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记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大课堂《基于数学文化的“数与代数”,专题教学研讨会》。</p> <p> 承载着春的希望,酝酿着秋的殷实,在这热情率性的夏天里,我们小数老师一起相约——山东省小学数学大讲堂,在这里我们共同学习,让思维发生碰撞,一起获取精神食粮。</p> <p> 上午的会议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梁校长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课堂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p> <p> 本节课选取的是青岛版教材上的内容,在于科长的讲解下我们先对教材中的3个信息窗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梁校长的数学课堂。</p> <p> “同学们会口算吗?”从简单的一位数乘一位数乘再到两位数乘一位数…怎么算的这么快、你是怎样想的、对比算式找相同点,再梁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知道想口诀,想计算单位,引入本课,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p> <p> 接下来就是本课的探究环节,学生们根据情景图找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那如何用点子图来表示12×10呢,12×10到底等于多少呢?借助点子图我们一起来看孩子们的解题过程。</p> <p> 可以10个10个的数,12个10就是120;还可以把12个10分成两个6个10,6个十就是60,两个60就是120;还可以先圈出10个10,再圈出2个10,100+20=120。学生们的解题方法不一,但是解题思路确是非常的清晰、具体。</p> <p>对比三种方法,哪一种更清晰、简便呢?再师生不断地探讨交流中,总结出如果在计算的过程中,计算和认数相一致,会让计算更简便。也就是再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想十个十是一百(计数单位),再想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p> <p> 学以致用,12×10学会了,那13×10,14×10改怎样算呢,说说想法。</p> <p> 观察几组算式的结果,怎样算的更快呢?学生发现乘十其实就是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0就是计数单位——十。一个问题的抛出,让学生通过思考,很好的将算理和算法联系到一起。</p> <p> 30×20如何用点子图来表示,结果是多少,又应该怎样想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孩子们的精彩分享。</p> <p> 把30×20分成2个部分,30×10=300,2个3百就是6百。</p> <p> 一小行就是10个,10个10就是100,6个100就是600。</p> <p> 接下来梁校长抛出问题:为什么3个十乘2个十等于6个百呢?这个百从哪里来?找出3个十和2个十中的十指的是哪个十,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明白十个十就合成了一个大的计数单位百。</p> <p>接下来是40×20、50×20……再练习中不断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应用。计算如此之快是因为我们两大法宝的应用,用口诀算,想计数单位。</p> <p> 精彩的数学微课堂,用生动有趣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为什么计算能力这么强,因为我们有两大法宝:十进制和九九乘法口。通过微视频把我们民族文化的优势挖掘出来,体现人文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p> <p> 接下来是王校长对《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学设计的解读,以及精彩的评课活动。</p> <p> 首先是对单元教学整体的分析。从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到确立多维单元教学目标到系统规划单元教学活动。</p> <p> 精彩的评课活动,从评课的过程中可以更清晰的明白教师每个环节的设计用意与精彩之所在。</p> <p> 精彩的课堂学习总是让人意犹未尽,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让我收获颇多:首先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回想之前的教学过程应该就是简单的让学生掌握算法,对于算理的渗透比较浅。通过梁校长这节课的学习让我明白原来计算和认数的一致可以让计算变得更简便,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学以致用。其次,就是要学会合理利用点子图,变抽象为生动,利用数形结合的优势更好的将算理和算法落实。通过后面的评课才了解到原来课本上教材例题是36×10,基于学情考虑,让学生先建立十个十是百的学习体验,所以才改成12×10,还有课堂上数学文化的渗透,是那样的水到渠成。这也不由的让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充能够分考虑学情,对于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对于数学文化的了解又有多少。基于这些考虑,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地向身边优秀的教师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上好每一堂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