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p class="ql-block">配乐:芳梅疏影</p> <p class="ql-block"> 南树林子,一听名字,就会想到树木繁茂,生机盎然 ,绿荫庇护。不错,据说这个自然屯解放前是锦州宋家大院的生活区,在锦州经商发财的宋氏家族,为了风水和防止水土流失,曾经大面积栽植树木,使得这个村落树木成林,鸟飞蝉鸣;同时由于宋家人来自锦州 ,他们又都来往于京城 ,不断输入新事物新思想,使这个村里的人思想比较活络,易于接受新生事物。解放后,南片三个行政村,只有这个村有商店和完小,也算得上南片的中心了。我对南树林子村的记忆,是起始于1964年正月,当年父母把工作从锦县转回妈妈的老家来,小脚的奶奶离娘家也只有五里路了,弟弟不足周岁,我三岁半,可是到树林子那天起,懵懂无知的我开始记事儿了,成长在南树林子的故事,汇成潺潺流动的小溪,流淌着快乐,流动着乡音,涌动着乡情。树林子的每一座山,每一段水,每一块地,尤其是每一个山沟沟,都留下了我和家人的足迹,更留下我和伙伴们追逐玩耍的笑声 ,所以离开那里四十年了,还是魂牵梦绕,每次回老家,只要踏上回树林子的路,望见老家的山,就倍感亲切。树林子有亲亲的伙伴,有淳朴的乡亲 ,有读书获益的学校。回忆起来,美好快乐的时光色彩缤纷,有趣的故事不胜枚举,同乡的伙伴们,我们一起回望韶华之美吧。</p><p class="ql-block"> <b>搬家</b></p><p class="ql-block"> 父母出于工作需要,不懂得”正月忌搬家”的说法,在亲戚的帮助下,求来一辆大解放车,拉着不多的家当从锦县来南树林子村落户,一下车,就有好多亲戚和乡亲帮忙,大人忙着安置东西,顾不得看着我,我就自己悄悄地跟着热情的宋福成家人去了 ,到了人家,和姐妹们玩,就餐时间,还踏踏实实的在宋家蹭顿饭,吃饱了,玩好了,人家把我送回家。亏得人家送,这刚刚搬来,我还不知道家在哪里呢。那时候的乡亲多淳朴,第一天就把我当小客人了。现在想想还记得那天的情景呢。</p><p class="ql-block"> <b>游山玩水</b></p><p class="ql-block"> 名曰 :” 树林子”,其实和以沟命名的李家沟台子沟,有着相似的地里特点,依山临水建几条街,东西各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我们村不仅后面是山,东面也是山,河水来自西村口的西北,流向东南,形成了直角三角形的结构,河套就是三角形的斜边。只有四条街的小屯子,居住七十多户人家,可是我们年龄相近的孩子足有二十个,到了六七岁,不再围着家门口绕了,春天香蒿子刚刚出土,我们就拔回来,嗅够了香气后,用来做过家家的菜肴,端午节之后,后山翠绿的荆条,绽放沁人心脾的淡紫色花穗,我们时常往后山跑,采野花 ,抓蚂蚱,逮螳螂。盛夏,野菊花 ,牵牛花,还有石竹花,陆续妖娆争艳,我和霞姐,小新文琴等伙伴们,也被花事激动得欢呼雀跃,我们在后山寻找绽放的美丽,折一捧鲜花捧在手里,摘一朵小花插在辫子上,个个美美地回家,一路上神采飞扬的 ,那满足,那幸福,真是心花怒放,仿佛自己就是一朵不谢的鲜花。花开花落中,我们渐渐长大,到了十二三岁,我们三五成群去挖野菜,后山的面积已经不在话下了 ,达子沟,李家沟,狼洞沟,几乎每个屯子的山边地头都跑遍了,垫地,花生地的野菜最多,随着蒲公英苦麻菜曲麻菜的先后问世,我们在温暖的春风里,沐浴着阳光,挎着小筐,握着镰刀头,精神抖擞地来到山坡,来到地头,争先恐后地寻觅着,用心地挖着,如果不用心挖浅,菜就散花了, 挖的过深,消耗不必要的力气。