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解密雷达41团10连的一段往事,追寻年轻时的脚印。</p><p><br></p><p>(一) 掉入冰窟</p><p><br></p><p> 朋友!你有过狩猎的经历吗?</p><p><br></p><p> 我今年六十八周岁了,这一辈子,有过的唯一的一次狩猎,发生在年轻时,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墨玉县境内。</p><p><br></p><p>出墨玉县城往东北方向,穿越戈壁沙漠,行走一百余公里,看到了一大片绿洲,这里就是墨玉县的火箭农场,紧挨着塔里木河的支流——和田河。</p><p><br></p><p> 由于光照充足,水源充沛,在这一大片绿洲里,树木繁茂,瓜果飘香,特别是在勤劳的维族兄弟耕作下,庄稼长得特别好,年年丰收。</p><p><br></p><p> 火箭农场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交通异常不便,几乎与世隔绝。想当年我探亲要回连队,没车只能在和田团部等候,有时一等就是一个多月,元旦前夕,团里派了一辆十轮大卡牵引车,给我们连队送给养。</p><p><br></p><p>牵引车穿越戈壁沙漠,有独特的优势。但很不幸,这辆车在离我们连队十五六公里处抛锚了。</p><p><br></p><p> 当时是12月底,又是在晚上十点左右,气温急剧下降,四周淹没在朦胧之中,只有一轮明月在天空注视着我们,寒风凛冽。此时此刻,救援肯定是没有的,我们决定不能坐以待毙,步行回连队。在熟悉道路的战友带领下,我们迈开了坚实的步伐。</p><p><br></p><p> 在行进了几公里后,碰到了一片水域,为了走近路,我们穿行在冰面上,晚上也看不清,哪里冰薄哪里冰厚,走着走着我忽然掉水里了,还好水只有膝盖深,我趟行在冰水中,一到岸边,便催促带路战友加快步伐。</p><p><br></p><p>一路小跑着,棉裤沾水的地方渐渐的都冻住了,成了直筒子,膝盖也弯曲不了,鞋子外面都结了冰,鞋子里因脚的温度,灌进去的水随着脚步的抬起与落下,噗嗤噗嗤,也不知是赞歌还是怜悯之声,什么是边关冷月?这个时候我最能感觉到。</p><p><br></p><p>12点左右到了连队,战友们呼啦啦的迎了上来,才有了到家的感觉,他们帮我脱鞋,把冻成直筒的棉裤给我拽下来。”</p><p><br></p><p> 我当时只顾换衣裤,是谁当晚给我领的路?是谁帮我脱的鞋?是谁帮我脱下了带冰的棉裤?却全然没注意。亲爱的10连战友,当你知道是谁时,能否告诉我,是你,或者是他!</p> <p>与有生以来第一次坐的飞机伊尔—18合影。1974年12月22号,探亲回部队搭乘军航,飞过天山,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飞行1小时55分,从乌鲁木齐直达和田。</p> <p>(二) 3千岁胡杨 </p><p><br></p><p>在这大沙漠中,我们与胡杨林为伴,它们为我们阻挡风沙的侵袭,在一望无际黄色死寂的沙海里,给了我们绿色和生命的气息,我们所用的燃料,也是它们祖先的尸体——我们都叫它“红柳”。胡杨树的特点是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材质坚硬,是上等燃料。我们每年都要开着十轮大卡牵引车,到沙漠深处挖几车红柳,用来做饭,取暖。</p> <p>在这大沙漠中,我们与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的支流和田河为邻,它不仅浇灌了大片的胡杨林,养育了众多的生灵,还给了我们人类生命的源泉。</p><p><br></p><p>宽阔的河床上躺着许多支支杈杈的小河,把大片的胡杨林分割成一块又一块,它们能够相互注视,却不能拥抱在一起,也不知道大自然的造化对胡杨林究竟是“幸”还是“不幸”?</p><p><br></p><p>越是太阳高照,气温高,昆仑山冰雪融化加速,河里的水就越多,浑浊汹涌。反之,河床干涸,留下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水塘,小池子,深浅不一,河水清澈见底,如果这时从飞机上俯瞰,在太阳的反光下,犹如珍珠镶嵌在河床黄色的缎带上,熠熠生辉。</p> <p>人们都说“水至清则无鱼”,其实不然,在这些“珍珠”湖里,鱼儿在晶莹剔透的清水里,活得潇洒自如。我曾经多次到“珍珠”湖里垂钓,几个小时便能钓上几斤,满载而归,那三四寸长,两三指宽的小鱼,不要十条就有一斤。