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这一年,是我人生中一大转折的一年,因为家庭原因,我离开了我曾经深信不疑会工作一辈子的地方。十二年,最好的青春年华,不负快乐的时光。再一次梳理十二年来的点点滴滴,虽有些照片由于早期相数原因已变得模糊,然每张照片的拍摄地和场景以及事件却那么清晰,一张张在脑海回放……</p> <p>2008年,那一年我19岁,参加工作,第一次参加演出——云南省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记得多日的辛苦排练,两个膝盖跪得全青,也还记得,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冉大妈哭了。</p> <p>忙碌的幕后</p> <p>我们还是1开头的年纪,青涩单纯而美好</p> <p>那时练功,很苦,却看着一天天竖起的腿在流汗中欣慰。</p> <p>2009年7月9日。参加楚雄州青歌赛,记得那天晚上上台前收到了家乡地震的消息,尽管心中万分焦急 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还是全力以赴。</p> <p>寒冬里下乡演出很冷,在后台的我们经常会挤在一起取暖,还记得有个村的一位老人家说“这些小姑娘身上怕是有电呢,不怕冷”。</p> <p>云之南艺术团到我县慰问7·09地震,我也参与其中。</p> <p>猎喜</p> <p>第一次参加民运会</p> <p>2010年,云南省第一届花灯艺术周在姚安举办,演出之余乐一乐。</p> <p>2011年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晚会,演出中我被同事不小心砸到了手,当时就抬不起手,但还是坚持着演完后面的三个节目,因为我知道,一个演员基本的素养上台后犹如战场上的士兵,没有退步之说。</p> <p>喜结连理剧照</p> <p>这一年,我22岁。</p> <p>弥渡小河淌水的故乡</p> <p>2012年,参加云南省花灯艺术周——弥渡</p> <p>2013年姚安首届荷花节</p> <p>和老团长</p> <p>喜剧《新白娘子传奇》,临时借的陈师家的三轮车,那晚风大,我记得小青的假发掉了。</p> <p>那一年我升级为妈妈,此时腹中已有了三个月的宝宝。</p> <p>2013年云南省导(表)演培训班。</p> <p>到黄泥塘三下乡演出</p> <p>牛展会</p> <p>我看来时的路,正如你看走时的我!</p> <p>小品《假币风波》</p> <p>《游春》</p> <p>和高高搭档</p> <p>排练花絮,大汗小水的时光,疲惫,却在进步中无比欣慰</p> <p>那一年下乡演出,吃了闭门羹,返回途中却自娱自乐起来,好像到哪都能找到欢乐的团队</p> <p>季度考核片段</p> <p>全家福</p> <p>看着辛苦一个月的排练成果在舞台上精彩呈现,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化为欣慰和继续前进的动力。</p> <p>下乡自娱自乐</p> <p>花灯小戏《羊做媒》</p> <p>2016年新农村文艺汇演,录音棚剪影</p> <p>这些年来,上过聚光灯耀眼的舞台,也演过观众团团围坐的乡村平地,收获过万人欢呼的掌声,也体会过三两观众的落寞。然而不论舞台大小,我依然深深热爱。</p> <p>五一晚会合唱</p> <p>非物质文化遗产日</p> <p>民族团结日演出</p> <p>每个都是抢镜王</p> <p>每一年三八节,我们都在演出中度过我们的节日。</p> <p>同事离职时的照片,人生在,却没有来日方长。相见,珍惜。离别,珍重。</p> <p>下乡归途</p> <p>坝子腔专题片拍摄</p> <p>排练花絮</p> <p>2018年参加云南省花灯滇剧艺术周演出——建水</p> <p>这些年,在大家庭中一步步成长,一路走来,虽不是跌跌撞撞,却也有不少辛酸,我们坚持,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p> <p>2019年,到禄丰县文化交流演出,街边小巷,欢乐不断</p> <p>2019年8月,楚雄州广场舞培训与老友再相逢。</p> <p>我们的很多年</p> <p>大牡丹,长辫子,手持粉扇笑嘻嘻。我们眼中最土气的“高大上”。</p> <p>和团长</p> <p>和珍姐</p> <p>录音小记</p> <p>2019年7月,我和团长代表楚雄州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坝子腔亮相中国原生民歌节舞台。</p> <p>这些年来,已经习惯了在各种环境和情况下演出</p> <p>2018年牛展会演出,记得那天一天的雨,荷花节演完赶赴牛展会现场,由于赶时间,就穿着演出服装直奔第二现场,这双脚就这样在湿鞋子中泡了一天。</p> <p>演员有不为人知的辛酸苦辣,也有让人羡慕的自豪和傲娇。</p> <p>在灯窝子培训</p> <p>荷城颂</p> <p>2019年10月,这是我的最后一场演出,十二年的文艺工作在此谢幕了。最快乐的时光已深深镌刻在了心里,以此文和过去的十二年郑重告别,再见,亲爱的舞台!再见了,亲爱的我的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