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公园

郑卫东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北京地坛公园</b></p> <h3><font color="#010101"><p>摄影、编辑:</p><p>郑卫东</p><p>地坛历史文字资料</p><p>源自“头条"</p></font></h3> <h3>背景配乐</h3><h3>京韵大鼓</h3><h3>董湘昆大师</h3><h3>《戏迷》</h3> <h3>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公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公园有方泽坛、皇祇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h3> <p>北京地坛公园:</p><p>沉寂的历史,</p><p>喧嚣的现在。</p><p>始建于明代的地坛是中国明清两代祭祀“皇地祗”神的场所,也是国内最大的祭地之坛,这里的建造布局均是遵照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等学说设计的。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原有功能已经逐渐消解,成为北京城的重要旅游景点和当地人们的室外活动场所。</p><p>进入地坛公园需要购买门票,进入地坛(方泽坛)需要额外花费5元再次购买门票。方泽坛中间是一座两层坛台,周围是开阔的广场和两重高低不同的红墙。</p><p>坛台中间放着一尊祭祀的大鼎,四角也各有一尊圆鼎,站在上面可以看到地坛全貌,也能看到围墙外的柏树林郁郁葱葱,正发新芽。</p><p>地坛公园现在还保留着神库(存放神位的地方)、宰牲亭、皇祗室(供奉神位的地方),斋宫(皇帝祭祀前吃斋住宿的地方)等场所,不过大多是已经关闭,不对外开放。</p><p>在地坛公园的一角,钟楼旁边是还有一座“神马殿”。当然此“神马”非现代人所理解的“神马”,是喂养御马的场所。因为皇帝到此祭祀,是需要乘坐马车前来的。</p><p>地坛公园里的灰鸽也是一大趣事,它们对过往的游客丝毫不惧。即便是游人从它们身旁经过,它们也只是自顾自地寻找食物,悠闲地散步。但也有可能倏然展翅起飞,然后几百只鸽子一起铺天盖地的起飞,甚是壮观。</p><p><br></p> <h3>北京地坛公园的历史</h3><h3>地坛公园嘉靖九年 庚寅</h3><h3>1530年5月,作方丘于北郊。</h3><h3>11月,定北郊之坛名地坛。</h3><h3><br></h3><h3></h3> <h3>嘉靖十年</h3><h3> 辛卯<br></h3><h3>1531年4月,</h3><h3>方泽坛工成。</h3><h3>5月,</h3><h3>明世宗亲祀皇地祇于方泽。</h3><h3>此为地坛首次祭祀大典。</h3><h3><br></h3><h3><br></h3><h3></h3> <h3>乾隆七年</h3><h3> 壬戌<br></h3><h3>1742年,</h3><h3>修理地坛斋宫。</h3><h3><br></h3><h3></h3> <h3>乾隆十四年</h3><h3>己巳</h3><h3>1749年5月,</h3><h3>遵旨修整地坛。</h3><h3>将皇祇室以及方泽坛围墙绿琉璃瓦顶改为黄瓦、方泽坛面黄琉璃砖改为白色墁石。</h3><h3>至乾隆十七年(1752年)工竣。</h3><h3>形成的形制保存至今。</h3><h3><br></h3><h3></h3> <h3>嘉庆五年 </h3><h3>庚申</h3><h3>1800年,</h3><h3>清高宗升配方泽,</h3><h3>重修皇祇室、祭台、库座、斋宫、牌楼。</h3><h3><br></h3><h3></h3> <h3>咸丰十年 </h3><h3>庚申</h3><h3>1860年8月,</h3><h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h3><h3>英法联军聚集地坛,</h3><h3>拆地坛砖石砌炮台。</h3><h3>此为地坛首次被帝国主义劫掠。</h3><h3><br></h3><h3></h3> <h3>同治十二年</h3><h3> 癸酉</h3><h3>1873年,清穆宗亲政,为皇帝亲诣行礼,重修皇祇室。此为帝制时代最后一次修缮。