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根植新时代 砥砺新青年</b></h3><h5 style="text-align: right;"><b>——浅析2020年全国高考试题 </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海涛</h5><h5>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幸福的。万众瞩目的2020年高考已尘埃落定。新时代疫情之下的新高考改革,注定将引领中国教育阔步迈进不同寻常的新境界。高考作为衔接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桥梁和枢纽,是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对高中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深化考试命题改革,提高命题质量。<br> 2020年7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打赢疫情防控和高考命题攻坚战 筑强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推进高考改革纵深发展》中指出:“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国务院高考内容改革专题会议精神,遵循‘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在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下功夫,在体现时代性上下功夫,在聚焦关键能力考查上下功夫,在保持试卷结构和难度稳定上下功夫,加强与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协同,在更高水平上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质量的提升。”<br> 高考试题是指挥棒,它发挥着引领新时代教育改革方向的作用,关乎着培养一代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激励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br> 2020年高考命题以“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和新时代同呼吸,紧紧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h5> <h5><br></h5><h3><b>一、根植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b></h3><h5> 自信是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通往光明的精神支撑。足够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才能真正安身立命,坚定走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有着无比充分的理由、无比充足的底气。<br>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撑这种精神和信仰的强大物质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永不动摇。<br> 2020年高考试题通过选取学生有切身感受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等富于时代气息的素材,创设生动的试题情境,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br><b> 1.精准扶贫</b><br>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精准扶贫”从首倡地湘西十八洞村,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反贫困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br>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的反贫困工作,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br> 如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17题,以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领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定道路自信。<br><font color="#167efb">(文科综合全国II卷17)为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数百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他们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拧成股绳、攒足一股劲,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党员干部奋战脱贫攻坚主战场( )<br>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br>②完善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共同富裕的行政体制<br>③旨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br>④是坚持党的执政理念贯彻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br>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①</font><br><b> 2.河流治理</b><br>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br> 文科综合全国III卷第40题以黄河治理为背景,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治理战略思想,引导学生感受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及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增强理论自信。<br><font color="#167efb">(文科综合全国III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br>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br>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font><br><font color="#167efb">(1)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br>(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br>(3)请就更好地守护黄河撰写两条公益宣传广告用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6个字以内。</font></h5> <h5><b> 3.伟大法典</b><br></h5><h5> 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一文中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对接人民的法治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实实在在地写进了法律条文中,更好地为百姓幸福生活保驾护航。<br> 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39题围绕全国两会审议民法典草案这一重大热点问题,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显著优势,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坚定制度自信。<br><font color="#167efb">(文科综合全国II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2020年5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是我国政冶生活中的大事。两会审议、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备受国内外关注。<br> 参加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在各界别小组讨论民法典草案,委员们认为,民法典草案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贴近百姓生活,涉及方方面面,反映新时代需求,是维护公民各项权利的一部百科全书。<br> 经过人大代表的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民法典草案最终修改100余处,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5月28日,民法典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br> 结合民法典的通过,阐述两会所彰显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font><br> <b> 4.刻骨铭心</b><br>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作为我国迄今可见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五个世纪。<br> 2019年11月1日,习近平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br> 语文全国II卷语言文字运用题使用有关“甲骨文”知识的文段,引导学生感悟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文化魅力,追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增强文化自信。<br><font color="#167efb">(语文全国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br>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 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 “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 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 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 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br>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r>A.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br>B.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br>C.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br>D.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br>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r>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br>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br>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br>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br>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r>A.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br>B.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br>C.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br>D.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font></h5> <h5><p></p></h5><h3><b>二、同心齐战役,筑牢民族精神</b></h3><p></p><p></p><h5> 2020年新冠肺炎突如其来,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社会各方面全力支持,开展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广大医务人员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勇挑重担,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坚守岗位,快递、环卫、抗疫物资生产运输人员不辞劳苦,亿万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坚韧不拔,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捐款捐物。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通报疫情信息,主动分享防疫技术和做法,相互帮助、共同抗疫。”