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富斌现象的思考

吕岩猕猴桃

<p>最近在抖音和微信朋友圈有一个周至的葛富斌葛老师因为到处进行猕猴桃“大砍大杀”夏季修剪,在网上人气爆棚,迅速走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由于是猕猴桃相关人事,也成了我的关注点之一,面对网上的一片“质疑”甚至“谩骂”,我也跟风发一些浅见,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一下“葛富斌现象”。</p> <p>1、现代传媒对每一个人都很公平,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现代传媒进行自我宣传,葛老师充分利用了现代传媒推介宣传的便捷性。</p><p>2、在猕猴桃产业或管理中善于寻找“敏感”点位,出手震击,发声造势,产生响动,引流吸粉。</p><p>3、葛老师的修剪某种程度虽然有悖常规,但也“击中”了产业“要害”。</p> <p>4、葛老师的“过激”的操作和理念,并未完全走向极端,仍然在“好与坏”的中间地带游移。</p><p>5、别人用几十年打造行业影响力,他只用几天,无论影响力性质。</p><p>6、打破常规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在多元和包容的社会,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无论你是否认可。</p><p>7、无论你持怀疑或不满,他就在那里,你的任何评价和态度,不会影响他的行为。“坚持”也是一种品质。</p> <p>8、既然不能阻止任何人在互联网时代的行为和言论自由,所有人是不是也需要一些逆向思维,和我一样,接受或某种程度接纳,毕竟,利用现有的公共资源――现代传媒,进行自我推介――不服人不行。</p><p>9、如果要评价网络和一个普通人的关系,那就是找准“点位”,让你可以一夜成名。记住,名就是资源就是优势就是生产力,特别在竞争激烈的社会。</p><p>10、当思考一直停留在“行为”的错对层面时,是否稍微深一点思考,“行为”的背后还有什么“隐藏”或“意图”?让理性主宰你的思维,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真相”,得出不一样的结论。</p> <p>以上观点和评论仅是个人观点,不存在成见或偏见,更没有赞扬或贬损之意,只是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p><p>2020.7.20.</p>