用铁锹铲几块红柳碳火,把搪瓷饭碗搁在碳火上,撒油一煎,纯天然环境里长大的鱼,香味沁人心脾,至今感觉余香犹存。</p> <p>(三) 上不了台面鱼水情</p><p><br></p><p>火箭农场因交通闭塞,这里的居民只有维族,他们民风淳朴。</p><p><br></p><p>离我们营房不远处,有一个医生,他有一个女儿,当时好像只有14岁,汉话说得相当好,圆圆的脸上有一对大大的眼睛,黑黑的眼珠,特别清澈,粉红的脸蛋挂满了笑容,很是招人喜爱。年龄不大,却有着大姑娘成熟的韵味,丰满的身材,配上白净的皮肤,用那个年代的审美标准,美人一枚。</p><p><br></p><p>因为她是异性,会说普通话,与我们营房又很近,所以我们连队的许多战士都会去她家找她玩,更多的时候是打扑克,两人,三人,四人都可以打,输者脸上贴满纸条,偶尔也会刮刮鼻子,挺有意思的。</p><p><br></p><p>尽管我们都是烈火干柴的年龄,但从没出现过违纪的行为。我真佩服我们那个时代战士们的定力。</p> <p>我们雷达兵,配有柴油机发电。维护设备后都有一些脏机油,这些都是维族老乡的宝贝,他们的大轱辘车,架子车,马车,牛车点了一点机油,就不怎么会磨损,行走时就能安静许多,因此就有些老乡拿上几个鸡蛋,和油机员交换,相互得利,可能在油机班的油机员,都能享受到这个“特权”,特别是班长,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是题外话。</p><p><br></p><p>在这个半封闭的地方,土地肥沃,水源富足,光照强烈,温差大,给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提供了天然的资源。因此年年丰收,瓜果飘香,维族老乡基本上都过上了温饱的日子。</p><p><br></p><p>在固定的巴扎日,不宽的乡村路熙熙攘攘,老乡们拿着他们的物品,相互进行交换,这个地方,没有乞讨,看不到闲来无事,惹是生非之徒,到处是一片祥和的景象和老乡们满足的神态,他们对我们解放军也特别的亲。</p> <p>在墨玉的留念</p> <p>(四) 野猪成群 </p><p><br></p><p>这样丰饶富足的地方,四周有茂盛的灌木丛,又没有天然的敌人,这里成了野猪们的天堂,他们发展很快,子子孙孙的繁衍生息,已经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它们白天躲在浓密的灌木丛里睡觉休息,晚上成群结队的出来糟蹋庄稼。</p><p><br></p><p>维族老乡家家户户晚上都要派人去田地里守护,带着狗,敲着坎土曼(功能类似我们家乡的锄头),脸盆,铜锣等能发声的物件,每晚辛辛苦苦的守护,仍时不时的庄稼被野猪糟蹋了,甚是痛心。</p><p><br></p><p>鉴于这样的形势,为民除害就是我人民子弟兵义不容辞的责任,加之当时物资供应比较困难,我们很少有肉吃,也想改善改善伙食,个个都精神亢奋,在连首长的指挥下,全副武装,我们布置好口袋阵,月牙形的围堵在灌木丛的尽头。</p><p><br></p><p>内陆河枝杈多,被河流隔断,灌木丛被分割成很多块,它们隔河相望,彼此连接不上,而且相隔远的有数公里之遥,周边都是光秃秃的沙丘,只是沿河床边有灌木丛,面积有大有小,野猪们把灌木丛当做最好的隐蔽地,在他们的天堂里过着惬意自在的日子。</p> <p>(五) 堪比淮海战役</p><p><br></p><p>我们围剿野猪犹如“淮海战场”,野猪好比是黄维的国民党部队。</p><p><br></p><p>农场组织大队,生产队的社员,他们犹如淮海战役支前的民工,此时他们不是推着小车,带着担架,而是带上狗,拿着锣鼓,小号,哨子,脸盆,坎土曼,凡事能够发声的东西,从河流的上游较窄的灌木丛中进入,一字排开,敲锣打鼓,吹号,吹哨,敲打脸盆,坎土曼等,人叫狗吠,响声震天,好不热闹,往下游方向前进,我们在几公里外的远处,都能听到。</p><p><br></p><p>野猪们就像黄维的国民党部队,听到了后面杀声震天,到处是“缴枪不杀”的叫喊声,吓的惊慌失措,仓皇逃窜。</p><p><br></p><p>野猪们不敢离开灌木丛的隐蔽,向旁边的沙漠溃逃,只能沿着灌木丛向下游方向逃窜,分散在各处的野猪们,逐渐聚集在一起,数量越来越多。它们也好像象人一样,有“聚众效应”,以为“法不责众,猪们一多,危险就小”。</p> <p>(六) 阻击战</p><p><br></p><p>我和战友们,埋伏在灌木丛的底部,这是一个口袋阵,不大,战友们之间相隔仅二三十米左右(摆阵如下图)。