¹<br></h5><h5> 对出生于2003年非典特殊时期,又经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磨炼的千万高考考生而言,这都是无比宝贵的教育资源。高考通过精选试题素材,发挥不同学科的育人优势,注重彰显战疫中的坚韧奉献、团结协作、和衷共济、勇于担当等精神,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试题体现了各学科知识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科学防控。</h5><h5><b> 1.中国精神。</b></h5><h5> 苦难铸就辉煌。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疫情斗争中,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识大体顾大局、坚忍不拔、斗志顽强。<br></h5><h5> 语文新高考I卷作文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通过设置中国战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感知抗疫过程中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社会各行业团结协作、广大民众众志成城的精神。</h5><h5><font color="#167efb">(语文新高考I卷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br></font><font color="#167efb">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br></font><font color="#167efb">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br></font><font color="#167efb">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br></font><font color="#167efb">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br></font><font color="#167efb">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font></h5><h5><font color="#333333"><b> 2.英雄榜样。<br></b></font></h5><h5><font color="#333333">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英雄的祖国,英雄的人民,书写了人类历史上可歌可泣的抗疫篇章。<br></font><font color="#333333">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生于南京,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17年前,非典期间,67岁的钟南山牢牢坚守于此;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袭来,84岁的他,仍然像一名钢铁战士站在斗争最前线。<br></font><font color="#333333"> “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2020年4月4日,接受记者专访时,钟南山以一句直击人心的话,道出了医者仁心,更道出了一位84岁老人对生命的体悟。<br></font><font color="#333333"> 语文全国III卷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聚焦抗击疫情的代表人物钟南山,引导学生传承榜样身上体现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坚韧奉献精神。</font></h5><h5><font color="#167efb">(全国III卷阅读材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有飞扬的灵魂。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对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br></font><font color="#167efb"> 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对谈。<br></font><font color="#167efb"> 钟红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br></font><font color="#167efb"> 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84岁的钟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12年前我采访过他,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写钟南山,我自己也有写作的冲动。于是,通过钟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br></font><font color="#167efb"> 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姻爱情,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br></font><font color="#167efb"> 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点有选择的。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br></font><font color="#167efb"> 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但人比人确实有高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图,正因为如此,钟南山的出现才显得珍贵无比。<br></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钟红明:如果从《钟南山:苍生在上》概括出几个关键词,就是 ——“时间与空间”“泪水”“挫折”“敢医敢言”“记忆”。你在后记里说:“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为什么你会用“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山?<br></font><font color="#167efb"> 熊育群:因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显然,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钟南山,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br></font><font color="#167efb"> 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br></font><font color="#167efb"> 熊育群: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生活的,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br></font><font color="#167efb">(摘编自《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文汇报》2020年5月13日)<br></font><font color="#167efb">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r></font><font color="#167efb">A.关于为何在疫情背景下写钟南山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钟南山,对他赴武汉抗疫之事很感动,有写作的冲动,有关部门也希望写他。<br></font><font color="#167efb">B.被问到为何写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时,熊育群认为传记式的写法可以写透钟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写透他的人生,才能写出他为何敢医敢言。<br></font><font color="#167efb">C.面对为何将钟南山视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新冠疫情是个历史事件,而钟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值得书写的。<br></font><font color="#167efb">D.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br></font><font color="#167efb">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r></font><font color="#167efb">A.《文汇报》作为组织方,聚焦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期望文学可以复原和记录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时刻,从而展现文学的力量和飞扬的灵魂。</font></h5><h5><font color="#167efb">B.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经常进行大量实地采访的实例,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br></font><font color="#167efb">C.熊育群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性、文学的现实性和文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br></font><font color="#167efb">D.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br></font><font color="#167efb">6.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font></h5> <h5> <b> 3.精准施策。</b><br> “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将疫情挑战转变为发展机遇,在战胜困难中实现超越。危机危机,危中有机。<br> “2003年非典疫情,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电商大国。这次疫情发生以来,线上课堂、居家办公、虚拟会展、远程问诊、智能制造、无接触餐厅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不仅缓解着疫情造成的冲击,也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新机遇。”²<br> 语文全国I卷阅读材料立体呈现了我国“新基建”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功能作用和国际反响,展现了党和政府面对疫情主动作为、对抗冲击、化危为机、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br><font color="#167efb">(语文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font><br><font color="#167efb">材料一:</font><br><font color="#167efb">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之一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font><br><font color="#167efb"> 何为“新基建”?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font><br><font color="#167efb">(摘自韩鑫《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font><br><font color="#167efb">材料二:</font><br><font color="#167efb">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新基建的谋划布局早已展开,为何要选择此时按下“快进键”?</font><br><font color="#167efb"> 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font><br><font color="#167efb">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基于新时代新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推动新基建,价值不仅在眼前,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新硬核掀起的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数字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font><br><font color="#167efb">(摘编自吴月辉等《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人民日报》2020年6月8日)</font><br><font color="#167efb">材料三:</font><br><font color="#167efb"> 中国出台经济扶持计划,以帮助国家摆脱疫情引发的危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font><br><font color="#167efb"> 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考虑到至少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他们从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这一教训。