桃花园机场合影。</h3> <h3>2015年家表弟燕国宝父子深夜到常德桃花园机场迎接我们重返故乡!</h3> <h3>2015年父母与乡亲们在宾馆合影留念。</h3> <h3>2015年父亲与家乡的大哥合影。</h3> <h3>2015年父母亲与乡亲们合影。</h3> <h3>2015年乡亲们陪伴父亲为爷爷扫墓。</h3> <p class="ql-block">2015年春,我们为爷爷奶奶扫墓。</p> <h3>2016年父母亲与小弟在家乡合影。</h3> <h3>2016年父母亲与家乡的乡亲们合影。</h3> <h3>2016年父母亲与家乡的宗恒舅舅舅妈合影。</h3>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15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内殡仪馆。</p><p class="ql-block"> (十八)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父亲刚刚过完“九十大寿”寿宴。深夜如厕回房间因体力不支,突然摔倒在地。母亲赶紧叫我,我马上起床走到父母亲的房间和母亲一起费了很大的劲才把父亲抬到床上休息。但父亲因病早已不会表达。我和母亲尽心的照顾。弟弟妹妹也常回家看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料过了一周,晚饭后,大约七点多钟,母亲突然发现,躺着的父亲嘴里喘不进气了,母亲让我赶紧打120、999、过了一会儿,120急救车来了。小妹又赶紧到楼下找到了小区的邻居,帮忙把父亲抬下了楼。医生说:“恐怕到不了医院就不行了。”救护车一路鸣笛,风驰电掣般的开进了北京电力医院。父亲住进了北京电力医院lCU病房。医生和护士紧急的进行抢救治疗。每天,各种医疗仪器日夜不停的运转监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每天都焦急的盼望着父亲的病情能够好起来。因此,每天下午三点都到医院探视时间去看望父亲。每次探视一共只有三+分时间。进不去的就在外面楼道里隔着玻璃探视。每位家人和亲人的心情都非常沉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伤心的莫过于母亲。那是他相濡以沫七十多年的老伴呀!母亲也穿上医院准备好的白大褂,我们用轮椅推着母亲,到了病房门口,母亲走进lCU病房,到了父亲跟前,看着浑身插满各种管子的父亲一动不动,双眼紧闭。母亲的心都碎了。颤颤巍巍的含着眼泪说道:“老伴,你可别吓呼我呀!你好了,咱们就回家,我还要照顾你哪!”我们每个人无不感到动容凄凉。这简直就是在和父亲作最后的生死离别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无伦主任医生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抢救治疗,父亲却始终沒有醒过来。经历了十五天的全力生死博斗,终因年纪太大,疾病严重,导致各个气官衰竭。于2018年4月13日下午4时,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九十周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亲朋有泪,子孙伤怀。为了不影响亲朋好友的工作,我们只通知了个别亲戚和老朋友。但是,家乡的大哥简学昌代表父老乡亲乘座飞机赶来了。家乡的舅舅冯宗仁乘坐火车赶来了。家乡的堂姪女唐启恵、唐启媛分别从广东和河北乘坐火车赶来了。父亲生前的老战友晚辈张丰修弟弟,乘坐高铁从四川赶来了。北京的亲朋好友都赶来了,为了送别父亲最后一程,每位亲人都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来和父亲做最后的诀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寄托哀思,我们选择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为父亲送别。并且选择了竹厅。父亲生前非常喜欢家乡的竹子。它代表着冰清玉洁。是君子之花,有着超凡不俗的品格!</p><p class="ql-block">我们还精心选择了父亲生前的遗照,寻找到父亲各个时期69张有代表性的照片。提供给殡仪馆制作成影像视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频幕电视在竹厅内循环播放。低沉的乐曲,寄托了悠悠哀思!殡仪馆的四名工作人员穿着礼宾服,把父亲的灵柩小心翼翼的抬进竹厅放好。供家人和亲朋好友瞻仰遗容。父亲平躺在棺木里双目微闭很安祥。花圈、花蓝、鲜花、挽联、摆满了大厅四周,父亲的身上盖上了严庄的党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着频幕里栩栩如生的父亲,仿佛父亲还活在这个世上。他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当年父亲那眼神中对未来的懂憬多过坚定。是啊!参加过解放战争,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支援三线大东北铁路建设,修建北京地铁一号线。当时国家百废待兴,虽然贫穷落后,但是,父亲却充满了坚韧和自信。父亲正如年青的共和国神采奕奕,英姿潇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耄耋之年的父亲,身虽老迈,气场犹在。近一个世记的时光啊!他那犀利的眼神,仿佛能够穿透历史的厚重,未来的希望。注视着他的双眸。我记起父亲经常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有国才有家。要相信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二次军旅生涯,长达十八载。无论是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以及和平年代。在艰难困苦和残酷的斗争中,有很多战友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有些人被淘汰了,也有些人放弃离开了。父亲却始终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是最可爱的人。一生经历丰富、淡泊名利、谦虚谨慎、努力工作、助人为乐。