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骂人无数,却从没骂过这三人:慈禧、袁世凯和老蒋!为何?

媒体联盟•时代名家

<p>(说历史的女人——第1382期)</p><p><br></p><p>鲁迅先生做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似乎并没有通常认为的那种文质彬彬、温柔可亲的气质,他满头怒发,根根直立,坚硬如铁;他满脸铁青,皱纹纵横,胡子拉碴,横眉冷眼,总是充满战斗性,令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特别是在他的后半生,他多是做为一名民主战士或者文化斗士而存在。鲁迅无疑是好斗的。他的笔被形容为匕首和投枪,向他的敌人进行着坚决而无情的战斗。</p><p><br></p> <h3>其实说白了,就是骂人。鲁迅先生眼里揉不进任何沙子,看不惯的他就说,就骂,不管对方是谁,有何权力和背景,统统不管,该批就批,说骂就骂,毫不留情,酣畅淋漓。他一生骂过无数人,有好事者曾做过一个统计,列出了一个长长的名单,几乎包括了民国时期所有的名人,比如:</h3></br><h3>胡适、钱玄同、周作人、林语堂、林纾、废名、杨荫榆、陈西滢、章士钊、徐志摩、顾颉刚、马寅初、成仿吾、梅兰芳、叶灵凤、郭沫若、梁实秋、施蛰存、潘光旦、沈从文、朱光潜、邹韬奋、廖沫沙、吴佩孚、段祺瑞、陈炯明、张学良、马占山、郑振铎、戴季陶、傅斯年、梁漱溟、蒋梦麟、胡汉民、刘半农、张天翼、老舍、蔡元培、钱基博、章太炎、吴稚晖、罗家伦、叶圣陶、茅盾、周扬、尼采、叔本华、泰戈尔等等。</h3></br><h3>以上所列出的还都是最著名的,若加上不太著名的,有数百人之多。这里面几乎什么人都有,作家、学者、诗人、哲学家、戏剧大师、政界要人、军阀头子、大学校长等,甚至还有外国人,还有自家兄弟周作人。</h3></br><h3>其中有几个人被鲁迅骂得非常狠。比如梁实秋,鲁迅骂他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比如施蛰存,被鲁迅骂为“洋场恶少”、“装古雅的恶少”;鲁迅骂胡适则是“毒于蛇”、“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骂张学良“是毁坏国家民族的力量”等。最著名的当属鲁迅骂郭沫若是“才子加珂罗茨基(流氓)”,当时鲁迅跟郭沫若对骂,他也曾骂鲁迅是“法西斯”和“封建余孽”等。</h3></br><h3>但你有没发现,这个长长的大名单中并没有大家一般认为的“大恶人”慈禧太后、袁世凯和蒋介石。按说,鲁迅思想之激进,眼光之锐利,任何有“问题”的人都不会逃脱他的眼睛的,为何这三个做过坏事,至少是很有争议的人物,他视而不见呢?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h3></br><h3>这首先得明白鲁迅为什么喜欢骂人?其实鲁迅的骂人“本领”也不完全是他自己的发明,而是天生的,或者是祖上遗传下来的。</h3></br><h3>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曾写文章回忆其祖父周介孚,说他脾气乖张、极善骂人。骂人是周介孚的家常便饭,上至皇帝老子下至自己的儿孙们,都被他骂遍了。他骂慈禧是“昏太后”,骂光绪帝是“呆子”,骂自己的夫人是“王八蛋”等等。周介孚骂人是达到一定境界的。他骂起人来,“明示暗喻,备极刻薄,说到愤极处,咬嚼指甲戛戛作响,乃是常有的事情。”</h3></br><h3>而鲁迅自小受其祖父的影响是很大的,远远高于父亲对他的影响,所以他的骂人水平也是得到祖父的“真传”的。</h3></br><h3> <h3>第二是要明白鲁迅为什么要骂人?做为一个文化名人,公众人物,你不能像泼妇骂街一样,胡扯乱骂,你骂人必须得是对方该骂。鲁迅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显得比较孤立,为何?因为他的思想境界太高了,眼光太高了,他看问题看得太透太长远了。毛先生曾说他是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看社会,所以他肯定要看到别人所不能见到的不合理现象,他的眼中又容不下这些阴暗的、不合理的事情,所以做为一种对社会的责任,他不能无动于衷,不能不批,不能不骂。</h3></br><h3>比如学生运动,本是进步的事情,但遭到段祺瑞政府镇压,鲁迅当然要骂之。为了支持和爱护热血青年,鲁迅曾经同不少教育界名流进行论战,最著名的就是和杨荫郁、陈西莹(陈源)之间的对骂了。</h3></br><h3>1925年在北京女师大风潮中,女校长杨荫郁开除爱国学生刘和珍、许广平,当时鲁迅就大骂过杨荫郁;1926年又发生“3·18”惨案,刘和珍等人被枪杀,鲁迅再次站出来为学生击节赞叹和鸣不平。