</font><br><font color="#167efb"> 在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为此中央政府将向税收优惠、贷款利率和自然垄断产业关税补贴投入资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没有宣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font><br><font color="#167efb"> 大部分投资不会用于道路和桥梁,而是用于被中国理解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一代信息网络、5G应用,数据中心、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中国将力求借这一机会,建成向“工业革命4.0”过渡的基础设施。</font><br><font color="#167efb">(摘编自《俄媒关注:中国“新基建”阻力“工业革命4.0”》. 《参考消息》2020年6月6日)</font><br><font color="#167efb">4.下列对新基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font><br><font color="#167efb">A.新基建指新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是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点之一。</font><br><font color="#167efb">B.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属于新基建中具有一定超前性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投资,其实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font><br><font color="#167efb">C.新基建意味着对基础设施体系进行战略性调整,将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所凸显的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font><br><font color="#167efb">D.中国将借助新基建带来的机会,有效地应对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数字动力”。</font><br><font color="#167efb">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font><br><font color="#167efb">A.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既能在客观上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font><br><font color="#167efb">B.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将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速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font><br><font color="#167efb">C.在俄罗斯媒体看来,我国今年所以采取审慎的经济措施,不再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是因为从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教训。</font><br><font color="#167efb">D.2020年我国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目的是保障城市就业率,切实解决民生问题。</font><br><font color="#167efb">6.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font><br><font color="#333333"><b> 4.有效防控。</b><br> 2020年1月22日,党中央果断要求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政治勇气,但该出手时必须出手,否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党中央把武汉和湖北的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提出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明确要求,强调要采取更加严格、更有针对性、更加管用有效的措施,把疫情扩散势头遏制住。</font><br><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333333"> 数学全国III卷第4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动态研究为背景,考查学生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font><br><font color="#167efb">(数学全国III卷4)Logistic模型是常用数学模型之一,可应用于流行病学领域,有学者根据公布数据建立了某地区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I(t) (t 的单位:天)的Logistic模型:I(t)=K/1+e-0.23(t-53),其中K为的最大确诊病例数.当I(t*)=0.95K 时,标志着已初步遏制疫情,则t*约为(ln19≈3)( )</font><br><font color="#167efb">A.60</font><br><font color="#167efb">B.63</font><br><font color="#167efb">C.66</font><br><font color="#167efb">D.69</font><br> <b> 5.科学防治。</b><br> 中国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主动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迅速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研制成功快速检测试剂盒,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不仅是在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是在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贡献。<br> 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7题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提出的常用灭活病毒药品为素材,体现了化学知识在抗疫中的实际应用;<br><font color="#167efb">(理科综合全国I卷 7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 )、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对于上述化学药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r>A. 能与水互溶<br>B.NaCIO通过氧化灭活病毒<br>C.过氧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6<br>D.氯仿的化学名称是四氯化碳</font><br> <b> 6.究根溯源。</b><br> 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人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比较初步。国家组织综合多学科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加强传染源、传播致病机理等理论研究,为复工复产复课等制定了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防控指南。<br> 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1题将新冠病毒和肺炎双球菌进行比较分析。<br><font color="#167efb">(理科综合全国II卷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r>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r>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br>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br>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font><br> <b>7.群防群控。</b><br> 打胜仗首先要有正确战略策略。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国家依法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措施严格管理。<br> 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5题考查新冠肺炎感染者排查方式的原理、定期开窗通风的作用等,引导学生加深对新冠病毒致病机理和科学防治措施的理解。<br><font color="#167efb">(理科综合全国III卷 5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下列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br>A.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br>B.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密度<br>C.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 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br></font></h5><h5><font color="#167efb">D.每天适量饮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因为酒精可以使细胞内的病毒蛋白变性</font></h5> <h5><p></p><p></p><p></p><p></p><p></p><p></p><p></p></h5><h3><span style="color: inherit;"><b>三、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b></span></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left;"></p><h5 style="text-align: left;"></h5><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既把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又在“培养什么人”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党在培养目标上的新规定,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br></span></h5><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习近平总书记将原来“四育并举”(德、智、体、美)的提法上升为“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赋予了全面发展新的内涵。<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高考命题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充分发挥高考在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在考查方式上,通过选取能够融合学科内容的素材,将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情境有机结合,自然呈现于试题当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在规划布局上,不同学科各有侧重,加强对劳动精神、健康意识、审美观念的考查和引导,形成叠加效果和学科育人合力。</span></h5><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1.劳动教育<br></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2019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再次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年时间内,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而此次明确要求全社会戮力同心,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将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迈入全面育人的新时代。