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女子胞</b></p><p> 女子胞、又称胞宫、子宫、子脏、胞脏、于处等,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即胞门,又称子门)与阴道相连。</p><p> 女于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p><p><br></p><p><b>一、主持月经</b></p><p> 月经,又称月信、月事、月水,是女子天癸来至后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血证论·男女异同论》说:“女子胞中之血,每月换一次,除旧生新。”约到49岁,天癸竭绝,月经闭止。月经的产生,是脏腑经脉气血及天癸作用于胞宫的结果。</p><p><br></p><p><b>二、孕育胎儿</b></p><p> 胞宫是女性孕育胎儿的器官。女子在发育成熟后,应时排卵行经,具备受孕生殖的能力。此时,两性交媾,两精相合,就构成了胎孕。《类经·藏象类》说:“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受孕之后,月经停止来潮,脏腑经络血气皆下注于冲任,到达胞宫以养胎,培育胎儿以至成熟而分娩。</p><p>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天癸、经脉以及脏腑有着密切联系。天癸,是肾精及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功能作用的一种精微物质。在“天癸”的促发下,女子胞发育成熟,月经来潮,应时排卵,为孕育胎儿准备条件。</p><p> 女子胞与冲、任、督、带及十二经脉均有密切关系。其中,又以冲、任、督、带为最。冲脉上渗诸阳,下灌三阴,与十二经脉相通,为“十二经脉之海”。冲脉又为“五脏六腑之海”。脏腑经络之气血皆下注冲脉,故冲脉又称为“血海”。冲脉血海蓄溢十二经之血,胞宫得以溢泄经血,孕育胎儿。任脉为“阴脉之海”,蓄积阴经之血,一身阴经之血经任脉聚于胞宫,妊养胎儿,故称“任主胞胎”。任脉气血充盛是女子胞主持月经、孕育胎儿的生理基础。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方能有子。所以,胞宫的作用与冲任二脉的关系更加密切。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与任脉,同起于胞中,一行于身后,一行于身前,交会于龈交,其经气循环往复,沟通阴阳,调摄气血,并与肾相通,运行肾气,从而维持胞宫正常的经、孕、产的生理活动。“带脉下系于胞宫,中束人身,居身之中央”(《血证论·崩带》)。带脉既可约束、统</p><p>摄冲任督三经的气血,又可固摄胞胎。十二经脉的气血通过冲脉、任脉、督脉灌注于胞宫之中,而为经血之源,胎孕之本。女子胞直接或间接与十二经脉相通,禀受脏腑之气血,泄而为经血,藏而育胞胎,从而完成其生理功能。</p><p> 总之,心主神明,脑主元神,五脏藏神,脑与五脏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肾藏精,脾胃化生水谷精微,故肾与脾胃等脏腑与髓的关系密切。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主要与心、肝、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p><p><br></p><p><b>■【附】精室</b></p><p> 男子之胞,名为“精室”,是男性生殖器官,具有藏精、生殖功能。精室为肾所主,与肾中精气盛衰关系密切。故《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下卷》说:“女子之胞,男子为精室,乃血气交会,化精成胎之所,最为紧要。”精室所藏之精,有度施泄,受肝主疏泄功能的调控。此外,还与冲脉、任脉、督脉等经脉相关。睾丸,又称外肾,亦称势,“宦者少时去其势,故须不生。</p><p>势,阴丸也,此言宗筋,亦指睾丸而言”(丹波元简注《灵枢·五音五味》)。临床实践中,精少、精冷、精浊等精室病变多从肾、肝、任脉、督脉论治。</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