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尊敬的家长朋友:</p><p> 您好!</p><p> 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文件规定,本学期于7月22日至8月31日放假,下学期9月1日开学。望家长加强这段时间对子女的学习监督以及安全教育和安全监护。</p><p> 快乐的暑假即将开始了,暑假是孩子的天地,更是孩子的乐园。为了让您的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意义“的假期,在此向各位家长建议:</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No1</b></p> 防溺水 <p> 教育孩子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如到专门的游泳馆游泳,要讲安全,讲规则,讲文明,防止发生意外安全事故。尤其要教育孩子若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学生安全工作需要各方面尽心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障广大学子平安健康成长而努力。</p><p>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提高安全意识,远离溺水风险?下面这几点请家长与孩子要时刻提醒谨记——</p> 孩子“四个牢记” <p>1.天气再热,不到河塘去降温;</p><p>2.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p><p>3.水性再好,没有保障别下水;</p><p>4.别人再劝,不用生命去逞能。</p> 家长“四知道” <p>1.知道孩子去哪里;</p><p>2.知道孩子做什么;</p><p>3.知道孩子和谁去;</p><p>4.知道孩子何时回。</p> 孩子“六个不准” <p>1.不私自下水游泳;</p><p>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p><p>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p><p>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p><p>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p><p>6.不擅自下水施救。</p> 儿童溺水防护8要点 <p> 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疏忽。</p><p> 以下8个要点,家长们要牢记!</p><p> 1. 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p><p>2. 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p><p>3. 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p><p>4. 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p><p>5. 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p><p>6. 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p><p>7. 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p><p>8. 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p> 如何辨别溺水现象 <p> 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生命或可挽回!如何辨别儿童溺水者?牢记这7种迹象。</p><p> 7种迹象辨别溺水者:</p><p>1. 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p><p>2. 溺水儿童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p><p>3. 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p><p>4. 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p><p>5. 溺水儿童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p><p>6. 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p><p>7. 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p> 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 <p> 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p> <p> 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p><p> 切勿以为自己会游泳,在水中就很安全!</p> 野外水域为什么危险 万一溺水如何自救 遇见有人溺水,如何施救? <p> 家长还要教育孩子:盲目徒手救助溺水者非常危险!!</p><p> 救助溺水者是非常危险的行动,理论非常简单但实际操作却非常复杂,要考虑水流、自己的体力、救助的距离、暗流等等因素,每年都有徒手救助而导致溺水者、救生员同时丧生的事故!溺水者的本能是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东西,有经验的救生员不会很快的接近溺水者,太着急接近很容易被溺水者抱住而无法挣开,悲剧也就再次重演!</p><p> 那么,如果遇见有人溺水,该如何施救?</p> <p>1.如果发现有人溺水,首先要大声呼救,叫更多的人来帮忙。</p><p>2.发现溺水者后,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也可以将衣服连在一起当做绳索。</p> <p>3.需要下水就溺水的人的时候,一定要大声告诉他,不要惊慌,有人在救你。</p><p>4.下水救人时,不要从正面接近,防止被溺水者抓、抱。若被抱住,应放手自沉,溺水者便会放开。救人者应绕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潜入水下,从其左腋下绕过胸部,然后握其右手,以仰游姿势将其拖向岸边,也可以在其背后拉腋窝拖带上岸。</p> <p>5.施救者若不熟悉水性或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应轻易下水,应呼救或报警。未成年人不宜下水救人。</p> 防溺水安全知识顺口溜 <p>安全牢牢记在心,夏天游泳防溺水,</p><p>河沟水库和池塘,千万不能胡乱行。