这期间鲁迅对杨荫郁“大开骂戒”,写了《寡妇主义》等文章,骂杨荫郁是“寡妇”式办学,后来迫使段祺瑞政府解除了杨荫郁的校长职务。</h3></br><h3>对陈西莹的结怨,也是始于女师大风潮。当时陈西莹批评学生罢课闹事,破坏了正常的学校秩序,他甚至将学生运动比喻为“茅厕”,提出“人人都有扫除的义务”。但是鲁迅则持相反意见,他始终认为学生运动是爱国的表现,是一种进步,他必须站出来支持学生,因此两人开火。</h3></br><h3>还有,当时20多岁的陈西莹初生牛犊不怕虎,对鲁迅颇有不服,比如他认为鲁迅的杂文“除了《热风》中二三篇外,实在没有一读的价值”;他还曾指责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窃取日本学者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故两人结怨颇深。最终陈源当然被鲁迅骂得如斗败的蛐蛐仓皇而逃,从北大撤到武汉大学。</h3></br><h3>那么既然鲁迅骂这个、骂那个,为何不骂慈禧太后呢?</h3></br><h3> <h3>有人说,鲁迅之所以不骂慈禧,是有一定个人因素。鲁迅的祖父周介孚曾任翰林、内阁中书等高官,后来因卷入一场科考舞弊案被朝廷下狱。本来被叛死刑,周家广使银子,才被免死,但也坐了8年牢。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后,慈禧携光绪帝狼狈逃窜;后来等到慈禧再回北京,便大赦天下,放了许多囚犯,鲁迅的祖父周介孚也在此时获赦出狱。故有人认为,鲁迅对慈禧有感恩之处,所以就不忍骂之。</h3></br><h3>还有就是,后来鲁迅到日本留学,也是慈禧和清廷的决定,当时清廷认为落后就要挨打,才派留学生到外国学习的,鲁迅是受益者之一。不过这两个原因看似说得过去,事实上是不靠谱的。</h3></br><h3>事实上,在清朝末年,慈禧被骂得多了,比如周介孚就大骂过她。基本清朝半个世纪以来的所有混乱、所有的屈辱都会摊到慈禧的身上,因为她掌控大清江山时间太长,清朝几乎是在她手里丢掉的。所以她也该被骂。但既然她被人骂得够惨了,鲁迅何必多此一举,对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太太再来“一刀”呢?</h3></br><h3>再说,鲁迅骂人主要在1918年之后,就是他发表《狂人日记》之后开始的,那时慈禧早已作古,鲁迅是不屑于骂一个已经死了的人的,那样是显失公平的,因对方再无还手之力了。骂人,也需要选择对手,也要“费厄泼赖”(遵守一定的公平规则)。这应是鲁迅没有骂她的真正原因。</h3></br><h3>所以,鲁迅骂人必须是事出有因的,是有针对性的。并不是因为某人做过错事或者坏事,就得骂他(她)一顿。</h3></br><h3>那么鲁迅为何不骂袁世凯呢?袁世凯为了当皇帝,开历史之倒车,是千夫所指的,鲁迅岂能无视?</h3></br><h3> <h3>1912年,袁世凯刚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时,教育部总长蔡元培带着鲁迅等人,专门前往总统府拜见过袁世凯。当时鲁迅对老袁印象不错。后来鲁迅说:“这是我和袁世凯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袁世凯和我并不熟,但我对袁世凯的印象非常深,他和其他军阀完全不同。”</h3></br><h3>鲁迅对袁世凯有这样的评价:“这中间只有袁世凯略知怎样对待知识分子,对稳定统治最为有利。相形之下,后来的统治者识见浅薄不足道。”鲁迅的话反映出袁世凯的见识,即对教育和知识分子的重视,所以鲁迅对袁世凯还是有褒奖的。</h3></br><h3>袁世凯尽管有许多反动的东西,但他对教育一直还是比较重视的,对人才也比较尊重。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国学大师章太炎(也是鲁迅的老师)曾大骂袁世凯,大闹总统府。于是老袁将其监禁起来,但也没有太为难他,反而给他每个月发500元生活费,这个标准在当时也算高工资了。后来袁世凯死后,章太炎也没有再骂老袁。所以鲁迅跟后来的章太炎一样,至少对袁世凯有一定好印象。</h3></br><h3>再说,鲁迅向来不爱落井下石,既然后来大家都来抨击袁大头,我就没必要再来凑热闹,对他再来一刀。</h3></br><h3>其实,鲁迅后来对袁世凯也是有所批判的。袁世凯后来妄图复辟,还跟日本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鲁迅当然反对他了。