他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之一。做了自己份内的工作。却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也没有留芳百世的伟业。但父亲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却永远激励着子孙后代。儿孙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踏实做人!</p> <h3>父亲的遗像。</h3> <h3>2018年4月15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竹厅内和父亲告别。</h3> <h3>2018年4月15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竹厅和父亲告别。</h3> <h3>2018年4月15日父亲入葬北京丰台太子峪陵园。</h3> <h3>2018年4月15日父亲入葬北京丰台太子峪陵园。</h3> <p class="ql-block">2019年春北京的朴大哥大嫂到母亲家中看望母亲。</p><p class="ql-block"> (十九)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走后,母亲极度的悲伤。那是他们共同经历了长期分居,聚少离多。但父母亲始终心心相印,琴瑟和鸣。任凭风吹浪打,却依然坚如磐石。在岁月静好中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0多岁满身是病的北京大哥朴洪涛和大嫂再一次来到母亲家看望母亲。并且到墓地祭拜父亲。寄托哀思!我们陪伴母亲到她的老姐妹三姨王桂珍家里看望。两个老姐妹几十年的感情,互相帮助,互相惦念,有说不完的贴心话。两个弟弟也一直帮忙。每年都到家里看望父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只剩下母亲一个人,父亲在疾病缠身和老年痴呆的情况下,还一直盼望着回到自己的故乡唐家坪村。乡亲、乡音、乡情、乡愁、他永远都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多次要求小妹开车送他“回家”经常自己拿个小布包,里面装点零碎的东西就要出门。看的我们几乎要掉眼泪,故乡是他的《根》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完成父亲生前的遗願。2019年5月3日下午,我和弟弟妹妹再一次陪伴母亲重返故乡。途中仍然是乘座飞机到达常德桃花园机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迎接我们,这次是由常德的表弟周灵宵特地从深圳乘座飞机赶过来,深夜迎接我们一行。并且又安排好了酒店休息。叔叔周志南身体不好,由婶婶和姑姑们深夜到酒店探访。浓浓的亲情在这里让我们在一起欢聚。第二天又陪伴我们到常德最好的酒店聚餐。因时间关系,又带着我们到附近的景点游览了半天。常德是全国卫生文明城市,非常干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表弟又包车把我们送到了五强溪镇。那里的亲人也在迎接我们的到来。这次我们在表姑冯风燕家里,还有幸看到了厚厚的“唐氏族谱”简学昌大哥拿着让我们看。并且找到了有爷爷、父亲、弟弟、以及我们三姐妹的名字。让我们感到很欣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年,唐氏宗族的乡亲们都会在麻洢府乡镇“唐氏宗族祠堂”里举办祭拜活动。济济一堂,还有海外人士回故乡祭祖。认祖归宗。宗族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枝繁叶茂。深感荣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乡亲们的盛情款待之下,我们品尝到了家乡五强溪大坝的美味水库鱼。感觉到好新香。乡情与亲情在这里显得非常温馨。然后,乡亲们又给我们包车送到了生养父母亲的故乡唐家坪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母亲和我们先到了舅舅的新家。在村干部和乡亲们的共同帮助之下盖上了二层楼房。极大的改善了居住环境。很多村民也都盖上了二层楼房。村村通公路,出行很方便。满眼望去很是气派,美丽的田园风光,旧貌换新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民在郝运斌书记和村长的领导之下,村委会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委会的房子干净整齐洁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农忙之余乡亲们还可以在村委会外面小广场跳广场舞,自娱自乐。她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郝书记和村长在百忙之中再一次到舅舅家看望母亲,并亲切交淡。非常感谢!也祝願家乡的父老乡亲生活越来越好。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重返故乡,我们还受邀到沅陵县城哥哥、妹妹家探亲。</p><p class="ql-block">我们陪伴母亲从家乡唐家坪,乘坐私家车到五强溪镇沅江码头,再乘坐小快艇到达沅陵县城。沅江是家乡的母亲河。一路上感到非常愉悦。小快艇能乘坐20多人,待时间一到,就像离弦的箭,飞驰在水面上,时而颠簸,时而平稳,水花溅到脸上,凉溲溲的。二岸风光无限。近二百里的水路,只用了一小时四十分钟。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沅江两岸大自然的美景,太刺激了!之后,受到了哥哥郝运祥妹妹郝春玉全家以及冬玉夫妇的盛情款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已近二十年没有到县城了。县城历史悠久,变化真大!</p><p class="ql-block">如今,已经有了好几家大型超市及酒店。公交车、私家车、各种车辆川流不息。各条街道干净整齐有特色,洁白的微派建筑显得古朴大气。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龙兴讲寺”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又一座西水大桥诞生了。