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教师的热情永远如七月的阳光,普照大地,璀璨四季。</p> <p> 7月21日,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大讲堂—基于数学文化的“数与代数”专题教学研讨会。三万多人共同参与学习,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p> <p> 郑玲玲主任及时将消息发送到数学组群内,老师们积极响应,并准时抢到了与会名额,学习热情非常高涨。</p> <p> 首先来自威海的梁娟校长执教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梁老师注重算法与算理教学的同时,还渗透了数学文化的因素,最后以微视频的形式介绍了历史上不同的计算方法,使数学文化无声的进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p> <p>王晓萍老师讲解了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数学团队的老师分别从算理与算法和数学文化渗透两方面进行了课例评析。</p> <p> 临沂朴园小学的安娜老师执教《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数学文化教育顺其自然的融入在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中,通过学习孩子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同的计算方法,如画线法、铺地锦等,还了解了竖式的由来,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一节原本枯燥无味的计算课因为数学文化的融入而变得有趣、好玩。</p> <p> 郑玲玲主任从数学文化类型、数学文化作用水平、数学文化的功能和数学文化知识内容四大方面进行了整体解读,并且对《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继续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进行解读,主要突出三点:1.借助直观,凸显转化思想。2.数形结合,理解竖式本质。3.渗透数学文化,关联不同方法。通过郑主任的解读,让我们对本节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也对数学文化如何渗透在课堂中有了更清晰的认识。</p> <p> 课前于科长就提出了这样的三个问题,带着思考观摩课堂以后,于科长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p> <p> 来自济南的耿倩倩执教《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随后团队老师进行经验分享:基于数学文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p> <p> 一天的学习让我们收获满满。就我个人而言,本觉得数学文化枯燥难懂,在课堂中不易操作,通过这几次的学习越发感受到数学文化的趣味性、可操作性。感谢老师们给我们带来的知识盛宴,会议还没有结束,明天我们精彩继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