鲁迅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提到:“袁世凯又攘夺国柄,以遂私图”;后来他在《杀错了人》一文中也如此说,“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之后,大杀革命党人,从袁世凯那方面看来,是一点没有杀错的,因为他正是一个假革命的反革命者。”</h3></br><h3>其实这都是鲁迅对袁世凯的批判和讽刺。这虽谈不上对老袁骂的程度,但也完全反映了鲁迅先生的立场。对袁世凯该表扬就表扬,该批判还得批判。</h3></br><h3>那么鲁迅对蒋介石是否骂过?答案也是否定的。鲁迅为何放过了他?一般认为,大概有这几个原因:</h3></br><h3> <h3>第一是,鲁迅和蒋介石有些渊源,都是浙江老乡,而且两人都在日本留过学,在留学期间他们各自加入了革命组织,鲁迅加入的是光复会,蒋介石加入的是同盟会。就是说,做为老乡,又都是早期的革命“同志”,他们之间是会惺惺相惜的。</h3></br><h3>鲁迅参加的光复会开始也是善于搞暗杀的敢死队组织,经常搞些暗杀大清官员的活动。鲁迅也曾被派去搞暗杀。但当鲁迅要去执行任务时,他改变了主意。他说,假如我被抓住了砍头,我的母亲谁管?同样蒋介石也当过敢死队队员,革命军攻打杭州时,蒋介石就担任敢死队队长。临行前,蒋介石给母亲写信,说自己誓为革命牺牲,希望母亲不要挂念,“恕儿不孝之罪”。结果他母亲很支持他。当时鲁迅是很佩服老蒋的革命意志的。只是鲁迅比较理性,他不认为搞暗杀之类的活动对革命有多大帮助,所以他才会“临阵脱逃”。</h3></br><h3>第二是,鲁迅开始一直对蒋介石期望比较高。比如蒋介石进行的北伐战争,鲁迅是支持的,希望他能通过北伐,平定当时的军阀混战的局面,让中国恢复和平。还有,自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人对中国虎视眈眈,鲁迅对蒋介石抗日给予厚望。事实上,老蒋后来在抗日中也是做过贡献的,至少没有像汪精卫那样当汉奸。</h3></br><h3>第三是,鲁迅因为早期跟蒋介石的交情,使他后来受到老蒋的保护。比如1930年2月13日,鲁迅与郁达夫、柔石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号召争取言论自由,结果遭到了国民政府的通缉。不过,这份通缉令公布了长达七年的时间,鲁迅始终都没有被抓起来。</h3></br><h3>当时的反动派抓了不少人,但鲁迅都化险为夷,有不少人认为是老蒋对他的欣赏和暗中保护的原因。否则,他一介书生,恐怕早没命了。</h3></br><h3>事实上,老蒋也很狡猾,后来他还经常拉拢鲁迅,不过鲁迅一直保持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他不参加任何政治组织、政党组织,所以对老蒋也从不买账。</h3></br><h3>鲁迅先生跟反动派斗,当然也是反对老蒋的,但他讲究“韧”的战斗,是讲究策略的,他反对许褚那样的赤膊上阵,是一个懂得迂回、懂得躲避风险的战略高手。就如当年他拒绝执行暗杀任务一样,他绝不会做这种无谓的牺牲。所以他从不明着跟老蒋斗,不明着骂他。鲁迅甚至还曾拒绝过李立三让他骂蒋的提议。</h3></br><h3>后来鲁迅逝世后,蒋介石派上海市长吴铁城去灵堂祭奠,并敬献了花圈,上书:鲁迅先生千古。表达了他对鲁迅先生的敬意。</h3></br><h3>综上所述,鲁迅尽管善于战斗,爱骂人,但也是讲究原则和策略的。对于慈禧太后,他是不屑于骂;对于袁世凯,他开始是肯定,后来是批判,只不过是表面上态度比较温和,其实含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对老袁,不是骂而胜似骂;而对于蒋介石,他期初是对之期望值很高,认为他是个革命者,后来老蒋令他失望后,他采取的是迂回战术,暗中和反动派斗,不和老蒋正面交锋,是一种智斗。</h3></br><h3>总之,鲁迅做为一名文化思想界的斗士,其勇猛和机智,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h3></br><h3>(文/说历史的女人·一米暖阳)</h3></br><h3>参考资料:《鲁迅传》《鲁迅年谱》《鲁迅作品集》等。</h3></br><h3>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a data-cmd="https://baijiahao.baidu.com/u?app_id=1562012762653647">说历史的女人</a></h3></br> <a href="https://rl.mbd.baidu.com/r/6Ac4EjnXri?f=cp&u=cea6b0edd065a24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rl.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