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七月仲夏时节,嘉木吐翠,硕果盈枝,窗外蝉声鸣鸣。文化路小学数学教师相聚云端,参加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大讲堂——基于数学文化的“数与代数”专题教学研讨会。为保证学习,接到通知后张囡囡主任立即下达学习通知,做好准备,线上教研,气氛正浓。</p> <p> 书山有路勤为径,隔着屏幕,仍能感受到老师们认真学习的热情。</p> <p> 本次活动共一天半时间,三节研究课,四场专业报告,还有老师的课例点评和教学设计分享。</p> 第一篇 <p> 7月21日上午,第一堂研究课是由威海市高新区大岚寺小学的梁娟校长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梁校长深入浅出,充分的自主学习让孩子们思维活跃。课程结尾部分《中国计算能力为什么这么强》的微视频,融入“九九乘法口诀与十进制计数法”的相关数学史。将中国的汉语特点也融进去,不仅让孩子们对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增加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p> <p> 接下来王晓萍老师以“基于数学文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学设计及课例点评”为题目进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p><p> 一、如何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p><p> 二、确立多维单元教学目标。</p><p> 三、系统规划单元教学活动。</p> <p> 课后,威海团队对本节课进行了评课议课。</p> <p> 第二节研究课是由来自临沂朴园小学的安娜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安老师整堂课以“点子图”贯穿始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良好探究能力。利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算理。此外,课堂呈现了“倍乘法”“中国台湾的视窗法”“铺地锦法”等方法,很好的开拓了学生眼界,悄无声息的渗透了数学文化。</p><p><br></p> 第二篇 <p> 7月21日下午,首先来自临沂小数团队的郑玲玲老师进行了报告,报告主题为《基于数学文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教材分析及单元教学设计》。报告内容包括:</p><p> 一、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材分析。</p><p> 二、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p><p> 三、数学史的教育价值。</p> <p> 接下来是由耿倩倩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课堂上,她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教学时,放手给学生,自主地选择铺地锦法或列竖式的方法解决问题,接着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它们都是通过先分后合得到计算结果。在学生充分理解算法后出示古人算法,渗透了数学文化,体现了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了竖式的本质。</p> <p> 丁莉老师和魏会老师基于数学文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的经验分享。在两位老师讲解设计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成功的课堂需要团队的智慧,需要多次思考以及调整,需要每位老师都有不断探索的数学精神</p> 第三篇 <p> 7月22日上午,研讨会继续进行,由于华静等三位老师就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材分析框架、基于新分析框架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材分析以及基于数学文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课外文化资源收集及教材修订建议作出详细报告。</p><p> 于老师通过专业的分析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团队的成果以及关于数学文化框架研究的具体的建议,贺老师针对具体的课程进行单元文化的透析,这使我们更深刻感受到在数学教材中探索数学文化的魅力!</p> <p> 在活动的最后徐云鸿主任进行了总结。徐主任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中名师、名校、名家的引领作用,同时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指明方向:教师的发展,方法上是学习,要向大师学习;态度上是执着,要抓住一个点坚持做下去。</p> <p> 学习之后的反思内化,也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积累着宝贵的财富。</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通过一天半的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数学教学不能割裂数学文化,数学文化能为我们带来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课堂资源,它的魅力能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之美,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总结能力。</p><p> 愿我们携手在数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p><p> 朱 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