<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对劳动精神的考查,通过创设联系劳动的真实情境和考查劳动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如语文全国II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和名篇名句默写分别以蒋子龙《记忆里的光》、白居易《观刈麦》为素材,彰显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语文全国I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br></span><font color="#167efb"> 记忆里的光<br></font><font color="#167efb"> 蒋子龙<br></font><font color="#167efb">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br></font><font color="#167efb">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过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疹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br></font><font color="#167ef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轨</font><font color="#167efb">道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的太疼了,就换另一支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br></font><font color="#167ef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越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br></font><font color="#167ef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br></font><font color="#167ef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的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br></font><font color="#167ef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br></font><font color="#167ef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的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br></font><font color="#167ef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br></font><font color="#167ef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字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有删改)<br></font><font color="#167efb">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r></font><font color="#167efb">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br></font><font color="#167efb">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的“说”了出来。<br></font><font color="#167efb">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务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br></font><font color="#167efb">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br></font><font color="#167efb">8.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br></font><font color="#167efb">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br></font></h5><h5><font color="#167efb">(语文全国III卷)名篇名句默写</font><font color="#167ef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br></font></h5><h5 style=""><font color="#333333"> 文科综合全国II卷第4—6题以巢湖平原某地农业生产实际为背景,考查打沟、翻耕等农业生产环节中的地理原理,培养学生树立劳动精神。</font><font color="#167ef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r></font></h5><h5><font color="#167efb">(文科综合全国II卷)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党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3~5题。</font></h5><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left;"></p><p style=""></p><p style=""></p><p style=""></p><p style=""></p><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font color="#333333"><br></font></h5><p></p><p></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图2</font></h5> <h5><p></p><p></p><p></p></h5><h5><font color="#167efb">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图2)。打沟主要是为了( )<br></font><font color="#167efb">A.灌溉<br></font><font color="#167efb">B排水<br></font><font color="#167efb">C.防虫害<br></font><font color="#167efb">D.通风<br></font><font color="#167efb">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br></font><font color="#167efb">A.提高产量<br></font><font color="#167efb">B.减少水土流失<br></font><font color="#167efb">C.降低生产成本<br></font><font color="#167efb">D.减少蒸发</font></h5><h5><b> 2.体育健康<br></b>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br> 对体育健康意识的考查和引导,主要通过创设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情境,增加现场感和真实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br> 如语文全国I卷文学类阅读和第20题分别以越野滑雪、有氧运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h5><p></p><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语文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br></span><font color="#167efb">越野滑雪<br>[美]海明威<br>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跳脚在硬梆梆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br>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人影了。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蹲得几乎倒坐到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挺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耳朵里满是雪。<br>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br> “你的姿势真美妙,尼克,”他大声叫道,“那堆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br>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br>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br>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br>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br> 尼克赶过了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象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才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br>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他一腿下跪,一腿拖随,整个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br>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给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片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低矮的长形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br>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低矮。屋子两边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都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混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br>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br>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br> 姑娘走出去了。<br>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有这么个感觉。”<br>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br> 姑娘拿进酒来又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br>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抽着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着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叮当作响。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br>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br> “今晚,”乔治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br>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br>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峰,直奔瓦莱洲,穿过恩加丁谷地。”<br>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br>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br> “是啊。”<br> 他们喝光了剩酒。