</p><p>会游的,别逞能,水深沟底乱草生,</p><p>一旦发生溺水害,喊人救命没人听,</p><p>不会游的更可怕,稍不留神要了命,</p><p>千万注意防险情,安全牢牢记在心。</p><p>游泳就去游泳馆,安全清洁更轻松。</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No.2</b></p> 疫情智控 <p>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我们人生历程中难以忘却的一段经历,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您的健康也是孩子健康的重要保障,希望您和孩子们一起积极应对疫情,除了必要的工作生活需要外,不要去人群聚集处,不要参与聚集性活动,保持戴口罩、量体温、勤洗手、常通风、勤消毒等良好生活习惯,加强自我科学防护。同时,和孩子一起关注权威真实的新闻和信息,做不信谣、不传谣的表率。</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No.3</b></p> 交通安全 <p> 教育孩子不在公路上玩耍嬉戏。过马路时注意车辆,走人行道,不乱穿马路。 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不使用成人手机开启并骑行共享单车。带孩子外出,拒乘黑车、超载车,个人交通工具要保养维修好,防护用品备齐全,避免安全隐患,确保出行安全。既要提醒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又要作好表率遵守交通规则。</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No.4</b></p> 暴雨天气,注意防汛 <p>1.暴雨过后,需途径小河、沟、桥的,要由家长陪同,如果洪水爆发未能经过小河、沟、桥的就即刻返回家中,待雨水消退后再通过。</p><p> 2.如果因洪水原因被阻隔在外面不能回家,要安下心来,情况允许了才回家,不能擅自个人或结伴去查看洪水情况,要听从家长的安排。</p><p> 3.暴雨过后,不要靠近危险的房屋、墙体、坑塘等,预防倒塌对我们造成的伤害。</p><p> 4.请密切关注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号,如遇暴雨天气,不要单独外出玩耍及探亲访友。</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No.5</b></p> 防雷电 <p> 入汛后,暴雨天气多发,各地降水量不凡,雷电一般就产生于暴雨之中。雷雨天气怎么保护孩子的安全?这些防雷电的知识,家长请给孩子讲清楚——</p><p> 1.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下雨时,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扶大树,就仿佛用手摸避雷针一样。所以,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 5米以外。</p><p> 2.下雨时不要在水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避雨,要观察住房是否适合避雨。</p><p> 3.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p><p> 4.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和球形雷飘进室内。</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No.6</b></p> 预防欺凌 <p> 如果孩子遇到校园欺凌事件,作为家长最重要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是否受到了伤害,平时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下面这些迹象预示孩子有可能正遭遇校园暴力。</p><p> 1.身体伤痕如果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各种人为伤痕,诸如瘀伤、抓伤及其它伤痕,那很可能是孩子受到暴力侵害。要注意,如果孩子经常穿着长袖衣服,即便是温热天气也如此,他/她可能是想遮掩伤痕。</p><p> 2.自尊心受挫如果孩子经常回到家都带着伤心、沮丧甚至是哭着鼻子的情绪,那么他/她很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方面的伤害。校园暴力的受害儿童,可能会变得很依赖家长,并且变得孤僻、怕生,而且显得很没有自信。</p><p> 3.自我伤害倾向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儿童,很可能会出现自我伤害或自虐的倾向。孩子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甚至是自杀行为,家长都要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到有关心理咨询专家处寻求帮助。</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No.7</b></p> 消防安全 <p>1.家用电动车请不要长时间充电和在室内、楼道里充电;</p><p> 2.夏季居民家庭用电量增大,请不要乱拉乱接电源,不超负荷用电,及时更换维修老化电器设备和线路,外出时要关闭电源开关。</p><p> 3.家中使用蚊香时,要放在金属支架上,并将支架置于不燃烧的器皿内,不要靠近蚊帐、被单、衣服等可燃物,与家具、床铺保持一定的距离。 4.在家要特别注意用火、用电、用气的安全,防止在使用家电时触电,防止使用液化气时煤气中毒或发生火灾。</p><p> 5. 不玩火,不携带火种在山林里玩,不在野外点燃火种。发现火灾不得逞能上前扑火,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报警。</p><p>6.外出时要关好炉灶开关,以防失火。</p><p>7.电风扇、空调等不宜长时间通电,外出时务必断电,以防自燃起火。</p><p>8.不把大功率的电器一起使用,否则功率过大容易引起断电或其他意外事件。</p><p> 9.要牢记火警、盗警和伤病急救电话,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及时获取紧急救助。</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No.8</b></p> 防蚊中叮咬 <p> 入夏之后各地也迎来了蚊虫叮咬的高发期,因叮咬感染病毒而引发各种疾病的案例也屡见不鲜。被蚊子叮过的地方,通常会瘙痒,甚至起小红包,这是因为蚊子叮人的时候除了吸血,还会将唾液注入,从而引发过敏反应,有的孩子反应会比较重,红肿瘙痒会持续好几天。</p> 如何预防孩子被蚊虫叮咬? <p>1. 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p><p> 2. 