我小时候身单力薄的,总是人家满筐,我还不足多半筐,看看人家的,有几分羡慕,宋秀杰和鲁素华都告诉我“虚吧虚吧”,交给我把摇晃实的菜挑挑,还笑嘻嘻地安慰说:“虚吧虚吧多, 到家不挨说”。我从同龄的姐妹们那里,学到了劳动技巧,更学会乐观,她们个个能干, 吃苦耐劳,农民家的孩子,给了我很好的影响,热爱劳动,积极向上。因此,到了十五六岁,妈妈率领我和弟弟去周围的山沟和山坡割草,我和弟弟都有耐心坚持,年年暑假妈妈带我们割草,八分干了爸爸往家里挑,晒干的绿草是家里绵羊过冬的“口粮”,大雪覆盖山野和田地的日子里,爸爸把干草从厢房顶扔下来两捆,铡成小段,绵羊吃饱喝足,不掉膘,长到过年杀几只,我们就有了理想的美味佳肴了。这也是食物链的体现,真是靠山吃山啊!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辽西,大山给了我们草木资源,我们在七十年代,也大搞秋季植树造林,我们的乐趣源于山野, 是环境使然,我们同样是乐水的智者。每年汛期的季节河,带给村里男女老少太多的乐趣了,当暴雨频发,山洪来袭,村西口就站满围观的乡亲,类似黄河的颜色,巨浪裹挟着石块,呼啸而来 ,奔腾而去,往往冲垮村西菜园的围墙,但是经过几天,河水从咆哮的猛兽化作温顺的羔羊,她清澈而缓慢,河床的石头清晰可见,男人们捡冲来的石头堆成堆,等上秋拉回家砌墙,女人家三三两两说笑着来河边洗被子,边洗边拉家常,孩子们趟河抓鱼,白漂子,黑棒子,虽然都小,着实让我们兴奋,从十来岁就开始盼望夏季的河水, 直至十六岁了,我还不减热情,炎热的夏天,趟着清凉凉的河水,和同学们一起抓鱼,嘻笑打闹时往对方身上撩水,爽朗的笑声,交织于哗哗的流水声,整个河套都洋溢着惬意!门前的河流,流来的是希望,流走的是笑声,留下的是诸多快乐的故事与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 <b>文娱活动</b></p><p class="ql-block"> 最早的记忆 ,是树林子剧团演的全场样板戏《红灯记 》,大队部和学校,都是排练场所 ,彩排成功后,到周围各个村落去演出,外村的人们终于可以不出本屯就能看戏,人人都很开心,都热情欢迎剧团的到来,陈宝云饰演铁梅,陈国敏饰演李奶奶,宋福录饰演李玉和,演技都不孬,在没有电视,数月之久一场电影的六十年代,他们几乎成了焦点,倍受青睐。晚饭后,人们带着各种自制板凳,衣兜里揣着瓜子或玉米豆,笑逐颜开地早早等候在场院,等待演员登场,欣赏“真人登台”的效果,真是皆大欢喜啊!戏剧的演出,影响带动着全大队人的激情, 戏曲之外,踩高跷是我们大队(现在是村)群众性文艺活动最火的项目,大队找专职木匠打高跷,看着大人兴高采烈地演练,我羡慕得夜不能昧,天天缠着爸爸要高跷,爸爸求木匠抽空给我打一副高跷 ,那是第一次最强烈的欲望得到满足,我实际练习才知道娱乐过程也有苦楚,当时不是冬天,裤子薄,带子把腿勒紧打开后,留下道道浅红色的深印,我竟然吓哭了,还是亲亲的秧歌队员把我劝得不害怕了。树林子人喜欢文艺活动,七十年代,学习小靳庄,文艺宣传队搞得轰轰烈烈,我和同班的小新霞姐,福宝 小文小军,下届的文琴 都被招纳进文艺队,记得1975年冬天,天天一吃完晚饭就去北山前的学校排练,空房子,没有取暖,活动起来还好,休息时间略长,就会冷得要发抖(取暖靠抖,通讯靠吼 ,交通靠走),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一个冬天,《红星照我去战斗》的舞蹈,《家住安源》等样板戏唱段,都是那个阶段学习的。