<br>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br>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br>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br>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br>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br>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br>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br>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br>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br> (陈良廷译,有删改)<br>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br>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br>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br>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br>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br>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br>(语文全国I卷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br>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 ① ,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 ② ,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运动的任务,而另一组只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月后,与拉伸平衡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开始和结束时进行的记忆力测试显示, ③ ,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font></h5><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333333"> 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16题以同学表演荡秋千为情境,考查常见的娱乐休闲运动中蕴含的物理学原理,提升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的兴趣。</font><br><font color="#167efb">(理科综合全国I卷 16 )如图,一同学表演荡秋千。已知秋千的两根绳长均为10m,该同学和秋千踏板的总质量约为50kg。绳的质量忽略不计。当该同学荡到秋千支架的正下方时,速度大小为8m/s,此时每根绳子平均承受的拉力约为</font></h5><p></p><font color="#167efb"> </font><p></p><h5><font color="#167efb">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r></font></h5><p></p><p></p> <h5><p></p><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p></h5><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A.200N<br></font><font color="#167efb">B.400N<br></font><font color="#167efb">C.600N<br></font><font color="#167efb">D.800N<br></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英语全国I卷阅读C篇介绍了竞走项目的比赛规则、特点和运动建议,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br></span><font color="#167efb">(英语全国I卷)<br>C<br> Race walking shares many fitness benefits with running, research shows, while most likely contributing to fewer injuries. It does, however, have its own problem.<br> Race walkers are conditioned athletes. The longest track and field event at the Summer Olympics is the 50-kilometer race walk, which is about five miles longer than the marathon. But the sport’s rules require that a race walker’s knees stay straight through most of the leg swing and one foot remain in contact (接触) with the ground at all times. It’s this strange form that makes race walking such an attractive activity, however, says Jaclyn Norberg,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exercise science at Salem State University in Salem, Mass.<br> Like running, race walking is physically demanding, she says, According to most calculations, race walkers moving at a pace of six miles per hour would burn about 800 calories(卡路里) per hour, which is approximately twice as many as they would burn walking, although fewer than running, which would probably burn about 1,000 or more calories per hour.<br> However, race walking does not pound the body as much as running does, Dr. Norberg says. According to her research, runners hit the ground with as much as four times their body weight per step, while race walkers, who do not leave the ground, create only about 1.4 times their body weight with each step.<br> As a result, she says, some of the injuries associated with running, such as runner’s knee, are uncommon among race walkers. But the sport’s strange form does place considerable stress on the ankles and hips, so people with a history of such injuries might want to be cautious in adopting the sport. In fact, anyone wishing to try race walking should probably first consult a coach or experienced racer to learn proper technique, she says. It takes some practice.<br>28. Why are race walkers conditioned athletes?<br>A. They must run long distances.<br>B. They are qualified for the marathon.<br>C. They have to follow special rules.<br>D. They are good at swinging their legs.<br>29. What advantage does race walking have over running?<br>A. It’s more popular at the Olympics.<br>B. It’s less challenging physically.<br>C. It’s more effective in body building.<br>D. It’s less likely to cause knee injuries.<br>30 What is Dr. Norberg’s suggestion for someone trying race walking?<br>A. Getting experts’ opinions.<br>B. Having a medical checkup.<br>C. Hiring an experienced coach.<br>D. Doing regular exercises.<br>31. Which word best describe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 race walking?<br>A. Skeptical.<br>B. Objective.<br>C. Tolerant<br>D. Conservative.</font></h5><b><h5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333333"> 3.艺术审美</font><br></b><span style="color: inherit;"> 2018年8月,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习近平在回信中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对审美观念的考查和引导,借助人类历史上的优秀艺术作品、优美物质生态等内容,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水平。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25题以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步辇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挖掘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考查审美意识。<br></span><font color="#167efb">(文科综合全国I卷 25 )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font></h5></b><p></p><p style="text-align: left;"></p><p></p><p></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图4 步辇图</font></h5> <h5><p></p><p></p><p></p><p></p></h5><h5><font color="#167efb">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r></font><font color="#167efb">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br></font><font color="#167efb">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br></font><font color="#167efb">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font></h5><p></p><h5> 英语全国III卷语法填空讲述中国古代画家找寻最伟大的艺术大师的故事,展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br> 2020年高考命题秉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先进性。根植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同心齐战役,筑牢民族精神;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协同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彰显鲜明素质教育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h5><h5>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寄语青年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青年朋友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衷心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h5><h5> 青年一代,让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考验,承担责任,主动成长,全面发展,劈波斩浪,奔涌向前,让青春之花在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灿烂绽放!</h5><p></p><h5>参考文献:<br>[1]李克强总理, 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网<br>[2]任仲平:风雨无阻向前进——写在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N].人民日报,2020-3-26</h5><p></p><p></p><p></p><p></p>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