沅水二桥也正在紧张的施工建设。南岸新扩建的沅陵一中重点中学正在掘起。让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硕大的龙舟广场,沿江两岸都是湿地公园。各种名贵的花草树木四季常青。让人赏心悦目!市民和村民都可以在这里休闲、健身、娱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8年10月,中央电视台还在龙舟广场举办过“心连心”艺术团,尉问革命老区群众的重大活动。全国共有2000多个县,实属不易。阵容强大。令人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县委为了配合这次脱贫攻坚,精谁扶贫。还在端午节前夕举办了期昐已久的“龙舟赛”活动。那可真是一票难求。比赛那天,我们在哥嫂、妹妹等陪伴下,早早的来到了龙舟广场,并且拍了照片留念。又在哥哥嫂嫂以及冬玉夫妇的陪伴下,观看了这届特殊的龙舟赛。</p><p class="ql-block">那种百舸争流,奋揖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的壮观场景,让人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2年初夏,父母亲重返故乡。有幸受到县委组织部领导邀请,坐在江边的嘉宾席上,幸运的观看了全国“第一届”在家乡举办的龙舟赛。那天观看的人员非常多,父亲也异常的兴奋,难得的机会。赛前,父亲就跟有关负责人讲:“我也是当兵的,想照张像留个纪念。”于是,负责人愉快的答应了。腾出了地方。这时,母亲连忙为父亲精心的拍照,才留下了那张具有特殊意义的珍贵照片作为留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返京途中,我们一行到达长沙,陪伴母亲还特意看望了印显朝叔叔一家人,印叔叔也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为国家做出过贡献。性格开朗,重情重义,多次热情的招待过我们。跟父母亲也是有六十年的世交友谊。永远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陪伴母亲重返故乡,也算是圆了父亲生前的遗願。如果父亲地下有知,也一定会含笑九泉!</p> <h3>2019年陪伴母亲到三姨家看望三姨全家。</h3> <h3>2019年家乡的姨夫父子到北京看望母亲。</h3> <h3>2019年家乡表弟周灵宵深夜到常德桃花园机场迎接我们一行。</h3> <h3>2019年陪伴母亲返乡在常德大酒店与表叔全家合影留念。</h3> <h3>2019年陪伴母亲返乡在常德与表叔全家合影留念。</h3> <h3>2019年陪伴母亲重返故乡在五强溪镇与乡亲们合影。</h3> <h3>2019年陪伴母亲重返故乡见到的“唐氏族谱。”</h3> <h3>2019年春村委会郝运斌书记与村长在舅舅家看望母亲。</h3> <h3>2019年夏陪伴母亲到河北秦皇岛游览与外甥女合影。</h3> <h3>2019年夏陪伴母亲返乡到县城怡丰大酒店与哥哥妹妹等全家合影留念。</h3> <h3>2019年夏陪伴母亲重返故乡到县城龙舟广场与舅舅哥哥妹妹等合影留念。</h3> <h3>2019年夏陪伴母亲重返故乡到长沙印叔叔家看望合影。</h3> <p class="ql-block">2017年陪伴父亲游览北京植物园。</p><p class="ql-block"> (二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间最美四月天”春天来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您最喜欢的桃花又开始重新绽放了。桃花已如醉霞绯云般地争相斗艳,妖绕桃花映衬着蔚蓝的天空,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您却悄悄的走了。走的是那样匆忙。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这让我们又如何不思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走过九十年春秋。漫漫人生路,是您累了,该歇息了,让我们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送别出生初春的父亲。让您远离喧嚣,让您的灵魂得到安息!您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您的精神永远鼓舞子孙后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走后,我才真正理解清明的意义!冥冥之中我常常感到父亲向我走来,好几次从梦中醒来,依稀记得梦中的父亲慈爱的笑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爱如山,如此厚重又淡淡悠长。走过岁月,才渐渐品出那厚重的父爱透出的深刻!敬受的父亲我们会永远怀念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会善待自己。才不会辜负父母亲的养育之恩!人的一生不求轰轰烈烈,但也不能碌碌无为。父母延续生命,更是延续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善待亲人。芸芸众生,同一屋檐,这是千年的缘分,可遇而不可求。应该倍加珍惜!</p><p class="ql-block">如今把未对父亲所尽孝道,转化到母亲身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善待生活,无论现实给予我们什么。都要面对,因为生活还要继续……</p><p class="ql-block">我们还要照顾好母亲。願父亲的在天之灵,保佑着我们的母亲,健康长寿,安享晚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您的女儿:宏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07月21日执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内容根据母亲回忆口述整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