宋福成队长的责任心,宋福录的导演主演兼化妆师,宋丽君的指导能力,宝林大哥,福安大哥(爸爸的学生,后来毛笔字超过爸爸),我爸爸三位识谱的老师,都是这个队在大定堡公社能受赞赏的必要条件,在这个团体 ,我不仅变得自信坚强了,也培养了胆量,九点来钟,家家户户都进入梦乡的时候,我从学校回到最前街的家,只有清冷的月亮照着我急匆匆的一个人,只有我长长的影子 映在又凉又硬的地面(天天让别人送,不好意思),胆怯中我尽量不发出动静,免得惹来狗叫惊醒熟睡的人们。我在文艺队里练就了吃苦的品质,也从此懂得默契的重要。树林子虽然人口密度不算最大,可是文化生活最丰富,村里拉京胡板胡 二胡的,吹笛子的, 打快板的,唱歌的,样样人才都有,善舞的丽君老师,身姿矫健轻盈,宋福宝唱京剧,福记二哥拉京胡伴奏,宋秀云擅长老旦唱腔 ,字正腔圆的沙奶奶的唱段,在公社也是有名的,她的表演唱,被公社选中参加县文艺汇演,许多人都是她的铁粉。有了浓郁的文化气息,村里的人精神面貌好,小伙帅,姑娘俏,加之有学校和商店,我们村里的多兄弟家庭,不愁娶来美女,陈宝华,李久宝,宋福宝四兄弟就是例子。</p><p class="ql-block"> 1978年,我考上义县高中,之后考上师范,毕业后离开了非我生,是我长的南树林子村,这里的人善良热情,这里的土地虽然瘠薄,却给了我广阔的成长空间,这里的土地给了我饱腹的谷物 果蔬,这里的山给了我坚毅,这里的水滋润了我的歌喉,这里的文娱活动给我虚心好学的品质,这里的人给了我淳朴善良,这里的姐妹给了我乐观,这里的树林擎起我理想的翅膀,这里的蓝天给了我宽广的胸襟。现在,时常在朋友圈看见树林子的秧歌队又活跃起来,好想树林子的乡亲,好想树林子的往事,待有空了,一定回去和乡亲们同行同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爸爸妈妈在锦县都是劳模,妈妈就是坚决回义县老家</p> <p>树林子小学,爸爸拿毕业班,升学率遥遥领先于义县西部山区</p> <p>爸爸妈妈都是出色的班主任</p> <p>1965年,弟弟两周岁,我五周岁</p> <p>村西的情侣树,象征这里风雨同舟的爸爸妈妈</p> <p>1968年,我们在《忠》字舞的旋律中成长</p> <p>1974年春,小学毕业</p> <p class="ql-block">1975年春杏花初绽</p> <p>1975年暑假</p> <p>1976年初中毕业</p> <p>初中毕业</p> <p>1979年端午节,爷爷回家</p> <p>妈妈最累的那几年</p> <p>汛期的小河</p> <p>回我曾经住过的宅院</p> <p>村西口的《南树林子》村名</p> <p>西关山锦绣覆盖</p> <p>我们学校门前的大槐树</p> <p>自由吃草的马匹油光发亮</p> <p> 下面的链接可直接看《南树林子》下</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31f1ows?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乡情篇 南树林子(下)</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