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读于素梅《备课的门道》有感</p><p><br></p><p>《备课的门道》于素梅,教育学博士,研究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博士后。</p><p>长期从事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育教育质量监测、体育教师发展、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等研究。</p><p>第一大点:新体育教案核心部分要素归类与分析</p><p>新课程改革以后,教案的核心部分的要素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增、减、变的情况,将其归纳为传统格式类、内容缺失类、师生活动缺失类、组织要求缺失类、运动负荷缺失类和新增要素类六大类。将其进一步归类,可以归纳为要素不变、要素缺失、要素新增三大类型。传统格式类主要是继续沿用课程改革前大家都熟悉的几个要素,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与要求、时间次数。这几个方面基本上能够反映:某次课具体要教什么;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与学的活动有哪些;如何组织的这些活动;各种活动提出了哪些要求;每部分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各项练习安排多少次。这些要素,能够让人们清楚教的什么,怎么教的。这也是最基本的信息。部分要素缺失的类型中,集中反映了以传统类型为参照的个别要素的缺失情况。统计结果显示,目前的体育教案中四类要素均出现缺失,但这些要素的缺失现象,基本上不集中在同一份教案中,有的缺少了课的内容要素,有的缺少了师生的活动,有的未写组织要求,还有的缺少了时间次数。无论出现哪种情况,教案都显得不够完整,如有一份教案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活动、教与学、教学组织与要求、时间次数”,缺少了课的内容,显然是不完整的。更有甚者,不但缺少了课的内容,还缺少了学生的活动与时间次数</p><p><br></p><p>1、要想通过一份教案了解一节课要教什么、为谁教。课的基本信息要具备,即年级、人数、性别、单元课次、教学目标和重点与难点。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信息,教学对象就会不明确,也就难以确定教学的目标,更难以确定教学的手段和组织方法。因为,年龄不同运动基础不同,不同人数组织形式不同,不同性别兴趣爱好不同,等等。假如没有单元课次,就难以把握教学进度,从哪里开始教、教到哪里就会变成一个模糊的概念。教学的内容、目标、重点和难点也是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这三大要素,就不知道是一节什么课,也不知道要教到什么程度,更不知道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等。因此,假如一份教案基本信息不全面,就不能算是规范的教案。但是,当前教案缺少人数和性别的现象较为明显。</p><p><br></p><p>2、了解一节课要怎么教、 怎么学,课的核心要素不可缺少。诸如:分几个阶段,一般都采用三段式或四段式:课的内容,包括各部分都做什么:师生的教与学的各种活动,有的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也有用其他表达方式的,但无论如何表达,是要在教案上表明教师要做什么,学生要做什么,否则,就难以明确课上师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是否合理,课堂组织也就无从谈起;还有就是课的每- -部分或每一项活动所对应的时间和次数,如某项练习的练习次数和时间分布情况。这些要素是否完整,表明课是否具有可操作性。</p><p><br></p><p>3、用啥教、教成啥的各要素的取舍</p><p>了解一节课用什么教、教成什么样,需要通过场地器材、练习密度、运动心率曲线、安全防范等来呈现。几乎所有的体育课都要用到场地与器材,只是所用的场地类型、大小不同,器材类型和数量不同而已。如果一节体育课在教案上未能明确用什么场地与器材,就很难判断教学组织方法是否合理。</p><p><br></p><p>4、课后反思要素必不可少。课后反思(或课后小结)是在过去的教案中几乎都有的要素。该要素存在的必要性并非被人们所熟知。因为,很多时候所看到的课后反思或多或少地带有应付的成分,说明为什么要写课后反思、如何写课后反思还不是十分明了。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课后反思也就缺乏实际意义。课后反思不仅要写出该课存在的问题,还要分析教案的撰写是否有不当之处,通过教学进-一步了解教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如何完善等。课后反思之所以必需,还在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便于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只有经过不断反思才能找到更好的完善和努力的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