</p><p><br></p><p>我们这时候就像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我们要阻挡住廖耀湘兵团的进攻,把野猪们击毙。</p><p><br></p><p>我守在口袋阵的底部,身后就是宽阔的河床。我拿着冲锋枪,眼睛盯着灌木丛,远处声音传来,我把子弹上膛,打开保险。这时我正前面三四十米,一个猪头从灌木丛里探出来,两眼惊恐不安的向我张望,我瞄准了一下,扣动扳机,一个点射,两三发子弹飞出枪膛,也不知道打到什么地方,反正是没打中,野猪往灌木丛里一缩,往旁边的沙丘疯狂的逃走了。</p><p><br></p><p>本来我的枪法还是不错的,新兵打靶时,9发子弹打了个77环。到这次打野猪,当兵已经四年多,算是老兵了,不过满打满算,实弹射击可能还没有四次,平时也从来不用训练射击,摸枪也少,仅一周一次擦枪而已。</p><p><br></p><p>野猪没打到,事后想来还真有点后怕,要知道,野猪后面有很多维族老乡,他们在灌木丛深处,我们看不见,可子弹会飞呀!我打了几发子弹,万一子弹飞到他们,这不事大了!</p><p><br></p><p>这次打野猪,我的一个战友,就把老乡的一条狗给打死了,后来怎么了断,我倒没有去关注。</p> <p>狩猎布阵图,很多野猪都在灌木丛里,向我们埋伏的地方跑来。</p> <p>(七) 怀念</p><p><br></p><p>看到野猪跑了,便本能的去追,在旁边的沙丘那里,我远远的看见一群又一群的野猪,它们太像我们圈养的猪,有花纹黑白相间的,有基本上都是黑的,有大的,有小的,也有小猪仔,跑远了,看后面没人,它们速度也放慢了,可能是跑得太累了吧!</p><p><br></p><p>最后检查战果,打死一头,伤两头。</p><p><br></p><p>打死野猪的是一个湖南攸县的老兵,此人其貌不扬,瘦小,文化水平低,却很精明,平时还有点自卑,我们也不敢和他开玩笑。当野猪要往河床对面的灌木丛逃去时,在两百多米远处,他用半自动步枪一枪就把野猪撂倒,后来一查,子弹击中野猪头部,从耳朵边穿出,枪法之精准,我等概不如耶!</p><p><br></p><p>这头野猪足有三百来斤。我们四十多人美美的吃了一顿,至今嘴边还留有野猪余香。剩下的做了肉干,时不时的拿出来打打牙祭,改善改善伙食。</p><p><br></p><p>我们查看猎场,发现有血,一路寻迹追去,途中还发现有苞米粒,肯定是把猪肠子打穿了,追了几公里远,血迹渐渐稀少了,过了一处支杈河,已经踪迹全无。</p><p><br></p><p>我们不死心,还到灌木丛里搜索。在灌木丛深处,看到了许多像是野猪们睡觉的地方——猪窝。</p><p><br></p><p>从野猪的“别墅”中,我们能感觉到野猪们过的很幸福,既没有可怕的敌人,又有充足的粮食补给,用水非常方便,要想洗澡,消暑降温,离家也就分分钟钟的距离,周边的景色,美轮美奂,那猪们能不舒心惬意?</p><p><br></p><p>我们漫步在河床上,环顾四周,欣赏没有人们任何雕琢痕迹的自然美,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即刻,我对野猪们“霸占”这方天地心生“妒忌”之恨!</p><p><br></p><p>正因为有这次打野猪的机会,我才看到了往日不曾见到过的景致,这使我对我唯一的一次狩猎心存感激之情。</p><p><br></p><p>今天,相隔那“战火纷飞”的猎场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火箭农场的维族老乡,你们还好吧!是不是更富足了?</p><p><br></p><p>塔里木沙漠灌木丛里的野猪们,你们还是那么安逸吗?请不要过度的打搅老乡们的生活啊!</p> <p>写完此文,作者进行单臂上杠晨练。</p> <p>(八)后 记 </p><p><br></p><p>那个时候,根本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更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p><p><br></p><p>江西抚州资溪战友,再过几天,将在八一建军节这天举行我们入伍50周年盛大聚会,我也专程前往,纪念我们半个世纪前的无悔选择。</p><p><br></p><p>今天,我把过往的一段往事献给这次聚会,也献给我10连和雷达41团的所有战友。</p><p><br></p><p>江西抚州王文清 </p><p>2020.7.21于北京怀柔</p> <p>2020年疫情前唯一的一次滑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