消除生活环境中蚊虫滋生的场所。室内别放置地毯,凉席需每天清洁处理;</p><p> 3. 勤换孩子的衣服及床单、凉席、被褥等贴身物品要经常用温水清洗曝晒;</p><p> 4. 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整洁,避免潮湿。</p><p> 5.如果孩子被蚊虫咬到了,我们可以用肥皂水清洗被叮咬的部位,然后涂上炉甘石止痒,也可以用冰袋冷敷一下红肿的部位,能减轻痛痒的感觉,也能帮助消肿。同时,也要注意把孩子的指甲剪平,并告诉他(她)不要去抓挠,以减少皮肤损伤。</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No.9</b></p> 防食物中毒 <p> 雪糕、冷饮、凉菜、烤串都是夏季的“宠儿”,在享受美味的同时,食物中毒也可能随之而来。</p><p> 一般食物中毒,从进食到发病的间隔时间为几分钟至几十小时不等,多数出现在三天之内。患者临床表现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偶尔伴有发热等,吐泻严重时还会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昏迷、休克等。</p> 把好这把食品安全关 <p>1. 从市场买回的蔬菜,先要浸泡一段时间(一般为20~30 min),然后冲洗干净,这样就可以去除蔬菜中一部分残留的农药; </p><p> 2. 食物的加热一定要到火候,也就是一定要把食物做熟了,不能盲目追求鲜、嫩;</p><p> 3. 做菜时一定要生熟分开;</p><p> 4. 消毒。开水煮沸是最简单、最经济的消毒方法。餐具经过清洗可以去除大部分微小生物,如果煮沸几分钟则效果会更好;</p><p> 5. 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要及时冷藏(5℃以下);熟食在食用前应保持滚烫的温度(60℃以上);冰箱不是“保险箱”,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最好放微波炉内解冻、冰箱冷藏室解冻或使用清洁的流动水解冻</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No.10</b></p> 防中暑 <p> 年纪小的孩子,汗腺发育尚未完全,体温调节功能较弱。此时家长们应当特别留心,要能及时分辨孩子中暑的症状,做到事前积极预防,事后正确处理!</p><p>1. 不要长时间在阳光底下暴晒。必要时应减少白天外出时间,或改傍晚比较凉爽的时间出门;</p><p> 2. 注意做好防晒措施。佩戴太阳镜、太阳帽、防晒衣,使用太阳伞。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适量涂用防晒霜;</p><p>3. 发现孩子可能中暑后,要尽快移到阴凉处,减少衣物,以降低体温;保持呼吸道顺畅,以免呕吐堵住气管造成窒息;</p><p> 4. 积极物理降温。用凉水擦洗身体或洗澡。体温超过38.5度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烧;</p><p> 5. 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水,帮助孩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p><p> 6. 发现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注意对症处理。如果有重度中暑度症状,应及时送医诊治。</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No.11</b></p> 如何预防孩子被困车中 <p> 每年夏天,都会有孩子被粗心的大人遗忘在车里,导致中暑,甚至死亡。据南国都市报报道,6月10日,定安一位家长因为疏忽将1岁半的孩子反锁在车内。幸好消防人员及时破窗救人,最终化险为夷</p> <p> 研究发现,当气温达到35℃时,阳光照射15分钟,封闭车厢里的温度就能升至65℃,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上半小时就能致命。由于儿童发育未完全,其体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失的速度远比成年人快,其呼吸系统和耐热能力也不如成年人,因此在“闷罐车”里极易发生“热射病”。</p> <p> 为避免孩子在车内发生意外,提醒各位家长—— </p><p>1.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大人下车时养成查看后座的习惯,即使是短时间下车也不能单独留下孩子。独自带孩子出门时,可将重要物品放在孩子身边,提醒自己还有孩子。</p><p> 2.不要贴过暗的车窗膜。万一孩子被困车内,浅一些的车窗膜也好让自己和其他人及时发现。</p><p> 3.车内准备儿童哨子、小喇叭等发声玩具,能让孩子在紧急时吹哨子求救。</p><p> 4.尽快解救。家长如果发现误将孩子锁在车内,应立即用备用钥匙打开,或敲碎车窗玻璃救助。一块玻璃和孩子的生命安全相比不足为道,第一时间报警!</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No.12</b></p> 预防空调病 <p> 夏季高温天气难忍受,空调必不可少,但家长也要提醒孩子——不要长时间待在开空调的房间内!</p><p> 1. 空调房间一般比较封闭,空气容易造成污浊,所以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在不使用空调的时候,要开窗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p><p> 2.夏天在空调房内,空气往往比较干燥,孩子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情况,所以在空调房的时候,最好让他们多喝水,同时也可以在孩子的皮肤上抹一点润肤乳。</p><p> 3. 孩子进入空调房半小时前,可以先把空调打开设置温度在26度以上,不能让温度突然降很低,当室内温度在25度左右的时候 ,孩子再进有空调的房间,可以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p><p> 4. 空调使用半个月左右,就要拆开来洗一洗防止里面有病原体的滋生,室内空气才能保证比较清新,减少感染疾病的机会。</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让我们携手共育家庭孝贤、国家栋梁。相信在您的正确教育、引导、关怀下,孩子们一定会在浓浓的亲情滋润下度过一个充实、快乐的暑假,并能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绪迎接新学期的到来!</b></p><p><br></p><p> 平果市第八小学</p><p> 2020年7月21日</p> <p>上善若水 天道酬勤</p><p>平果市第八小学公众号</p><p>图文/网络</p><p>排版/农彩勤</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