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很幸运能够在“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大教堂基于数学文化的'数与代数'专题教学研讨会”中抢得一个学习名额。上午的学习是由临沂市小学数学带头人于科长主持,威海团队和临沂团队为我们呈现出学科知识与数学文化相结合的新视角的数学课堂。</h3> <h3>首先是威海团队的梁娟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梁老师基于学生的已有的学习经验,借助点子图“分一分”、“圈一圈”、“数一数”呈现出多样化的转化方法,使学生明确其中的算理,然后再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从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课堂最后的微视频渗透着数学文化——乘法口诀、十进制计数法,知道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将学科知识和数学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h3> <h3>临沂团队的安娜老师执教的课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把花抽象成点,然后借助点子图分一分,圈一圈,然后写出计算的过程。通过分一分呈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把新知转化成了旧知。在竖式的教学中沟通了口算与笔算的联系,借助点子图回顾,梳理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算理,数形结合贯穿始终。最后安娜老师又介绍了“铺地锦”和“划线法”明确了道理都是一样的——先分后合,算算有多少个计数单位!数学史的渗透让学生体会古代算法和现在算法的共通之处。</h3> <h3>下午济南团队的耿倩倩老师执教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通过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入两位数乘两位数。借助之前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自主选择铺地锦或列竖式的方法尝试计算。铺地锦和列竖式的对比,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算理。数形结合说算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然后将竖式的演变历史融入到课堂当中,把数学文化自然的嵌入到数学课堂。</h3> <h3>今天的学习让我知道了,数学课堂不仅仅是单纯的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将其中的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比仅仅知道课堂所学的学科知识更有意义,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度更高。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首先需要知道每个知识点是蕴含在哪些数学文化之中,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更好的将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