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span><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序言</b></h1><p> </p><p> 7月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古江到西铺进行调研,他叮嘱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不断赋予“穷棒子”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为唐山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两个率先”目标凝聚正能量。市委书记董学忠连续4天,到西铺村进行入户走访调研,对穷棒子历史博物馆项目建设提出“121”发展思路:“1”是指一个中心,即以继承和弘扬“穷棒子”精神为中心;“2”是指两个载体,一方面要激发基层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引入市场主体建设奋斗小镇:“1”是指一个目标,将西铺打造成国家级乡村振兴样板村。为落实张古江书记和董学忠书记调研指示精神,继承和发扬“穷棒子”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建明镇将对西铺“穷棒子社”发展史及自然景观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读者宣传推介。</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三条驴腿”“穷棒子社”诞生</b></h1> 解放前的西铺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小山村,日本帝国主义曾在西铺村建立据点,挖壕沟,大搞“烧杀抢”,地主富农也残酷压榨着西铺的老百姓,全村有20多户常年都是靠着要饭生活,西铺的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糠菜半年粮,祖居破草房,全家一条被,三载着一装”的苦日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蜡像还原王生一家悲惨的遭遇</h3> 1948年西铺村开展了土地改革,平均每人分到1.6亩土地,但由于落后的生产力与不良的自然环境,仍然出现了贫富差距,西铺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div>王生外出讨饭</div>图片来源:刘继卣(yǒu)连环画《穷棒子扭乾坤》 1951年12月,中央公布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的草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全村就建起了11个互助组,互助组各户之间,劳力与劳力或畜力与畜力,以及劳力与畜力之间进行“换工”,到年底结算“找齐”。春天的时候各农户把农力和畜力都作出价来,以小米计算,齐工时,农户双方互为算出使用对方多少“人工”,多少“畜工”,差额部分就按每个工3.8斤小米找齐,这就是著名的“齐工找米”。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农民生活得到了很多的改善,人们已经意识到互助合作的优势。 <br> 互助组成立后,在扶贫济困,搞好当年农业生产上,是起了积极作用的。可它毕竟没能脱开个体经营的老辙。有的组,闲时候伙着做,忙时倒单干,还是顾全不过来。有的互助组虽说是常年的,也存在人在组里,牲畜、车辆、大农具留在组外继续拉脚、卖套的情况。搞得好点的,也问题不少。“齐工找米”、找来找去,还是有驴工、牛工的户占便宜。穷苦人照样免不了再去给人家当“工夫”使唤。 <p> 1952年10月26日晚上,王国藩、杜奎、王荣、王生等21户的43口人,在王荣家里第一次召开了初级社成立大会,王国藩和杜奎被大伙推选为合作社主任和副主任。大伙有的把土改分的房子腾出来当社址,有的又把家中散了架的算盘和破桌子破凳子拿到了社里,合作社总算是建起来了。</p><p> 合作社建起来以后,社里的资金财产都需要入账,王国藩突然想起了贫农佟启念过几年私塾,就把他请来当会计,还把在外流浪的孤儿戴存也吸收入了社,这样合作社达到了23户。最后统计财产时,社内共有230亩土地,83口人,有男劳力19个,女劳力9个;没有一件大农具,只勉强有三条驴腿。驴是土改时分给农民的,入社的农户大约占有这头毛驴的3/4的股份,所以在实际操作上,社里用三天,社外用一天,过个把月再给社外补一天,所以被当时的富农戏称为“三条驴腿”,这也正是“三条驴腿闹革命”的由来。</p><p> 一些富裕户看来后说:“看他们这23户除去要饭的罐子就是打狗的棍子,还有什么?这样的“穷棒子”社早晚也得穷散了!”王国藩说:“他们说我们‘穷棒子’,但我们人穷志不穷,只要有志气什么困难都不怕。”</p> 在王荣家召开初级社成立会议<div>图片来源:刘继卣yǒu连环画《穷棒子扭乾坤》</div> “穷棒子社”成立旧址(王荣老宅) 旧址内部 旧址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