</h3><h3><br></h3><h3></h3> <h3>光绪三十三年 </h3><h3>丁未</h3><h3>1907年5月,</h3><h3>清德宗亲诣方泽行礼。</h3><h3>此为最后一次皇帝亲祀。</h3><h3>自1531至1911年,</h3><h3>明清两朝连续381年在此祭地,</h3><h3>是历史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祭地之坛。</h3><h3><br></h3><h3></h3> <h3>1918年</h3><h3>(戊午)</h3><h3>5月</h3><h3>京兆尹呈请内务部拨用地坛筹办京兆养济院。</h3><h3>北京地坛公园1919年(己未)4月</h3><h3>京兆尹在地坛内设立京兆农林总局,</h3><h3>始开辟种植。1925年(乙丑)春,京兆尹薛笃弼将地坛辟作京兆公园,</h3><h3>京兆公园开幕。</h3> <h3>地坛内设立京兆农林总局,始开辟种植。</h3><h3>1925年(乙丑)春,京兆尹薛笃弼将地坛辟作京兆公园。</h3><h3>京兆公园开幕。</h3> <h3>1928年</h3><h3>(戊辰)夏,</h3><h3>京兆地方改名北平特别市。</h3><h3>京兆公园划归北平市政府,</h3><h3>改名市民公园。</h3><h3>养济院和农林实验场划归河北省。<br></h3><h3>1929年(己巳)北平市工务局创办地坛苗圃。</h3><h3>1935年(乙亥)市民公园停办,仍以地坛名义售票开放。</h3><h3>1938年(戊寅)6月,侵华日军修建西郊飞机场,将地坛内房屋土地分发迁移贫户居住耕种,遂停止开放。</h3><h3><br></h3> <h3>1949年7月1日,</h3><h3>北平市人民政府令:</h3><h3>建设局所属农林试验场决定由本府领导。</h3><h3>其所属之中华门、西郊、德外地坛、日坛五苗圃仍归建设局领导。<br></h3><h3><br></h3><h3></h3> <h3>1956年11月18日,北京市市规划局批复同意地坛为绿化用地,用地面积457亩。</h3><h3>1957年,市园林局接管地坛重建公园,恢复公园称“地坛公园”。植树工作于4月21日开始,共植树1.1万余株。</h3><h3>1958年年初,地坛苗圃(面积75亩)改为绿地,合并到地坛公园。</h3><h3><br></h3><h3></h3> <h3>1964年5月21日,</h3><h3>市文化局复信市园林局,</h3><h3>地坛钟楼严重危险,可做拆除处理。</h3><h3>9月1日,园林绿化业务下放,</h3><h3>东城区接管地坛公园。</h3><h3><br></h3><h3></h3> <h3>1973年6月,</h3><h3>地坛斋宫南殿挑顶修缮开工。</h3><h3>工程历时四年,至1977年5月完工。</h3><h3>修缮三座大殿挑顶修缮,</h3><h3>西殿石栏杆配齐归安。</h3><h3>拆除内宫门,</h3><h3>基址上堆起假山。</h3><h3>1975年3月29日,</h3><h3>方泽坛至内坛北门道路两侧绿化更新工程完工,</h3><h3>栽植大规格银杏122株。</h3><h3><br></h3><h3></h3> <h3>1980年2月7日,</h3><h3>占用方泽坛和皇祇室的某军用仓库迁出,</h3><h3>两组主体建筑交还地坛公园。</h3><h3><br></h3> <h3>1981年3月15日,</h3><h3>方泽坛大修工程开工。</h3><h3>至12月16日完工。<br></h3><h3><br></h3><h3></h3> <h3>1982年2月1日,</h3><h3>东城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成立地坛公园管理处。</h3><h3>24日,</h3><h3>地坛公园管理处成立。</h3><h3><br></h3><h3></h3> <h3>1983年10月5日,</h3><h3>皇祇室落架大修工程开工。</h3><h3>1984年5月2日,</h3><h3>地坛公园售票开放。</h3><h3>5月24日,</h3><h3>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h3><h3>6月,</h3><h3>皇祇室落架大修工程完工。</h3><h3><br></h3><h3></h3> <h3>1985年2月14日,</h3><h3>首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开幕,</h3><h3>会期13天,</h3><h3>至26日结束,</h3><h3>接待游人65万人次。</h3><h3>此为当代庙会起点。</h3><h3><br></h3><h3></h3> <h3>1987年,</h3><h3>国家投资对古建筑进行了复原修。</h3><h3><br></h3><h3></h3> <h3>1990年5月22日,</h3><h3>复建地坛牌楼工程开工。</h3><h3>至8月30日完工,</h3><h3>以牌楼为中心建成安定生辉景点。</h3><h3><br></h3><h3></h3> <h3>1993年11月初,</h3><h3>方泽坛棂星门恢复门扇。</h3><h3><br></h3><h3></h3> <h3>1999年9月25日,</h3><h3>神马圈修缮工程开工。</h3><h3>至11月25日完工。</h3><h3>神马圈住户于1998年迁出。</h3><h3><br></h3><h3></h3> <h3>2000年8月31日,</h3><h3>钟楼复建工程开工。</h3><h3>至11月竣工。</h3><h3>复建的钟楼为二层重楼,</h3><h3>重檐歇山顶,绿琉璃瓦。</h3><h3>楼内悬挂的原铜钟按保存于大钟寺的原钟复制。</h3><h3>12月31日晚举行迎接新世纪鸣钟典礼。</h3><h3><br></h3><h3></h3> <h3>2002年5月30日,</h3><h3>地坛坛墙修缮工程开工。</h3><h3>修缮部分为周边整治中亮出的内坛东墙和南墙东段。</h3><h3>更换了木梁,恢复了瓦顶,对破损的墙面进行剔补和勾逢。</h3><h3>至9月10日完工。</h3><h3>4月20日,地坛内坛住户拆迁工作启动。</h3><h3>至9月20日完成,61户住户全部迁出。</h3><h3><br></h3><h3></h3> <h3>2004年10月29日,</h3><h3>地坛古建筑修缮工程开工。</h3><h3>主要项目:</h3><h3>铲除方泽坛内水泥砖地面,恢复城砖海墁;</h3><h3>琉璃瓦顶配钉帽。</h3><h3>皇祇室挑顶大修,更换室内破损金砖。</h3><h3>查补各大殿屋顶。</h3><h3>全部工程于2005年9月1日完工。</h3><h3><br></h3> <h3>2006年5月,</h3><h3>国务院公布地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font color="#010101"><h3>如今的地坛娱乐休闲功能更加突出,</h3><h3>成为周边居民休息活动的场所。</h3><h3>园内建有专门的门球场,</h3><h3>鼓楼旁的广场则成为广场舞的聚集地,</h3><h3>人们在这里载歌载舞,</h3><h3>活动筋骨,迎接一个又一个春天。</h3></font></h3> <h3>戏迷票友演唱</h3> <h3>说快板</h3> <h3>小记</h3><h3>"起个大早,赶个晚集"</h3><h3>老话说起得很早</h3><h3>到达集市时,</h3><h3>集市几乎已经快结束了。</h3><h3>没想到</h3><h3>我前几天</h3><h3>也闹了出:</h3><h3>"起个大早,赶个晚集"</h3><h3>甚至</h3><h3>我连晚集都没赶上!</h3><h3><br></h3><h3>7月19日星期天</h3><h3>起的早坐公交</h3><h3>到东城宽街</h3><h3>北京中医院瞧病拿药</h3><h3>顺排长蛇队</h3><h3>扫绿码登记</h3><h3>挨枪测体温</h3><h3>再走安全门</h3><h3>到取号机取预约号</h3><h3>发现本人医疗卡忘在家了</h3><h3>取不了号</h3><h3>瞧不了病</h3><h3>拿不了药</h3><h3>回家去取</h3><h3>从东城到房山</h3><h3>路途倒四回车</h3><h3>顺利不堵车话</h3><h3>来回四个小时</h3><h3>急是也没用了</h3><h3>走岀医院看看天</h3><h3>天蓝蓝</h3><h3>云朵朵</h3><h3>一下好心情!</h3><h3>坐上113无轨电车</h3><h3>赶到地坛公园</h3><h3>没看上病</h3><h3>找了个乐</h3><h3>換了心情</h3><h3>拍录了一堆照片</h3><h3>忙里愉闲</h3><h3>做了此篇</h3><h3>寻了个开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